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实习感想

三峡实习感想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张宇学号:2008301390109指导老师:吴镇、谢林桥三峡大坝实习报告在大四开学的第一周,学校组织我们去三峡大坝实习。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湖北生活了20多年,却从未去过有名的三峡大坝,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这次的实习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契机,在实习的同时既观光了三峡的风光又领略了大坝的宏伟。

因此这次的实习既有实习的性质,也有旅游的意义。

经过六个小时汽车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三峡大学华海职校,开始了我们为期四天的三峡大坝实习。

三峡大坝掠影——在到达宜昌的第二天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队下来到了三峡大坝进行参观。

首先参观的地方是双线五级船闸。

双线五级船闸布置在大坝左侧的山凹内,船闸线路总长6442米,船闸上下游最大水头为113米,设5级闸室分担水头。

其规模是设计之最,两侧高陡边坡最大开挖深度达170米,其下部为高约60米的直立墙。

两线船闸间保留宽60米的岩石中隔墩,船闸闸室采用薄混凝土衬砌结构。

我们达到的时间比较幸运正好赶上了一艘运煤的货船正在通过五级船闸的第四个闸,而且是由上游像下游通行。

在上面我们亲眼看到了水一点一点的降下来,最后下降有数十米,直到与第五个闸的水位保持向平的时候,闸门缓慢打开,船便慢慢的驶向了第五个闸室。

在工程师的耐心讲解之下,我们明白了三峡大坝船闸两个闸室之间的水不是通过闸门而相互流通的。

在两个闸室的底部都有管道相同,平时管道式关闭的,在需要两个闸室的水面相平时,管道打开,水通过管道在闸室之间流通,从闸室底部灌入,从而减小了对闸门的冲击和压力。

在两个闸室的水位相平之后,闸门再打开,船就可以通过闸门了。

参观当天的天气雾蒙蒙的,站在三峡大坝上,放眼望去,都是烟雾缭绕的山峰和清澈的水面,真的是仿佛进了一个世外桃源,与山为伴,与水为友。

站在坝顶,放眼江面,大雾蒙蒙,水波不兴,不禁让我回想起了毛主席在三峡游览的豪情: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

三峡大坝展览馆纪实——三峡大坝展览馆运用照片、图表、模型、实物、动画、字画和影视等诸多形式简要介绍三峡工程的历史,记录三峡工程十七年建设的过程,展示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彰显三峡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反映三峡工程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成果。

从最开始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到后来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对长江三峡附近经常发生洪水的痛心到开始论证建设三峡大坝的可行性,再到最后三峡大坝工程的竣工运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痛苦过程,也承载了几代人的心血,经过无数的人的付出和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样宏伟的建筑。

在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下,我们加深了对三峡工程的认识。

三峡大坝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一个工程,更是一个国家建造大坝技术和能力的体现和反应,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彰显和表达,是一代代中华儿女治水防洪、为国利民的心血杰作。

在三峡大坝展览馆,我们还参观了很多三峡工程的建设模型,其中包括起重机、花岗岩的模型,发电组的水轮机的模型,升降梯的模型和整个三峡的全景模型。

在这里,工作人员一一向我们介绍了三峡工程从施工到最后竣工发电的全过程,让我们一睹三峡全貌,更是对三峡的了解更上一层楼。

三峡大坝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

三峡大坝具有多种效益,主要包括——“防洪效益”,“发电效益”,“航运效益”。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另外发电的效益更是方便了中国大部分人。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最后是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三峡大坝基本结构和布置——三峡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

其中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1、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2、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

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

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3、主要水工建筑物。

大坝: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表孔孔口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

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米。

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的结构型式。

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

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

水轮机为混流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右岸山体内留有为后期扩机(6台,总容量420万千瓦)的地下电站位置。

其进水口已经建成。

通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山体内。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

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

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在靠左岸岸坡设有一条单线一级临时船闸,满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

其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

吊车实地参观——吊车是在本次实习过程中与我们机械专业相关性最大。

所以在参观吊车的时候老师也给我们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

我们参观的是三峡大坝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吊车,主要是德国生产的克虏伯吊车。

当时师傅带着我们,在这台起重机下面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

这是一台德国生产的吊车,使用至今,没有出现过任何大的故障毛病,无故障运行10几年。

这台吊车使用液压减震,时速最高可达100多公里每小时。

当时师傅还说笑道:“这台吊车坐起来可比你们的大巴舒服多了呀!”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德国机械工业的技术感到佩服,而国内较好的吊车如三一重工,徐州重工生产的吊车却仍然比德国,美国生产的吊车差了几个档次。

不仅仅是使用寿命上不如外国的吊车,在性能和可靠性上相对外国吊车也差了不少。

机械工业一直是我国的一个弱项,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实现生产的机械化,机械制造技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个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更是应该学好知识,打牢基础,即使不一定能为国家做出大的贡献,也能在这个行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葛洲坝二江水电站学习——葛洲坝二江水电站是我们实习的最后一站。

在葛洲坝二江电厂,我们是每个班级组队,一个师傅带一队。

这样人少一些,能听的更为真切一二。

我们分别去参观了输电线、变压器,汽轮机厂房和葛洲坝。

在三峡展览馆参观的时候有工作人员讲解说,葛洲坝在三峡的下游,这是当时国家为了建三峡大坝儿试建的一个大坝,如果成功的话,三峡大坝则可更为放心的建设。

这次参观最为壮观的应该就是水轮机的参观了。

厂房很高很大,保证一定的高度是为了方便设备的装拆,下面也有很深的高度,走下去估计有两层楼梯那么高才能看到汽轮机的整体。

因为本身汽轮机就很大,在厂房的下面,可以看到直径有50米的汽轮机转子的外壳,设备大的同时,噪声也是非常的大。

偌大的厂房里面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全部都是计算机控制作业。

让我不禁感叹自动化集成及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

对于葛洲坝二江水电站我倒是没有太多的体会,主要还是因为对电厂和发电方面知识的不了解,所以在参观的时候师傅说的一些东西也并不是很懂。

隔行如隔山说的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三峡实习总结——整个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收获最多的就是对三峡工程的了解和对水利发电的认识。

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作用。

我们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源于实践,而由于我们的学习重在理解课本,所以必须要将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能够加深我们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融会贯通。

实地实习扩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加深了我们认识。

这次实习对我们都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在三峡实习的同时,我们也领略到了三峡壮美的风光,体会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见识了巴东三峡的九曲回肠,在欣赏三峡无限风光的同时学习知识,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曾经历过的。

最后,在这里还要感谢带领我们实习的谢林桥老师和吴镇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