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1第二章古希腊法律思想(概述,苏格拉底,斯多葛学派)

021第二章古希腊法律思想(概述,苏格拉底,斯多葛学派)

在西方,思想的每一次远行,几乎都是向着它的古老家园的再度返回。这里, 古希腊的幽灵始终守护着一代又一代思想新生儿的摇篮。 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一个时代彷佛是它之前的那些时代的一个寓了目 的意义的结局,而此后它又为所有接续下去的时代所萦绕、所回味。西方的 轴心时代拓辟于古希腊。


【本章内容】

古希腊法律思想概述(含:苏格拉 底、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 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古希腊法律思想概述

古希腊与法律概说 古希腊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因素 古希腊法律思想的特征 “苏格拉底之死” 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
一、古希腊与法律概说
1、何谓“古希腊”? “古希腊”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概念。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包括希腊本土(希腊半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 爱琴海中的岛屿、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五大部分。 文化上的希腊,一是指19世纪考古发现的公元前30世纪至公元前12世 纪曾在克里特岛存在过的米诺斯文化,以及希腊本土存在过的迈锡尼文 化;二是指世界史上常说的比较新的古希腊,即公元前8世纪在古希腊、 意大利南部和小亚细亚沿海一带发展起来的,使用完善字母体系的古希 腊语文明。
守法的好处


感谢国家的恩惠 守法是公民的天职 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正义意识
3、苏格拉底之死及其法律蕴涵
指 控
2000多年前,爱琴海碧蓝的海水以亘古不变的节奏拍打 着欧洲大陆南部的希腊半岛,绵绵不绝的涛声成为古希腊 城邦中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正是在这些城邦里孕育了西 方的文明及其古老的法律传统。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之时,苏格拉底正悠闲地游走 于雅典城邦的广场与街道之间,并常以与人畅谈、甚至辩 论为乐,因而在他身边聚集了许多青年人和有识之士。他 质疑雅典的城邦政制,并致力于传播这种思想。于是,在 公元前400年阿提卡法律修订之后,梅勒托等人以下述两 项罪状指控苏格拉底,并要求判处其死刑:一是不敬神; 二是腐蚀青年。
我们所说的“国家”一词在西方至少有两个重要的词 与它对应,一是“State”,就是这里所说的城邦;二是 “Nation”,就是“民族”。它们分别体现了国家的两种类 型,即古代类型的国家、城邦国家,和近代类型的国家、 民族国家。而中国却完全属于另一种类型。
城邦政治对希腊法律思想的影响:
城邦→“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治理形态。
2、城邦制度及其对希腊法律思想的影响

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独立主权国家。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各自独立。
【爱尔兰】J.M.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在我们所关注的整个历史时期,希腊人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单一 的希腊国家。……这些希腊人居住在数百个“城邦”之中。其中之一的 雅典,以现代标准来看亦具相当规模,但这些城邦差别很大,有点城邦 小到几乎不大于现代世界的一个较大村庄以及区区一块腹地。这些城邦 本质上都是独立的政治实体;短暂的关系和地区的优势或会使一个城邦 臣服于另一个城邦,这种臣服的外在表现是进贡金钱、船只,缔结强迫 的军事联盟,或者,在城邦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达成有利于占优势地 位一方的协议;但是这些条件,甚至在多个城邦共同臣服于强大的雅典 城邦,以致于我们可以说存在着一个雅典“帝国”的时候,这一事实也 并不意味着其他城邦独立主体资格的湮灭,它们在理论上仍然是自治的, 亦即,可以制定自己的法律,选择自己的政策。
第二章 古 希 腊 法 律 思 想
关于古希腊思想的相关评论

黑格尔:一提到古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 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 雪莱:我们全是古希腊人的: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 的艺术。


恩格斯: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几乎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 胚胎、萌芽。
古希腊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阶 段:
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代
鼎盛时期
希腊化时期
2、古希腊与法律
古希腊是西方法律思想的发源地。古希腊出 现了大量关于法律与正义、法治与人治、自然法 与人定法关系的观念与思想,这些思想影响着当 时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而且通过思想的传承, 对古罗马、中世纪以及近代和现代的思想家们所 继承,成为西方法律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

2、显著的自然主义倾向
古希腊的哲学家一般都认为,哲学起源 于神话,而神话又是人与自然作斗争中产 生的,所以古希腊的哲学是自然哲学。 这种自然哲学的思想在政治法律领域中 的表现就是倡导自然主义的自然法,鼓吹 “与自然相一致的和谐生活”,认为存在 居于城邦法律(人定法)之上、比人定法 更为根本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人定法 必须服从自然法,否则无效。


道不远人,勿向外求。
(2)苏格拉底的政治观

城邦是适应人的生活而产生的,是神的安 排,神计划的世界秩序。
城邦应该由知识贵族统治(哲人统治), 依靠知识来管理城邦事务,是达到普遍幸 福的唯一可靠途径。(隐藏了对当时衰落 的雅典民主制的失望)

