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复习重点

中药复习重点

中药学复习重点1、中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2、配伍: 按照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或者两味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3、炮制:是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4、祛风湿药: 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治疗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5、止血药: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称为止血药。

6、中药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品种、来源、产地、采集、贮存、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7、相须: 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8、煅: 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的炮制方法。

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

9、利水渗湿药: 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称为利水渗湿药。

10、安神药: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叫安神药。

11、相反:两种药物同用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十八反,十九畏。

12、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13、理气药: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舒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1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轻或消除。

15、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又称为四气。

16、化痰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17、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如水飞朱砂,炉甘石,雄黄。

18、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19、解表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0、利水渗湿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称为利水渗湿药。

21、止咳平喘药:以缓解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功效,治疗咳嗽、喘证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22、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23、五味:指药物具有的辛、甘、苦、酸、咸五种基本味道。

24、补虚药: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正气虚衰为主要功效,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25、化湿药: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治疗湿阻脾胃证的药物,称化湿药。

26、道地药材 : 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材。

1、石膏与知母2、生地与熟地3、白芍与赤芍4、苍术与白术5、石决明与草决明6、龙骨与牡蛎7、半夏与陈皮8、生姜与干姜9、青皮与陈皮10、肉桂与桂枝11、茯苓与薏苡仁12、银花与连翘13、桑叶与菊花14、麻黄与桂枝15、牡蛎与鳖甲16、石决明与决明子17、生地与玄参18、龟板与鳖甲19、橘皮与半夏20、羌活与独活21、苍术与白术22.生地黄与熟地黄23、桑白皮与葶苈子24、青皮与橘皮1、应用收涩药时常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2分)答:收涩药其功效:收敛固涩,兼补虚之功。

应用收涩药时常配配补虚药同用。

2、简述大黄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分)答:【用法用量】煎服,5~15g。

生用泻下力强,久煎则泻下力减弱,入汤剂应后下,或泡服。

酒炙大黄偏于活血。

大黄炭偏于止血。

【使用注意】①脾胃虚弱者慎用;②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或慎用。

③习惯性便秘多不用大黄,会致泻后便秘现象。

3、简述炮制目的是什么?(5分)答:1. 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2. 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3. 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扩大应用范围。

4. 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或制剂。

5. 纯净药材,以保证药材质量和称量准确。

6.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4、应用化痰药时常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2分)答:化痰药性能特点:温性或寒性。

味辛苦咸。

主归脾肺经,与心肝有关。

配伍应用:①配健脾药②配行气药。

5、简述肉桂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分)答:肉桂的【用法用量】煎服,1~5g,宜后下;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①辛甘热,阴虚火旺、里有实热郁火、血热出血及孕妇忌用。

②畏赤石脂。

6、大量应用凉血止血药时常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2分)答:大量应用凉血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常配活血化瘀药,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瘀,防止止血留瘀。

7、简述甘草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分)答:用法:生用:药性微寒,清热解毒。

炙用:药性微温,补益心脾和祛痰止咳。

用量:3~10克使用注意:①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昆布同用。

②助湿壅气,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

③不宜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8、简述中药的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5分)答: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又称为四气。

五味,指药物具有的辛、甘、苦、酸、咸五种基本味道。

涩附于酸,淡附于甘。

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升:上升提举,趋向于上。

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

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

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归经,指药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等部位的选择性作用。

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毒性,指一切药物的总称。

药即毒也,毒即药也。

指药物的偏性。

9、应用补血药时常配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2分)答:补血药性能特点:甘温或甘平,兼辛酸之味,主归心肝经。

多配补气、活血及健脾药同用。

10、简述附子的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分)答:【用法用量】煎服,3~15g。

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①辛热燥烈,易伤阴动火,热证、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②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③内服须炮制。

④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11、简述中药配伍的主要形式。

(6分)答:中药配伍的主要形式: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如独参汤,清金散,都梁丸。

