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鸟蛋》教学反思《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语言比较零碎,语言缺少感染力。
听了周老师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觉得周老师言简意赅却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非常值得自己学习,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己本身语言功底不深,常常是纵有千般深情,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却是苍白无力。
所以,自己的教学语言,还有待锤炼。
我反省了这节课自己不足的原因。
之一:读的形式比较单一,读的力度不够。
在一教中,我多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分组读这些朗读形式,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相对单一了一些。
而对于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这一教学难点,没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来领会,所以造成学生对于小男孩送还鸟蛋就是爱鸟的体现这一点未能完全理解。
在二教中,我尽管增加了教师范读、配乐朗读、读得好的同学示范朗读,而且尽量给每次的朗读都确立了目标,效果还是不够理想,主对学生朗读水平估计过高,在教学第一课时时,在识字教学上花费时间多了,在初读和再读课文的环节花费时间少了,导致学生朗读还没有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就直接进入了精读悟情的环节。
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深入把握学生学情,抓关键词语焦急不安、小心地、连忙、轻轻地等词语反复体会来突破难点。
针对学生的情况循序渐进地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最初的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到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出味道、读出情感乃至达到最后的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之二:情境创设不到位。
我说的情境创设不到位,除了我前面说的自己语言创设情境不到位,还有方法和时机不到位。
在二教中,我原本设计了在课前导入时播放小鸟破壳的视频让学生来理解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这个问题,从而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可贵与神奇。
在课前导入时,在课件出示的小鸟快乐飞翔画面和小鸟欢唱的音乐中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交流喜欢小鸟吗?为什么?你知道小鸟是怎样出生的吗?如此费心创设教学情境的设想在具体实施时却遗漏了一个重要环节:问学生喜欢小鸟吗?学生兴致盎然地纷纷回答喜欢!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我却没有了下文,因为我把为什么喜欢?这个问题漏掉了,而让学生交流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唤醒学生对鸟儿的声音、形态、颜色等印象,唤醒孩子们对大自然界的精灵小鸟的喜爱之情。
由此自然过渡到小鸟是怎样出生的?把对小鸟的喜爱进而转化为对鸟蛋的喜爱,为下面的朗读作铺垫。
还有在教学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这段(第二小节)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为什么事情焦急不安过?从而理解焦急不安这个词语的含义,然后说说鸟妈妈是为了什么事情焦急不安?是因为丢失了自己最心爱的宝贝)这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的样子,说一说,然后课件出示鸟妈妈丢失了宝宝凄厉惨叫的情形,再让学生读妈妈对小男孩说的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倘若我在这时能抓住时机有效创设情境:妈妈担心鸟妈妈丢失了宝宝着急所以就对小男孩说(一读妈妈说的话)妈妈担心鸟妈妈丢了宝宝难过所以对小男孩说(再读妈妈说的话)妈妈担心鸟妈妈丢了宝宝伤心所以对小男孩说(三读妈妈的话)这样在反复的朗读中不但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也理解了鸟妈妈的焦急不安,更为学生理解下文中小男孩送还鸟蛋的爱鸟行为打下了伏笔,使教学环环相扣。
我错过了这两个创设情境的重要时机,所以把本该入情入境的朗读感悟变成了机械重复的朗读。
但是在难点的突破上我课前预设不足,没有有效达成目标。
在看图展开想象时,很多孩子都说出了图中的景色:看到了蓝天、白云、看到了大树、看到了鸟妈妈于是我提问仿佛可以换成什么词,我觉得这对学生没有难度,就把它作为一个阶梯,引导学生想象。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它的意思,还是回答了刚才的答案。
我有些着急了,说了一个句子帮助理解仿佛,但是很遗憾,孩子还是没有明白意思,反复请了几个孩子都让我失望了,终于有一个孩子说出了仿佛就是似乎的意思。
我松了口气,又补充了仿佛也可以换成好像。
但是对文本内容学生还是没有深入理解,我却在这里停止了。
直接出示画面,代替学生说我仿佛看见了鸟儿在花丛中歌唱,在树上快乐地捕食,在树枝上无忧无虑地嬉戏,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
我觉得正是自己对学生的预设不足,课前没有备足学生,才导致课堂生硬缺乏学生思维的火花。
在学习第四节时,我可以先承接上一节引导学生想象,现在两只鸟蛋正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你猜,在鸟妈妈的孵化下,过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样?虽然它们现在还是蛋,但我们可以想到,(放鸟叫声)听!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吗?(击出示鸟儿在蓝天中飞翔图)看!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吗?然后边读边想象,把自己当作小男孩读诗歌第四节,再播放幻灯展示鸟儿自由生活的画面、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照片进一步激发孩子热爱鸟类、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篇二:《两只鸟蛋》教学反思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两只鸟蛋》,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本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拿来一个魔术盒,盒里能变出什么来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把里面东西的大小和形状告诉大家,让大家来猜一猜。
学生猜出是蛋。
老师板书蛋字,指名读字音并组词。
