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肝炎 科学防治

认识肝炎 科学防治

认识肝炎科学防治马广英肝炎是肝脏的炎症。

引起肝脏发炎的原因很多,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酒精等。

最常见的肝炎是由病毒和自身免疫造成。

通常我们所说的肝炎,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所以肝炎又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最新的肝炎资讯,一系列的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公告纰漏:全球约有20 亿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8亿为儿童,而且儿童患病多属于母婴传染。

3.5 亿以上的人属于慢性感染,每年有150万人死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约有1.7 亿人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每年有35 万人因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疾病死亡。

有95%以上的肝癌患者与感染肝炎病毒有关。

全球约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我国就超过了1亿。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有7~8亿人感染过甲型肝炎。

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且农村高于城市。

有6~7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而且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乙肝传播和流行的最大隐患,远比真正发病者对健康人群危害要大得多。

丙肝国内因输血感染的为60%~80%。

这些数据都是怎样得到的,靠的就是广泛的全民普及健康体检。

包括:肝功、乙肝五项及B超。

希望大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健康筛查,不但利国利民,更重要的是利人利己。

一肝炎的分类肝炎通常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病因来分,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根据病程长短来分,可以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而且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

二传染途径1、甲肝和戊肝病毒在一般环境中可存活1个月;98℃加热1分钟、紫外线照射或太阳暴晒等可将其灭活。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进行传播。

通过消化道传染,与患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茶杯、牙具等,吃了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

尤其海产品如:贝类、虾、蟹易受到病毒污染。

如果水源被甲肝病人的大便和其他排泄物污染,往往可以引起肝炎爆发流行。

如88年的上海甲肝的流行整整持续了2个月,超过35万人感染,死亡31人。

以致当时人们“谈肝色变”。

2、乙肝、丙肝、丁肝:(体液: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内分泌液、、血液、母婴、黏膜有受到损害及口腔溃疡、牙周炎、牙龈炎时一起吃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并且感染后可以不发病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新生儿期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后大多数成为病毒携带者,这些携带者中的一部分能发展成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由于肝硬化和肝癌发展历程很长,大约需30~40年,故婴幼儿感染了肝炎病毒并成为病毒携带者,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要大于成年后感染肝炎病毒的人。

感染了肝炎病毒的人的预后,取决于病程长短及治疗结果。

越是早就医、早治疗、并且治疗彻底的患者病程越短,预后越好。

如果迁延不愈,血中总带有肝炎病毒的人及慢性肝炎患者。

这些人很难治愈,慢性肝炎病人中25%以上前景不好,但有75%的人仍然有恢复的可能。

北大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教授指出:乙肝、丙肝威胁着三亿多国人的健康和生命,不容怠慢。

先感染乙肝、后感染丁型: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其生物周期的完成要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的帮助,因此丁型肝炎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在乙肝存在的条件下才能感染和引起疾病,由此,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以重叠感染或者同时感染的形式存在,其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相似。

3、戊型肝炎:全球因饮用水源及食物被戊肝病毒污染,造成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大流行,如:印度、尼泊尔、缅甸及新疆等;并且孕妇患病后病死率高达39%,远远高于患甲型肝炎孕妇的病死率。

86~88年新疆的爆发戊肝堪称世界之最,共波及23个县市,持续近2年,共发病约12万人之多,病死707人,其中孕妇就占414人。

4、酒精性肝炎:经常大量饮酒而且醉酒的人,每次醉酒都是对肝脏的一次损伤。

“酒精肝”早期虽然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病前往往是以短期内大量饮酒为诱因,出现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

严重时可出现黄疸,肝脾肿大和压痛,面色发灰,腹水浮肿及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

贫血以及肝功异常等等。

因为酒精可使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减退,容易引起酒精性脂肪肝。

(关于酒精性脂肪肝下面具体讲)。

5、药物性肝炎: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不管是外界的病毒、细菌还是吃进体内的各种食物和药品,都要经过肝脏的分解和解毒后才能被人体利用,有些药物可以导致肝脏损伤,比如:片仔癀、异烟肼(雷米封)、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硝苯吡啶(心痛定)、布洛芬和吲哚美辛(消炎痛)、阿米替林、胺碘酮、呋喃妥因(呋喃坦啶)以及口服的避孕药等等。

另外不正确的服药方式,不规律的用药习惯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比如2000年美国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叫曲格列酮就引起糖尿病患者患肝炎率大幅上升,而且个体差异很大。

医生在给患者配伍药品时,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轻重。

斟酌再三才开方用药的。

如果吃药不尊医嘱自作主张,擅自增减剂量,或者自我感觉症状轻了就停药等等不是多吃就是少吃。

使病程延长、疗效降低。

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弥漫性的肝损伤。

关于大三阳和小三阳所谓“大小三阳”就是咱在检查“乙肝”时化验单上的“乙肝”五项或着“二对半”。

有三项阳性至于是哪几项,咱今天不多说,只要大家记住:以往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病毒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所以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

