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海南省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2020年海南省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2020年海南省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下列关于历史人物与其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法拉第坚持了长达十年的实验探究,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 历史上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牛顿是“波动说”的主要代表人物D. 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2.一小球从离地1.8m高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小球落到地面所需要的时间为()A. 0.1sB. 0.2sC. 0.4sD. 0.6s3.在水平地面上方将一小球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A. 抛出时的速度越大,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B. 抛出时的速度越大,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越大C. 抛出点距地面越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D. 抛出点距地面越高,落地时的瞬时速度越大4.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有两个粘连在一起的物块P、Q,静止不动,物块P的质量是Q的2倍,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

某时刻Q突然脱落,在脱落的瞬间,P、Q两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 0,gB. −12g,12gC. −12g,gD. −2g,g5.用r0、r1、r2分别表示两分子间的距离,且r1<r0<r2,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力为零,则当分子间距离()A. 由r0增大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 由r0增大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C. 由r0减小到r1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D. 由r0减小到r1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6.如图(a)所示,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绕MN轴匀速转动,产生一交流电。

电路的路端电压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不计线圈电阻。

则()A. 0.05s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变化最慢B.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30°,此时产生的电动势大小为5√2VC. 此交变电流的周期是0.2s,线圈转动的角速度是5πrad/sD. 图中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4.1V7.有两个比荷相同的带电粒子a、b,同时从小孔M、N垂直于直线边界进入匀强磁场,打到荧光屏上的O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MO=2NO,不计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A. 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B. a、b同时到达O点C. b比a先到达O点D. b的速度大小是a的2倍8.“高分7号”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线速度大小为v,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条件可求得()A. 地球的质量为v3TπG B.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3v3T4π2GR3C. 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vT2π−R D.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v2R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9.小河宽为200m,河水流速为3m/s,一条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5m/s。

设小船在渡河的过程中,船身始终垂直河岸,那么小船()A. 将沿曲线运动到对岸B. 行驶的速度小于5m/sC. 渡河所用时间等于40sD. 渡河发生的位移大于200m10.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4m/s。

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Q分别是平衡位置在x=1m和x=4m处的两质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横波的波长是4mB. P质点的振动周期是0.5sC. P质点的振幅是4cmD. Q质点正在沿y轴正方向运动11.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现用光子能量为12.75eV的一束光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跃迁后辐射光子,则()A.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跃迁到n=4的激发态B. 跃迁后的氢原子只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C. 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电子的动能减小D. 跃迁后的氢原子辐射出的所有频率的光都能使逸出功为0.55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

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A.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B.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 电阻R1消耗的功率变小D. 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小13.忽略电子及其产生的电场,氢分子可简化为两个相距为d的氢核,如图所示,O为两氢核连线的中点,P、Q在两氢核连线的中垂线上,且PQ=QO,Q点到两氢核的距离也均为d,P、Q和O三点的电势分别用φp、φQ和φO表示,且|φp−φO|=U0,现有一个α粒子从无穷远处沿PQ连线快速穿过氢分子,忽略两核的移动,已知氢核电量为+e,α粒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2e,通过P点的速度v0,静电力常量为k。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α粒子从P点运动到O点,先减速后加速B. P、Q、O三点电势的关系满足:φp<φQ<φOC. α粒子运动到Q点时,所受到的电场力大小F=8√3ke23d2D. α粒子到达O点时的速度大小v=√mv02−4eU0m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14.某同学准备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1)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长度约为1m的细线B.长度约为30cm的细线C.直径约为1.5cm的塑料小球D.直径约为1.5cm的钢质小球(2)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所示,由图可读出小球的直径为______cm。

15.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利用方形不透光水槽和刻度尺测量水的折射率。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首先用刻度尺测量出水槽的高度H和底边AB的长度L;(2)把刻度尺固定在水槽底,与底边AB平行,且零刻度线一端紧抵BC边;(3)水槽内无水时,在右上方调整视线,从观察点E恰好能通过B1看到水槽底面边缘的A点,如图(乙)所示;(4)保持观察点E的位置不变,往水槽内加满水,此时刚好能看到刺度尺上的P点,测量出从______点到______点的距离,并记为d;(5)水的折射率的表达式n=______(用H、L、d表示);(6)由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不在边缘,导致水的折射率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6.某同学为了测量微安表的内阻,设计了图(a)、图(b)两种电路。

图中微安表量程为50μA,内阻约3000Ω;R1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Ω;R2为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9999.9Ω;电源电动势E为3V,内阻忽略不计;S为开关。

(1)如果要顺利完成实验,应根据______(填“图(a)”或“图(b)”)电路图连接电路;(2)连接电路后,首先调节R2的阻值为0,再调节R1,使微安表的示数为50μA;接着保持R1的阻值不变,调节R2的阻值,当微安表的示数为______时,可认为微安表的内阻等于R2的阻值;(3)此时R2的阻值如图(c)所示,则微安表的内阻为______Ω;(4)微安表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17.如图所示,一足够高的绝热气缸,开口向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现用一个横截面积为S=1.0×102cm2的活塞,密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气体的初始温度为t1=27℃,长度为L=20cm。

设大气压强始终为p0=1.0×105Pa,不计活塞的质量以及活塞与气缸间的摩擦,现将气体温度缓慢升高至t2=177℃,求:(1)气缸内密闭气体末态的体积;(2)温度缓慢升高的整个过程中,气体对外界所做的功。

18.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直导轨MN、PQ固定在水平面上,长为l的导体棒ab垂直跨在导轨上,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与棒的电阻均忽略不计。

导轨上接有三个电阻,阻值分别是R、2R和3R;阻值为3R的电阻两端接有一个水平放置、间距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

当用一水平拉力使ab棒以速率v向左匀速滑动时,平行板间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恰好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1)ab棒中的电流大小及方向;(2)ab棒所受的拉力大小;(3)微粒的带电量。

19.如图所示,有一自动卸货的玩具车(可视为质点),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m后,与弹簧连接的挡板A点装满货,由静止开始下滑了一段距离L=8081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一起运动。

碰撞前,挡板锁定在O点,此时弹簧为原长,碰撞前瞬间解锁。

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玩具车立即自动卸货,然后挡板和玩具车被弹回,挡板回到O点时重新被锁定,玩具车恰好能回到A点。

已知车和货物的总质kx2(x为弹量M=9kg,挡板质量m=1kg,弹簧的劲度系数k=1500N/m,弹性势能的表达式E p=12簧的形变量),g=10m/s2,车在AO段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0.25倍,在OB段阻力不计,求:(1)玩具车与挡板碰撞前、后瞬间的速度大小;(2)玩具车自动卸货点到O点的距离;(3)玩具车的空车质量(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B、法拉第坚持了长达十年的实验探究,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B错误;C、历史上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牛顿是“粒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故C错误;D、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是物理学史问题,根据伽利略、法拉第、爱因斯坦等人的物理学贡献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属于识记内容,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2.【答案】D【解析】解: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ℎ=12gt2可得:t=√2ℎg=√2×1.810s=0.6s,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直接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是关键。

3.【答案】C【解析】解:AC.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由ℎ=12gt2可得t=√2ℎg,可知抛出点距地面越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与抛出的初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C正确;B.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x=v0t=v0√2ℎg,则可知抛出时的速度越大,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并不一定越大,还与抛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有关,故B错误;D.小球落地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v02+v y2=√v02+(gt)2=√v02+2gℎ,则可知,抛出点距地面越高,落地时的瞬时速度并不一定越大,还与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出运动时间、水平分位移、落地瞬时速度的表达式即可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