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一、判断正误题(共45题)1、由于雷击等过电压的作用,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遭到击穿而形成短路。
(√ )2、在安装和检修工作中,由于接线和操作的错误,可能造成短路事故。
(√ )3、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
(√ )4、电弧是大量的电火花汇集而成的。
(√ )5、工作火花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
(√ )6、事故火花是指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
(√ )7、危险物质的是指在大气条件下,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
(√ )8、爆炸性混合物是指一经点燃,即在充有混合物的范围内能极为迅速地传播燃烧的混合物。
(√ )9、危险物质的闪点是在规定条件下,易燃液体能释放出足够的蒸气并在液面上方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点火时能发生闪燃(一闪即灭)的最高温度。
( ×)10、危险物质的燃点是物质在空气中点火时发生燃烧,移去火源仍能继续燃烧的最高温度。
( ×)11、危险物质引燃温度的又称自燃点或自燃温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不需外来火源即发生燃烧的最高温度。
( ×)12、危险物质的爆炸极限通常指爆炸浓度极限。
该极限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蒸气、薄雾或粉尘、纤维与空气形成的能够被引燃并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
(√ )13、危险物质的最小点燃电流比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气体、蒸气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大点燃电流与甲烷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大点燃电流之比。
( ×)14、在爆炸危险环境,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携带式电气设备,应尽量少安装插销座。
(√ )15、在爆炸危险环境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线路的安装位置、敷设方式、导线材质、连接方法等均应与区域危险等级相适应。
(√ )16、爆炸危险环境主要采用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
(√ )17、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线路不得有非防爆型中间接头。
(√ )18、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配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 )19、爆炸危险环境采用铝芯导线时,必须采用压接或熔焊;铜、铝连接处必须采用铜铝过渡接头。
(√ )20、危险性大的设备应分室安装,并在隔墙上采取封堵措施。
(√ )2l、l0kv及l0kv以下的变、配电室可以设在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 ×)22、电气装置,特别是高压、充油的电气装置应与爆炸危险区域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 )23、变、配电站可以设在容易沉积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的地方。
( ×)24、在雷雨季,球形雷常沿着地面滚动或在空气中飘荡,能够通过烟囱、门窗或很小的缝隙进入房内,有时又能从原路返回。
大多数球形雷消火时,伴有爆炸,会造成建筑物和设备等的损坏以及人畜伤亡事故。
(√ ).25、大气中带有电荷的雷云对地电压可高达几亿伏。
当雷云同地面凸出物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击穿的强度时,会发生激烈放电,并出现闪电和雷鸣现象。
(√ )26、雷电对电阻率小的土壤有明显选择性,所以在湖沼、低洼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山坡与稻田水交界处常遭受雷击。
(√ )27、雷云对地的放电途径总是朝着电场强度最小的方向推进,因此如果地面上有较高尖顶建设物或铁塔等,由于其尖顶处有较大的电场强度,所以,易受雷击。
( ×)28、从工厂烟囱中冒出的热气常有大量导电微粒和游离子气团,它比一般空气容易导电,所以烟囱不易受雷击。
( ×)29、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
(√ )30、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
(√ )31、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 )32、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部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接受雷击放电。
(√ )33、接闪器所用材料的尺寸应能满足机械强度和耐腐蚀的要求,还要有足够的热稳定性,以能承受雷电流的热破坏作用。
(√ )34、避雷针的作用是将雷云放电的通路由原来可能向被保护物体发展的方向,吸引到避雷针本身,由它及与它相连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使被保护物体免受直接雷击。
(√ )35、避雷器用来防止雷电产生的大气过电压沿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其他建筑物内,危害被保护设备的绝缘。
(√ )36、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经短途径接地;建筑有特殊要求时,可以暗设,但截面应加大一级。
(√ )37、如果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合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Ω。
( ×)38、在建筑物中制造、使用或储存大量爆炸物资者;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电火花会发生爆炸,引起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属予第二类建筑物。
( ×)39、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电火花会发生爆炸,但不致引起巨人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只在发生生产事故时,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电火花会发生爆炸,引起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属于第一类建筑物。
( ×)40、凡不属于一、二类建筑物而需要作防雷保护者,如机械加工车间、民用建筑、烟囱、水塔及存有少量金属包装的易燃易爆物品的房屋等属三类建筑物。
(√ )41、接地、泄漏法是采取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添加剂等措施使静电电荷比较容易地泄漏、消散,以避免静电的积累。
(√ )42、中和法是采用静电中和器或其它方式产生与原有静电极性相反的电荷,使原有静电得到中和而消除,避免静电的积累。
(√ )43、工艺控制法是采用从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等方面采取措施、控制静电的产生,使之不超过危险程度。
