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优选】.doc

2021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优选】.doc

八年级物理上 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1.狮吼功,乃是少林寺秘传稀世奇功之一,影视录像中并不少见,电影“功夫”中的包租婆借助一鼎大钟,施展她的狮吼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狮吼功说明声音传递了能量 B.大钟放大了声音的响度 C.大钟使声音的振幅变大D.大钟改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 A.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B.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4.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自救措施中最恰当的是( ▲ ) A.大声呼救A B CD第2题图第1题图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就钻,说不定从废墟中能爬出来5.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 ▲ )A.甲、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乙两种声音的响度相同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D.甲声音的响度高于乙声音的响度6.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 ——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7.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8℃,39℃B.39℃,40℃C.38℃,40℃D.39℃,39℃ 8.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9.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 、b ,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 .a 、b 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 a 块玻璃内侧,b 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 a 块玻璃外侧,b 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第5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10.已知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183℃、—196℃和—33.5℃,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200℃,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 ) A.氨、氧、氮 B.氮、氧、氨 C.氮、氨 、氧 D.氨、氮、氧 11.下列几种液化现象中,形成过程与其它三种液化现象不同的是( ▲ ) A.雾的形成 B.冬天,人说话冒“白气” C.早晨,我们有时会看到植物上附有露珠 D.夏天,自来水管“出汗”12.图中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中(试管未碰底),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试管乙内的液体最终也沸腾起来了。

根据有关物质在1个大气压下的沸点。

可判断管乙中的液体可能是( ▲ )A.酒精B.甘油C.煤油D.水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2分)13.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 ▲ 传播的;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 ▲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 很大。

14.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 不同。

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色”“音调”)15.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

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

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

16.巴西设计师将3D 打印技术与医用B 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 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 超利用的是 ▲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340m/s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这种波 ▲ 在真空中传播。

(选填“能”或“不能”)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2题图17.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处减弱噪声。

18.请写出下图中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分别为甲:▲℃、乙:▲℃、丙:▲℃。

甲乙丙第18题图19.在一次洞穴探险中,小明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

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填“快”或“慢”),酒精蒸发▲(填“快”或“慢”);(2)酒精蒸发时▲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

20.发送“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氢和氧都用▲的方法液化后装在火箭中;在火箭发射台的下方有一个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水汽化时要▲,使周围温度不致太高。

21.100 ℃的水蒸气和100 ℃的开水比较,其冷热程度▲(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高温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22.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空气湿度)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的,其中乙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纱布,甲是干燥的。

我们发现▲(填“甲”或“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是因为▲。

在一定的温度下,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小,就表示空气的湿度越▲(填“大”或“小”)。

第22题图[来源:学#科#网Z#X#X#K]23.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进行工作的。

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 (液化/汽化)现象,并 ▲ (吸收/放出)热量。

食物放入冰箱内,温度逐渐下降。

24.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全球环境保护问题,最后就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达成了一致意见。

温室气体包含 ▲ 、甲烷、水汽等均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但却阻碍地表 ▲ (反射/吸收)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这种作用就像玻璃温室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

请举出温室效应的一个危害: ▲ 。

三、实验与探究(25题7分,26题4分,27题5分,28题6分,29题16分)25.(7分)如图为小红、小辉用自制的土吉它研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 ▲ 。

(2)若他们选择a 和b 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 ▲ 关系。

(3)他们能否选择c 和d 进行研究,答 ▲ ;理由是 ▲ 。

(4)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 ▲ 。

进行的研究是:音调的高低与琴弦 ▲ 的关系。

26.(4分)李树家装修新房时考虑声学吸音效果.他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 ▲ (质量、体积、厚度).第24题图第23题图(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3)小明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4)从上面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有▲(写出一个即可).27.(5分)为比较水、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探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瓶中,一个放在水中,一个放在空气中,其它条件均相同,如下图所示。

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相等/不相等);(2)根据表中数据,已将乙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画在坐标系中,请将甲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画在同一个坐标系中;(3)本次实验中,小明发现▲(水/空气)的冷却效果更好;(4)通过分析,小明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

28.(6分)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最强最弱较弱第27题图猜想②:与蔬菜的表面积有关猜想③:与蔬菜的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确,小军按下图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器材除B 中有未剖开的胡萝卜,其余的均已剖开)(1)这四次实验中,实验 ▲ 可验证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D 可验证猜想 ▲ (2)小军实验的结论是: ▲ (3)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生活中要使蔬菜保鲜,正确做法是 : ▲ 29.(16分)在“探究水沸腾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1)实验器材正确的安装顺序是 ▲ ( A :由上向下,B: 由下向上) (2)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温度计和 ▲ (3)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原来气泡上升过程中内部水蒸气 ▲ (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4)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请在乙图中画出图像。

(5)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说明当时的气压 ▲ 1个标准大气压(填“低于”或“等于”或“高于”)。

时间/s … 0 1 2 3 4 5 … 温度/℃…949698999999…第29题图(甲)第29题图(乙)(6)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小强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