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及疫情处置
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及疫情处置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土壤 粪 畜舍及周围 皮毛 酸乳 腌肉 干燥胎膜
4天-4个月 8天-4个月
4天-5个月以上 45天-4个月 2天-1个月 20-45天
4个月
人间布病的传染源
人间布病发病主要传染源是感染布氏菌的羊和牛
羊:意义更大:症状重,感染率高(达42.12%),患病率高(达 7.71%),由羊所致的布病占到80%-90%,
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 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 大汗多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出现,汗味酸臭,浸湿衣裤 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
布病临床表现-乏力
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常被称为 “懒汉病”、“爬床病”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饲养放牧病畜;接生、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检查牲畜;接触 病畜的尿、粪及其污染的棚圈等;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挤奶或加工病 畜奶制品;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 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
直射日光数分钟-4小时,散射日光7-8天 直射紫外线5-2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
对热非常敏感,尤其对湿热敏感。
不同温度对布鲁氏菌的影响
温 度 布氏杆菌生存时间
温 度 布氏杆菌生存时间
湿热55℃ 60分钟
干热60-70℃ 60-75分钟
湿热60℃ 15-30分钟
干热80℃
牛:虽然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症状者少(仅为 0.3~0.5%),且症状轻微。
其它:猪、鹿、犬等偶见。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虽然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鲁氏菌 已得到细菌学证实。但无证据证明通过患者而传染引起的病例, 因此,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传播途径
40-59分钟
湿热70℃ 7-19分钟
干热90℃ 30-39分钟
湿热80℃ 6-15分钟
干热100℃
7-9分钟
湿热90℃ 5-14分钟
湿热100℃ 1-4分钟
布鲁氏菌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弱
药品名称 漂白粉 新洁尔灭 石碳酸 来苏儿 来苏儿 高锰酸钾 福尔马林 氢氧化钾 肥皂水
浓度(%) 0.2-2.5 0.1 1-2 2 3 0.1-0.2 0.2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布病列为二类疫病。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 布鲁氏菌还被国外列为生物战剂之一。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85%)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
界各大洲。
布病的双重危害Βιβλιοθήκη 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 期不愈,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5%, 牛布病流产率31.2%,使牲畜似乎两明显减少,影响经济发展。
据估算,每年全国因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逾100亿元。
9.33
3
0.41
31
4.25
“温症分离”: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 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 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的现象 为布病所特有。
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长 达45天,平均2-3周。 有些患者有典型的布病症状和体 征,检测结果也为阳性,但没有发 热
布病临床表现-多汗
结肿大。 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直接出现布病典型症状 布病的4大典型症状:
发热 多汗 乏力 肌肉、关节疼痛
布病临床表现-发热
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 多汗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 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 生在午后或晚上。
热型 波状热
低热
不规则热
例数 115 307 112
构成比(%) 15.78 42.11 15.36
典型病例热型呈波浪状,体温逐日升高, 达高峰后缓慢下降,热程约2~3周,间 歇数日至2 周后,又发热再起,如此反 复数次。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典 型波状热型已较少见
间歇热 驰张热 稽留热
无热
93
12.78
63
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 及疫情处置
布病基本知识概述 布病的诊断与治疗 布病的疫情概况 布病的疫情处置
发生畜间疫情时 发生人间疫情时
内容
概述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 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凡是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再次感染发者有2~7%, 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 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布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最短3天,最长1年,一般1-3周,平均2周 起病缓慢者前驱期症状类似重感冒。经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
布鲁氏杆菌的分型
可分为6型:
羊种型:毒力强,症状典型,易发并发症。我省以羊3型为主 猪种型:毒力次子,症状不典型,常在肝脾发生化脓 牛种型:毒力最弱,只有散在的轻症病例,病例易表现为慢性 犬种型:没有严重症状,病程短,没有并发症 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对人不致病
布鲁氏菌对物理因子的抵抗力弱
经消化道感染: 进食布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如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未煮熟的肉 (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 要原因。
经呼吸道感染: 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如打扫圈舍、加工皮毛等
以上三种传播途径往往同时存在,很难截然分清是通过哪一个环节感染的。
布鲁氏菌生存时间 2分钟以内 30秒 1-5分钟 1-3分钟 1分钟以内 7-15分钟 20分钟以上 3分钟 20分钟以上
自然条件下在外界生存时间长
介质名称
水 尘埃 尿 衣服 鲜牛乳 奶酪 冻肉 培养基
生存时间
5天-4个月 21-72天
4天-5个月以上 30-80天 2天-18个月 25-67天 14-47天 60天-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