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国际服务贸易基本内容:服务与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国际服务贸易政策WTO 体制与国际服务贸易学习目的:了解和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运行方式;对某些服务贸易领域进行专题讨论,为从事国际贸易或国际服务贸易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服务的概念历史演变(一)二战前的服务概念法国的古典经济学家萨伊,最早定义于《政治经济学概论》:无形产品(服务)同样是人类劳动的果实,是资本的产物。

古典经济学家巴斯夏:劳务是一种努力,对于甲来说,劳务是他付出的努力,对于乙来说,劳务则是需要和满足。

服务的概念马克思的定义: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的“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以物品资格但以活动资格供给的特别的使用价值”。

服务的概念二)二战后的服务概念企鹅经济学词典》(1972)的定义p佩蒂特的定义V富克斯的定义M. 沙洛特科夫的定义瑞德尔的定义希尔(1977)的定义科特勒的定义服务的概念(三)定义:服务是指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服务的基本要素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同一般商品一样,是由生产要素组般来说,服务包含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即人力资本)等三个基本要成的。

素。

服务的特征一)无形性1、在消费之前服务没有一种直观的具体的物理存在形态。

2、服务贸易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中没有记载。

物化服务:唱片、软盘等作为服务的载体,本身的价值相对于其提供的整个价值来说可以忽略,其价值主体是服务。

二)不可分离性绝大部分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服务要么同其提供来源不可分,要么同其消费者不可分。

这种不可分性要求服务提供者或(和)服务购买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或和)空间上分割开来。

服务的特征三)不可储藏性:绝大部分服务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

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就同时是一个消费的过程,中间无储存环节。

四)异质性1、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的差异;2、同一服务提供者在不同条件下服务水平会发生变化;3、服务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偏好感受差异。

五)缺乏所有权服务是无形的又不可储存,交易完成后便消失了。

在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涉及所有权转移。

六)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购买货品所能得到的品质和效果是能够事先预期的,而购买服务所能得到的品质和效果则是难以事先预期的。

与货品相比,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寻找特征是指顾客在购买之前就能够确认产品属性和产品价格( F.Nelson,1970 );经验特征是指那些只有在购买之后或在消费过程中才能体验到的产品属性( F. Nelson,1970 ) 信任特征则指那些顾客即使在购买和消费之后也很难做出评价的属性。

( Darby and Karni,1973 )服务业的概念一)服务业的概念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二)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区别1、界定标准不同。

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

服务业的界定是以是否提供或生产各种类型的服务为标准的。

2、划分基础不同。

三次产业划分思想的出发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服务业同其他经济产业的区分是以经济系统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

3、经济结构内涵不同。

第三产业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的,而服务业的概念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

服务业的分类主要分类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SIC 分类)WTO 的分类北美的生产者服务业分类(NACE )我国服务业的分类服务业的分类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SIC 分类)1.省略政府职能经济体系下的服务分类消费者服务(业):即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服务。

是靠来自个人和家庭的需求来源或支出。

(B to C)生产者服务(业):即生产者在市场上购买的被企业用作商品与其他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服务,也叫企业服务。

(B to B)分配服务(业):即消费者和生产者为获得商品或供应商品而必须购买的服务。

(B to C) , (B to B) 2.引进政府职能经济体系下的政府服务政府服务是指免费提供的或对一般公众收取最低费用的服务。

(G toB、C)服务业的分类-WTO 的分类1) 商业服务2) 通信服务3) 建筑和工程服务4) 销售服务5) 教务服务6) 环境服务服务业的分类-北美的生产者服务业分类( NACE )1) 计算机服务2) 专业服务3) 销售服务4) 技术服务5) 租赁服务6) 劳动力招募7)8) 其他服务业的分类-我国服务业的分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的部门划分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1984 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为基础,我国1993 年及以前的服务业统计核算的基本分类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质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服务业(为窄口径服务业,包括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公用事业,科教文卫体育福利事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等9 大分部门。

第二阶段:以1994 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为基础,我国1994 年及以后的服务业统计核算包括12 大类,即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与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其他行业” 。

第三阶段:2003 年5 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出台新的三次产业划分方法。

根据新规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15 大类。

但农林牧渔服务业仍划归第一产业,建筑业归属第二产业。

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传统定义 : 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 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 构成服务的出口; 与此相对应, 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 (地区) 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 便形成服务的进口。

各国的服务进出口活动 构成国际服务贸易。

二.《美国和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 对服务贸易的定义 : 指由其他缔 约方的一个人或代表其他缔约方的一个人, 在其境内或进入一缔约方 提供所指定的一项服务。

三.《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对服务贸易的定义1、过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 ) ------ 从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 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这是典型的跨国界服务贸易。

2、境外消费(con sum ption abroad ) ----- 在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 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存在( commercial presence ) 其他成员方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 即服务提供者在外国建立商业 机构为消费者服务。

4、自然人流动( movement of personne )l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的新特点1、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

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 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2、国际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成为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际服务贸易日益显示出发达国家占主导、高附加值服务贸易比重加大的格局。

4、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基础。

5、跨国公司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已是大势所趋。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一)BOP 统计(国际收支平衡统计)即跨境服务贸易统计,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的经常项目下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即跨境的服务流动的统计,具有跨境消费和跨境交易的特征。

(二)FAT统计(外国附属机构贸易统计)FAT 统计反映了外国附属机构在东道国发生的全部服务贸易情况。

内向FAT统计:记录外国附属机构在本国的交易情况的统计;外向FAT 统计:记录本国在国外投资形成的附属机构在投资东道国的交易情况的统计。

FAT统计的特点1、从统计范围看,FAT 统计实际包括了外国附属机构的全部交易——跨境交易和非跨境交易,但核心是非跨境交易。

2、从统计对象来看,只有对方绝对控股并且能绝对控制的企业,即外方投资比例在50%以上的企业才列入FAT 统计范围。

3、从统计内容看,FAT 统计既包括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也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及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但主要的内容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

4、FAT 统计在实践中的区别。

对非跨境的服务销售进行FAT 统计,作为广义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而对外国附属机构的当地商品销售进行的FAT 统计,则被认为是外国直接投资统计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商品贸易统计的补充。

5、从作用来看,FAT 统计弥补了国际商品贸易统计、跨境服务贸易统计和外国直接投资统计的不足,将外资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对贸易流动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流动反映出来。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初期工业革命以前,农业社会服务业虽然产生但难以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更是难以发展。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分工细化,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服务业也随着得到发展,国际贸易加快,国际服务贸易也开始产生与发展。

二、二战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1.第一阶段:20 世纪40 年代到70 年代初战后第一阶段世界经济处于恢复和发展阶段,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和发展时期,因此整个世界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生产率得到提高。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80 年代末这一阶段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调整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滞胀阶段。

尽管如此,国际贸易却增长较快,特别是国际服务贸易尤为突出。

像劳务输出、技术贸易、国际旅游、银行保险等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3.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这一时期国际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

其增长速度超过货物贸易增长速度。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速度和总量都持续增长世界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宽,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尤为迅速世界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一)发展速度快,但总体水平不高二)出口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三)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主要问题:整体水平差内部结构不合理整体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严重滞后统计分析资料和数据不完备,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口径[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