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概论》第2章玻璃的力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玻璃概论》第2章玻璃的力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3.密度的计算
式中
—密度
V=1/D = ∑Vmfm
f m —玻璃中氧化物的重量百分含量
Vm —各种组分的计算系数,见表5-8
2.2
玻璃的热学性质 thermal property
一、玻璃的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ense)
1.热膨胀现象
常温 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热运动)
3. 影响因素☆ * R+、R2+使脆性增大,且随其半径增大而上升。 * B3+处于三角体时脆性较小。 * 试样越厚抗冲击强度越小。 * 淬火试样强度比退火样大5~7倍。
四、玻璃的密度density
1. 定义: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d = m/V
生产上用于日常控制玻璃成分。 2. 影响因素 密度取决于原子质量、堆积密度等。
需标准样( 已知,热历史与被测样相似)
丝的曲率与成正比,与重叠厚度成正比。
h
20cm
8. 的计算
=∑iPi 玻璃中各氧化物的重量百分含量(%) 9.应用 ·由大小分硬质玻璃和软质玻璃( <60×10-7/C) ·玻璃的封接 Δ<3×10-7/C ·制品热稳定性 大热稳差。
二、玻璃的比热 specific heat
l--对角线长(mm)
P--载荷 (Kgf / mm2)
3. 组成对硬度的影响☆
* F网络生成体离子使H提高。M网络外体离子使H 降低。 * 同类玻璃,M离子场强越大H越高。 * 阳离子N越大H越高。 * 各组分对H的提高作用:
SiO2 >B2O3 >(MgO ZnO BaO) >Al2O3 >Fe2O3 >K2O >Na2O >PbO
三、玻璃的硬度和脆性(hardness and brittleness)
硬度
1. 意义:玻璃抵抗其它物体侵入其内部的能力。
2. 表示方法:
显微硬度 硬度 莫氏硬度(5~7) 研磨硬度 刻划
显微硬度(压痕法) 正方锥以一定载荷压在玻璃 表面,得一压痕,用显微镜测其对角线长度。
H=1.854P/ l2
O Si O Si O来自石英玻璃键强大,结构紧密则强度高。
O O Si O R O O R O Si
Si O O R
含有R+的硅酸盐玻璃
O Si
Si
O Si
O Si O
O
O R
R
含有R2+的硅酸盐玻璃 图5-3三种不同结构强度的玻璃
可提高强度的有CaO、BaO、B2O3 (<15%)、 Al2O3、ZnO等。各氧化物对强度影响顺序见P97
派莱克斯玻璃;Pyrex glass;Pyrex type glass
• 性质:一类含二氧化硅很高的硼硅酸盐硬质玻璃。 主要化学组成:二氧化硅78%~81%,三氧化硼 11.5%~13.5%,具有热膨胀系数低;热稳定性 高,机械强度大,耐酸性(除氢氟酸外)强;软 化点较高,能经受火焰加工的温度剧变等特点。 “派莱克斯”玻璃原为美国康宁玻璃公司商品名、 中国的“GG-17”和“BJTY”等。用于制造实验 仪器、真空系统器件、炊具,以及化学、医药、 食品等工业的管道和设备。
抗冲击强度
受动态载荷能力。 (功)
1. 玻璃的理论强度
材料的强度取决于组成单元间的作用力
th= Er a a — 结构单元的平衡距离
th约1010帕,而实际强度不足108帕
一般 F= 34.3~83.3×106 帕
c= 49~196×108 帕
2.影响玻璃强度的因素
(1)表面状态
微裂纹使玻璃的抗张、抗折强度比抗压强度 低1/10~1/15。 (2)玻璃组成:
1.定义:某温度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C所需的热量。 1 d C= m · d为消耗的热量 dt
通常用平均比热Cm=1/m×/(t2-t1)
单位:J/kg· C 常用:千卡/千克· 度 卡/克· 度
2.影响因素
* 温度升高C增大,Tg~Tf内增大很快。 * SiO2、Al2O3、B2O3、MgO、Na2O、Li2O能提高C PbO、BaO较高可降低C。 3.计算 ①C=∑PiCi Pi 重量%