(3)苏格拉底的法律观



法的本质和来源: 法同城邦一样,来源于神,是神定的原则。两者内在统 一,法律没有城邦不可能存在,城邦也不可能没有法律。 自然法(神法)与人定法之分: (1)自然法(神法)是自然规律,神的意志,普遍性; 人定法是国家颁布,易变性。 (2)自然法(神法)高于人定法。 (3)两者都是正义的表现。 “凡合乎法律的就是正义的。”——色诺芬《回忆 苏格拉底》 强调守法:提出“守法就是正义”。 因为法律的统治就是服从上帝和理性的统治。“服从法 律,也就是服从诸神。”所以守法就是正义。
三、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共同特征


浓厚的城邦主义色彩 显著的自然主义倾向 相当程度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 较大的依附性
1、浓厚的城邦主义色彩
古希腊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城邦,城邦为 政治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论证城邦、 维护城邦是学者的主要任务。

哲学家赫拉克里特号召人们“为城邦而 战”;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政治动物”, 人只有紧紧依靠城邦,才能实现正义和幸 福。
3、三次著名战争和四次政治改革
三次著名战争 (1)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449年的希波战争,以波斯侵略 者彻底失败告终,使一盘散沙的希腊人团结起来,考验和 巩固了城邦民主政治制度,强化和发展了被希腊公民视为 共同意识形态并加以尊崇的法治与正义理念。 (2)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标志 希腊全盛时期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3)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38年,马其顿王国对希腊的武 力征服,迫使雅典靖和,控制了希腊。
二、古希腊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因素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精神家园”,其法 律思想产生在一个十分特殊的背景下,这些背 景因素主要有:


希腊的地理环境 城邦制度 三次著名战争和四次政治改革
1、地理环境及其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1)驳杂多样,山岭与平原交错,岛屿与城邦共生。 →多中心善变动的生活,多元主义,成为希腊独立、自由 精神的基础。 (2)与海洋为伴,海岸线长,港口众多。 →便于建立海上霸权,以及海上贸易和跨海殖民。契约关 系取代血缘关系。 (3)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之处。 →创造出一种成为现代文明源头的多元混合的海上文明形 态,具备内陆文明难以达致的政治宽容性、契约共享性、 与外部世界的广泛联系性和惊人的创造性。 黑格尔:“希腊人从印度、叙利亚、埃及取得了各种观念, 乃是历史上的事实,同时希腊观念是希腊人自己所专有, 同样地是历史的事实。”
四次改革
•即:公元前621年的德拉古立法;公元前594年的 梭伦立法;公元前509年开始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和 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429年的柏利克利对雅典宪 政的若干改革。 •影响:这四次改革历时近200年,由公布成文法 典,到实行“主权公民”的宪政,公民自治公民 权利行使的主体与范围都不断扩大,尤其是梭伦 立法,奠定了希腊政治实践中的法治传统,开始 了“法治”的时代。希腊人也在这不断深入的政 治、社会改革实践中,认识到法治的至上价值, 形成了硕果辉煌、启迪千年的宝贵的法律思想。
在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中,成文法还不是很 发达,也没有产生独立的法学。但是,在古希腊哲学、 伦理学和政治思想的论述中,包含了关于人类法律现象 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法律与权力、理性的关系,法 律与人、神、自然的关系,法与利益、正义的关系,人 治与法治,公民守法的道德基础和政治基础等等。而且, 他们还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虽然古 希腊人的某些观点已经被证明不适合现代社会,然而这 些问题是法学永恒的主题,是法理学领域最具有挑战性 的问题。直至现在,西方国家甚至世界各国的法理学家 们仍然不能回避那些问题,法学家也一直在思考并努力 解决这些问题。





当面对基于上述罪名的死刑指控时,苏格拉底可以自己提 出一项处分意见以作为死刑指控的替代方案。然而,令所 有人出乎意料的是,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他的使命是神赋 予雅典的礼物,而且他应当获得更多的权利以参与到城邦 的政治生活之中,因此他不能提出以流放替代死刑的方案 或者承担其他任何真正的罪名。 此时,并不亚于任何一部古希腊戏剧作品中最富戏剧性情 节的一幕出现了:根据雅典城邦的法律,交纳罚款不属于 承认有罪,因而苏格拉底提出交纳1迈纳的罚款,而且又 补充说,克里同、柏拉图和其他朋友曾劝其交纳30迈纳的 罚款,并愿意为其提供担保。 结果,陪审法院中的有些陪审员被苏格拉底这个毫不妥协 的、极富挑战色彩的演讲激怒了,最终以280票对220票判 定苏格拉底有罪,并经过第二次投票以360票对140票判处 其死刑。
审 判



根据古希腊时期雅典城邦的法律,受到死罪指控的公民可以 选择自我流放以逃避审判或者替代死刑,而且所有人都认为 他会选择自我流放。但苏格拉底并没有选择自我流放,而是 在雅典静候着审判,这场审判终于在公元前399年到来了。 在法庭上,苏格拉底以一种“崇高的声音”发表了辩护演说, 表示希望能光荣的被宣告无罪,只要那个宣告无罪的判决不 包含任何对真理的危害。 在他的辩护词中,苏格拉底雄辩地指出,对于“新的宗教实 践”与“不崇拜城邦之神”,梅勒托本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够 解释其本意是什么;至于“腐蚀青年人的思想”,苏格拉底 坚持认为,劝导人们去探寻如何正确生活与尽可能地完善自 己的灵魂,是阿波罗神通过神谕托付给他的使命,他必须忠 实地履行,甚至不惜以死为代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