出示课题《两只鸟蛋》这一环节,使孩子们在有趣的魔术中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让学生拼拼读读生字,初步读通课文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站起来回答的学生有两位基本能说清事情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一个小朋友取下两只鸟蛋,妈妈告诉他,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小朋友听了妈妈的话,就小心地把鸟蛋送还了。
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切中要点,我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毕竟是刚开始了解课文的阶段,学生只要能有初步的认识就够了。
三、逐段朗读,加深理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每一个自然段时,我尽量摈弃烦琐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在尽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听过东园小学老师上的一堂课以后,我认为在教学第一段的时候可向她们学习,拿两个鸟蛋让学生玩一玩,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体验文中小朋友对鸟蛋的喜爱之情。
教学第二段的时候,我让学生用鸟妈妈这会儿一定这个句式说话。
这既是对焦急不安一词的理解,也是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自然过渡到第三段,急着要把鸟蛋送还。
在教学第三段的时候,我特意抓了捧这个词语,这个词似乎与第一段小小的一词互相矛盾,但有了前面情感的铺垫,学生马上抓住了妈妈的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有个孩子还说我现在手上捧的其实就是两只小鸟,也是两个小生命! 孩子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他们已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拓展延伸本课教育学生保护鸟类,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在学完课文,理解课文后,我又给学生读了一则鸟儿知多少的课外资料。
课后,我认为拓展的度不够,还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练习,以达到情感的升华。
篇三:《两只鸟蛋》教学反思_先凤兰工作将近一年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充满活力与欢声笑语的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重新学习,甘愿当一名小学生,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我们所学的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
我边教学,边研究,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
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
另外,辅导落后生鼓励积极进取,应当说,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
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方向,无所适从。
小学语文人教版《两只鸟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从树杈上取下两只鸟蛋后,通过妈妈的教育,把鸟蛋送还的故事。
在进行教学时,我先用课件放出图片:一个鸟窝里躺着两只鸟蛋。
同学们看到这个都很兴奋,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到学习第一节时读到小小的鸟蛋凉凉的还以实物让学生们感受自己拿着鸟蛋是否感觉到了鸟蛋凉凉的。
通过实物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后面的教学中同学们回答问题都很积极,有些同学基本每个问题都举手了,而且基本领悟到了课文的意思,对课文的朗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并且我还通过板书的形式让同学们再次感悟课文,同学们也能根据板书能回忆起课文内容。
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仿佛的理解很难,但是我用替代的办法,让学生们把它换成好像后,学生们基本都能理解了。
这节的教学目标识字和感受课文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本堂课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很多同学也很积极地回答问题,但是同时我在课堂中也忽略了其他没举手的学生了,很多学生一节课回答了几个问题,而有些同学却一个问题也没有回答。
教学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教师作为这个教学的中心、载体,应引领好所有的学生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同学认真思考问题。
另外,在后面的课文感悟中,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
多设计些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游戏,比如在课文朗读中,可以让学生边比划动作边读课文这样不仅更能让学生们记住课文内容,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两只鸟蛋》这篇课文一共有四小节,在学习中,还可以把四小节的顺序打乱,让学生给课文排顺序另外我作为教师,也缺少一种教学的激情,本课文在读的时候,一小节应读出小男孩玩鸟蛋很欣喜地样子,读课文要注意读出感情。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课文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适当作泛读,但是在本节课中,我却犯了一个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应犯的毛病:没范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及时范读,引领学生读准课文,读好课文。
在课文学习中,同学们的回答让我看到了我们班很多同学课外知识积累的还不错,比如课文中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并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让他们明白的,而是让学生自己说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要爱护小动物: 我们要爱护每一只小鸟,珍爱每一个可贵的生命。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低年级教学中,更应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理解。
以后在教学中,我会多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感情体验。
教师是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而得到提高的,我会在每次上课后及时作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我的语文课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