但是有最新报道证明小三阳的人仍然具有传染性。

原因是它所感染的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

使人们对它的传染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所以小三阳的人群对乙型肝炎的传播更具有危险性。

(乙肝病毒有三对抗原抗体,即表面抗原(HbsAg-俗称澳抗)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

“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

)三易患肝炎的人群1、肥胖者。

肥胖者大多血脂、胆固醇、血液粘稠度异常,皮下脂肪组织脂肪分解,造成脂肪在肝c内沉积。

造成脂肪肝,轻度—肝脏代谢异常;中等、尤其是重度脂肪肝,则引起肝脏负担加重、肝功异常。

2、嗜酒者。

酒精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可导致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

因此,饮酒越多,肝内脂肪酸越容易堆积,最终导致酒精性脂肪肝。

3、年长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新陈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运动量也随之减少,脂肪沉积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同时中老年人罹患内分泌疾病者较多,如糖尿病可造成代谢紊乱,使脂肪在肝内堆积。

引起脂肪肝。

4、喜荤者。

由于经济宽裕了不少家庭都喜欢聚会、朋友宴请,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食物,会使肝脏负担加重,肝脏对脂肪的摄取、合成增加,或转运、利用减少,就会导致肝内脂肪堆积。

还是引起脂肪肝。

5、少动者。

长期不运动会导致体内过剩的养分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积存于肝脏,则表现为脂肪肝。

6、过度节食者。

有人为了减肥经常让自己处于饥饿状态,致使血糖降低,肝组织中的脂肪酸被调动进入血液,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可致肝脏脂肪堆积,引起饥饿性脂肪肝。

加之过度节食自身免疫力降低,肝炎病毒趁虚而入。

7、营养不良者。

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都会造成体内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致使肝脏转换甘油三酯时发生功能性障碍,最终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

这又叫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8、肝炎恢复期。

由于摄食过多、运动减少,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极易复感。

长沙163肝病医院的专家这样说:乙肝病毒很难被彻底根除,然而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罪魁祸首。

全球大约每12人中就有一个是病毒性肝炎患者。

专家说,目前我国至少有两千万乙肝患者,每年因此去世的高达30万人。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除了病毒的侵害,整个社会的不宽容也是造成防治困难的一个因素。

有时人体营养不良、劳累,甚至一个小小的感冒发烧,都有可能造成肝脏一过性受损。

所以日常生活中对肝脏的呵护要重中之重。

四早期症状有哪些如果近时期有畏寒、发热、乏力、厌食、厌油、恶心、呕吐。

甚至胁痛、肝脾肿大、肝区痛等等。

自己不要在家胡猜,要尽快就医。

如果不幸得了甲肝怎么办?1、首先要主动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观察疗效、掌握病情、随时调配药物)。

2、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

3、戒烟、忌酒、防止过劳。

4、不可自行用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脏更严重的损伤。

5、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恢复期(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可出院。

经1~3个月隔离期满,方可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饮食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五肝病防治误区误区一:症状和一般疾病混同早期往往被误认为:“胃肠炎”(恶心、呕吐、腹痛、、厌食)误区二:不发病就不会传染大部分携带者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发病,但只要检测出澳抗阳性,就具有传染性。

误区三:不做定期体检很多人在病毒感染的早期,或感染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要早发现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年1—2次的健康筛查,检查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指标及B超。

所以定期体检对发现和治疗不同类型不同周期的肝炎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B超】在肝炎、脂肪肝、肝损伤、肿瘤以及一切可以利用B超进行检查的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可以直观的、细致的了解和区分各种炎症和占位性病变。

检测病程演变、治疗情况,为医生诊断、用药、复查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六预防及防护虽然反对肝炎歧视,但是在接触疑似肝炎病患和日常交往中一定要做好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1、接种疫苗目前全球还只有甲肝、乙肝两种疫苗,戊肝疫苗在我国已完成了Ⅲ期临床实验,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应用于健康免疫。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遵守公共卫生道德。

尽量食用鲜活的动植物,不食用变质、病死的不洁食品,不饮用污水、生水及生食。

3、阻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杜绝大流行。

(1)避免不要的、消毒不严格的注射、输血及血制品。

(2)到正规卫生医疗机构做纹身、纹眉、穿耳孔、针灸、修脚等。

(3)洁身自好,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家庭责任感。

(4)拒绝毒品。

(5)拒绝无证黑诊所。

(6)患肝炎完全康复之前,拒绝怀孕。

七积极行动,共抗肝炎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是积极行动,共抗肝炎。

2010年世界卫生大会决议将每年的7月28日(第一个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美国医生Baruch Blumberg巴鲁克·布隆伯格的生日)定为“世界肝炎日”,以此来增加人们对肝炎危害的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