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声声慢》 课件 (共3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声声慢》 课件 (共33张)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精析全文
词眼:
探析手法: 怎样入愁?
(一)直接抒情:
--杜甫《登高》
结论:
酒是“愁”的象 征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作者为什么看到雁会伤心?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 流落南方(国破家。
黄岩、温州之间。 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
身,几欲丧命。 1132年:再嫁张汝州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孑然一身,悲苦辞世。无人
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按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 长调)其字数分 别为(58字以内)( 59—9)0 (91字以上)。
(词牌)是一首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 的(字数)、 (句数)、(平仄),一首词可以没有(标题),但绝不 可没有(词牌)
《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慢,即慢词,慢曲, 词的长调。
唐人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
——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 实则倾泻无遗
法国诗人克洛岱改写《声声慢》:
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 /梦!梦!梦!/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二)间接抒情:


借 景

黄花 情 梧桐
意如 接这 讨 象何 触些 论 ?理 过意 探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 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 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 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 缀着些百花。
——朱自清《荷塘月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一、知人论世:
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
词人,号易安居士。其词自成 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作品《漱玉词》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安宁、幸福 1126-1127年:金兵入侵并灭北宋,金石书
画毁于战火。 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逝。 1130年:为辩通敌之冤,奔波于越州、台州、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1、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 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
动作
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境
寂寞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凄苦无告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品味:叠字的妙用
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 换成
“寻觅、冷清、凄惨” 好不好?
为什么?
2、形式上:音乐美、音韵美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解 ?象 究 这 我: 些们 具曾 有在 丰哪 富些 含诗 义句 的中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 一种怎样的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总结梳理:
意象-意境-情感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添愁、助愁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
情感:国破之悲、丧夫之痛、流离之苦
探究性作业:
读柳永的《雨霖铃》 比较分析其中表现的“愁绪” 与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本词写作背景:
本词为写于作者晚年流寓江南之时。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夫死,家 变,伤于人事,作品转为浓郁凄婉。 《声声慢》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
词的基本知识
词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产生于(隋唐)兴盛于 ( 宋),又称(诗余)(曲子)(长短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
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忧 愁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 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 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
梧桐是悲凉、 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