(√ )44、接地主要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不宜用来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
(√ )45、静电接地装置应当连接牢靠,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可以同其它目的接地用一套接地装置。
(√ )二、单项选择题(共22题)l、10K V及10K V以下的架空线路不得跨越爆炸危险环境;当架空线路与爆炸危险环境邻近时,其间距离不得小于杆塔高度的( D )倍。
A.0.1 B.0.5 C.1.0 D.1.52、爆炸危险环境采用钢管配线时螺纹连接一般不得少于( D )扣。
为了防腐蚀,钢管连接的螺纹部分应涂以铅油或磷化膏。
A.3 B.4 C.5 D. 63、避雷器与变压器之间的电气距离越小越好,一路进线都者该距离不得超过( D )m:两路进线者该距离不得超过23m。
A.12 B.13 C.14 D.154、避雷器的引线截面积铜线不得小于16mm2,铝线不得小于( D )mm2。
A.10 B.15 C.20 D.255、避雷器的接地线截面积铜线不得小于16mm2,铝线不得小于( D )mm2。
A.10 B.15 C.20 D.256、每年的( C )月避雷器应投入运行。
A.11—12 B.5—8 C.3—10 D.1—27、如果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合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A )。
A.1 B.2 C.3 D.48、按照防雷的要求,属于第一类建筑物的有( A )。
A.在建筑物中制造、使用或储存大量爆炸物资者;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电火花会发生爆炸,引起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B.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电火花会发生爆炸,但不致引起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只在发生生产事故时,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电火花会发生爆炸,引起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C.机械加工车间、民用建筑、烟囱、水塔及存有少量金属包装的易燃物品的房屋等。
9、( A )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带 D.避雷网10、( D )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带 D.避雷器11、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其截面积不应小于( C )mm2。
A.15 B.20 C.25 D.3012、为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防直击雷接地装置距建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的距离不应小于( C )m。
A.1 B.2 C.3 D.0.513、为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防直击雷接地装置距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要求在( C )m以上。
A.3 B.4 C.5 D.214、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不得用( A )带电灭火。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 D.1211灭火器15、雷雨天( A )测量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
A.不得 B.可以 C.尽量避免 D.有人监护时可以16、变、配电站接地装置每( A )检查一次,并于干燥季节测量一次接地电阻。
A.年 B.季 C.月 D.周17、车间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每( A )年检查一次,并于干燥季节每年测量一次接地电阻。
A.两 B.三 C.四 D.五18、防雷接地装置每年雨季前检查一次,避雷针的接地装置每( C )年测量一次接地电阻。
A.8 B.7 C.5 D.619、有腐蚀性的土壤内的接地装置每( C )年局部挖开检查一次。
A.八 B.七 C.五 D.六20、爆炸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应采用( C )。
A.T系统 B.TT系统C.TN-S系统 D.TN-C系统2l、厂区设有变电站,低电进线的车间以及民用楼房可采用( A )。
A.TN-C-S系统 B.TT系统C.TN-S系统 D.IT系统22、无爆炸危险的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应采用( A )。
A.TN-C系统 B.TN-S系统C.TN-C-S系统 D.TT系统三、多项选择题(共29题)1、电气火灾与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ABC )。
A.电流产生热量 B.火花C.电弧 D.低温2、引起电气设备过热的不正常运行大体包括( ABCDE )。
A.短路 B.过载 C.接触不良D.铁芯发热 E.散热不良3、属于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物质有( ABCDE )。
A.爆炸性物质 B.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C.自燃物质 D.遇水燃烧物质E.易燃固体和氧化剂4、爆炸危险环境主要采用( AB )。
A.防爆钢管配线 B.电缆配线C.明敷配线 D.瓷夹板配线5、雷的形状有( ABC )。
A.线形B.片形C.球形D.方形6、雷电的破坏效应有( ABC )。
A.电作用的破坏 B.热作用的破坏C.机械作用的破坏 D.光作用的破坏7、防雷装置的种类有( ABCDE )。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网D.避雷带 E.避雷器8、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应由( ABC )三部分组成。
A.接闪器 B.引下线 C.接地装置 D.避雷线9、架空电路的防雷措施有( ABCDE )。
A.设避雷线 B.提高线路本身的绝缘水平C.用三角形顶线作保护线 D.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或自重合熔断器E.装设避雷器和保护间隙10、变配电所的防雷措施有( ABC )。
A.装设避雷针B.高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C.低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1l、人身防雷措施有( ABCD )。
A.在雷雨天,非工作需要,应尽量不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如必须在户外或野外逗留或工作时,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B.可进入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汽车或船只内C.如依靠有建筑物或高大树木屏蔽的街道躲避,应离开墙壁和树干8米以外D.应尽量离开小山、小丘或隆起的道路,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旁,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宝塔、独树、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或其它设施12、雷暴时,在户内应注意防止雷电侵入波的危害,应离开( ABCDE )以防止这些线路或导体对人体第二次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