P
E

玻璃的导热系数
C
—玻璃的热容 —玻璃的密度
d
(Na2O–Al2O3) = B2O3
当 >1时 当 0< <1 时 当 <0 时 [BO4]、[AlO4],E增大。
[BO4]、[BO3]、[AlO4], E减小。
[BO3]、[AlO6]、[AlO4], E又增大。 E
硼铝反常(铝硼硅酸盐)
15
B2O3%
• 各种氧化物对玻璃弹性模量的提高作用是: CaO > MgO >B2O3> Fe2O3> Al2O3>BaO> ZnO > PbO • 弹性模量可用下式近似地计算: E=E1P1+E2P2+……+EnPn (5-17) 式中 E1、E2…… En —玻璃中氧化物的弹 性系数 P1、P2…… Pn—玻璃中氧化物的重量百分 数
2.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1)组成 (2)热处理 (1)组成 质点间化学键越强变形越小,E越大。
结构越坚实,弹性模量也越大
(3)温度
* 一般 大r、小Z的阳离子氧化物不利于提高E。 * R2O使E减小,但Li2O使玻璃分子体积缩小而使 E提高 * 硼反常:在15%(wt)有极值。 * 硼铝反常(铝硼硅酸盐)
(2)热处理 * 淬火玻璃E<退火玻璃E 约2~7% * 玻纤在300~350C处理后E增大同块状玻璃 。 * 晶化后E增大,取决于主晶相种类、性质。 (3)温度
* T
E (大多数硅酸盐玻璃)。
离子间距增大 * 石英、高硅氧玻璃和派莱克斯玻璃的E随温度 升高而增大。 (内部结构重组,弱结合转强结合)
巴里赫尔公式
λ=∑Piλi
四、玻璃的热稳定性 thermal stability 1.定义:玻璃受剧烈温度变化而不破坏的性能。 常用试样在保持不破坏条件下的最大温差表示。 2.影响因素 * α对热稳定性有决定性影响。 * 制品厚度(越厚越不稳定) 3.计算 P λ 热稳定系数 K= αE cd
K
—热稳定性系数 —抗张强度极限 —玻璃的膨胀系数 —玻璃的弹性模量
高温 质点振动幅度增大,质点间距也变大,于是出现 热膨胀现象。 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波动范围较大 一般钠钙硅玻璃为80~10010-7/C 2.热膨胀系数 5.810-7~15010-7/C
通常指线膨胀系数,且常用平均值。

L2 L1 L L1 t 2 t1 L1t
T= t2-t1
二、玻璃的弹性 elastic reactance
1. 概述
定义 :玻璃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去
除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体积压缩 模量。 弹性模量 :表示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低温下(<Tg) E=σ/ε 一般 ε相对纵向变形
E = 441×108~882×108 帕
at+Co ②Cm= 0.00146t+1
a=∑Piai
Co=∑PiCoi
三、玻璃的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
1.定义:温度梯度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试样单位截 面积的热量。 Q=λS Δt/δ 单位:W/m·C 常用:卡/厘米· 秒· 度
2.影响因素
* 温度升高λ增大。到软化点Ts时可增大一倍。 * SiO2、Al2O3、B2O3、Fe2O3使λ增大。 PbO、BaO较高可降低λ。 3.计算
即t1~t2的平均值 由L--t 图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可得该点 体积膨胀系数 =V/V 1/t
3
单位: 1/C 玻璃常用 10-7 1/C 3.组成对的影响☆ 反映了网络的紧密程度(完整性和键力强弱) * 起断网作用的组分使增大(R+) * 起积聚、补网作用的组分使减小。(M4、Al3+) * 阳离子与氧的结合力(f=2Z/a2)f大, 小。
增大的能力 4.温度和的关系☆
Li+<Na+<K+<Cs+
(1)不同T的不同。对要指明温度段。
例:Na2O 15% CaO 10% SiO2 75%
温度C 20~100
20~200
20~300
20~400
10-7 1/C 89 91 93.5 96 (2)一般T增大则增大,Tg点以下~t曲线基本由数段 线段组成。 (3)Tg点以上 随温度急剧增大,到Tf时可增三倍。
结论:
①只有水分存在时才有疲劳现象。真空
则无。
②温度较低时无(反应速度慢),温度 升高疲劳现象加剧。
3.玻璃增强 ① 物理钢化(淬火) 使玻璃表面产生均匀分布的压应力层。 ② 化学钢化 ③ 贴层玻璃 在玻璃表面贴一层α低的物质(陶瓷釉) ④ 火抛光 r大离子取代r小离子
使玻璃表面伤痕、裂纹弥合。
(3)玻璃中的缺陷 宏观缺陷(气泡、结石、结瘤) 微观缺陷(分相、析晶、点缺陷等) 界面处有应力。 (4)活性介质(极性物质如酸、碱) 作用:①渗入裂纹使裂纹扩展
②起化学反应使结构破坏。
水可大大降低σf。
干空气、非极性物质、憎水性有机硅对σf影响小。
(5)残余应力 非均匀分布的应力使强度大大降低。 (6)温度 σf
5.热历史与的关系
不同热历史的玻璃有不同的。快冷的较大(低温)。
6. 分相和晶化对的影响☆
晶化后一般减小。主要由主晶相种类、结晶学特点、 晶体排列等决定。 分相玻璃的取决于连通相的。 7. 的测定
(1)石英膨胀仪法(立式、卧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