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知识与能力》1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整理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1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整理知识点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孟子:《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现代: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教育的涵义: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1动,就是教育。

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从狭义上说,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洛;英国教育家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马克思、恩格斯)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一)原始形态教育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3.教育内容简单;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2.封建社会的教育;(三)现代社会的教育1.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2.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一)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相互关系;)(一)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1.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2)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2.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2)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3)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制约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四)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5)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对文化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人的发展特征对教育的制约:(一)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二)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三)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四)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互补性,进行长善救失;(五)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教育必须遵循人发展的这些特征。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素质及其在人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作用;3.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具体内容如下:遗传素质及其在人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因为: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第二,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因为: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第二,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我国古代对此早有研究过,墨子提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孟母三迁”,说明古人注重环境对人的熏陶。

1.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表现第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二,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第三,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2.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第一,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3复杂性;第二,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既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又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这是由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2.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青春期生理的变化:GP27(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青春期是人一生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是指个体从生长突增开始到生长基本上停止的时期。

在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初中生在二、三年内出现非常快的成长现象,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高中生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发育发展之后,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达到成熟。

青春期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身体外形显著变化,体重迅速增加;2.内脏器官发展明显;3.第二性征出现和性成熟;4.神经系统基本成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1、中学生的身体外形;2、体内机能;3、脑的发育;4、性的发育和成熟。

1)男生的第二性征及性成熟;2)女生的第二性征及性成熟。

三、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义务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义务性)、免费性(公益性)、普及性(统一性)等特点。

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1.双轨制(英国);2.单轨制(美国);3.分支制(苏联)。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1.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3.重视职业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4.高等教育大众化、层次多样化。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

清政府采取“废科举、兴学堂”的措施,开始了中国现代学制改革。

(一)旧中国的学制: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该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施。

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1903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4三人重新修订,另颁发癸卯学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