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如麻黄配桂枝;附子配干姜;全蝎配蜈蚣;槟榔配南瓜子。

相使: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可提高主药的功效。

大黄配伍芒硝,黄芪配伍茯苓。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生半夏畏生姜;甘遂畏大枣;熟地畏砂仁;常山畏陈皮。

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杀生半夏毒。

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黄芩。

相反:两种药物同用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十八反,十九畏。

12、简述甘遂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2分)答: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

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故不入煎剂。

宜醋制减毒。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反甘草。

13、试述开窍药的使用注意。

(2分)答:使用注意:1.忌用于脱证神昏。

2.救急治标,不宜久用,中病即止。

3.气味芳香,易于挥发,或有效成分不易溶于水,不宜入煎剂,多入丸散剂或其他新剂型,便于急救之用。

4.孕妇忌用或慎用。

14、简述人参的功效及主治。

(4分)答:大补元气——元气虚脱证。

拯危救脱要药。

如独参汤、参附汤、生脉散。

补益脏气——肺脾心肾气虚证。

补肺气要药,补脾气要药。

补气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安神益智——失眠多梦,健忘。

15、应用活血药时常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2分)答:活血药性能特点:多性温,少数偏寒凉。

多味辛,兼苦味或咸味。

多归心肝经。

多配伍行气药同用。

16、简述朱砂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2分)答:【用法用量】内服不入煎剂,只宜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1~0.5g。

【使用注意】①内服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以防汞中毒,久服令人痴呆。

②孕妇及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③入药只宜生用,忌火煅。

火煅则析出水银,有剧毒。

17、试述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有哪些。

(3分)答:1. 气味辛甘,温热:多主升浮如麻黄黄芪苦酸咸,寒凉:多主沉降如大黄芒硝。

2.质地花、叶、皮、枝: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多主沉降如苏子、牡蛎,特殊: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槐花、番泻叶也降;诸子皆降,苍耳子独升,蔓荆子、牛蒡子也升。

双向性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

白花蛇内走脏腑,外彻皮毛。

3.炮制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如大黄泻下通便,酒炒清上焦火热。

4.配伍少量沉降药配大量升浮药则升浮,多主升浮.少量升浮药配大量沉降药则沉降,多主沉降.桔梗载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

18、简述人参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分)答:用法用量:补气:3~10g,文火另煎分次兑服,或泡服。

挽救虚脱:15~30g,文火另煎,频服或灌服。

使用注意:反藜芦;实证、热证、正气不虚禁用。

19、应用活血化瘀药时应配伍何类药物同用?为什么?(2分)答:活血化瘀药性能特点:多性温,少数偏寒凉。

多味辛,兼苦味或咸味。

多归心肝经。

多配伍行气药同用。

20、试述人参的性味、功效及主要适应证。

(5分)答:人参的性味甘微苦微温,脾肺心肾。

功效及主要适应证一、大补元气——元气虚脱证。

拯危救脱要药。

如独参汤、参附汤、生脉散。

二、补益脏气——肺脾心肾气虚证。

补肺气要药,补脾气要药。

三、【补气】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四、安神益智——失眠多梦,健忘。

21、试述肉桂的功效及主要适应证。

答:肉桂辛甘热肾脾心肝一、补火助阳——阳虚诸证。

为补肾阳要药。

二、散寒止痛——寒凝诸痛证。

三、温经通脉——寒凝血瘀证。

四、引火归原——虚阳上浮。

五、鼓舞气血生长——用在补益气血方中。

22、试述附子的功效及主要适应证。

答: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心肾脾一、回阳救逆——亡阳证。

为回阳救逆要药。

如四逆汤,参附汤。

二、补火助阳——阳虚诸证。

三、散寒止痛——寒凝诸痛。

止痛力强,治寒凝诸痛要药,兼风湿者尤宜,善治寒痹。

3、简述黄芩的性味、功效及主要适应证。

(5分)答:3、述黄芪的功效主治。

(5分)答:1、试述当归的功效及主治。

(5分)答2、试述中药甘味的作用并举药物说明。

(3分)答:3、试述中药苦味的作用并举药物说明。

(3分)“能泄、能收、能涩”既有补虚、和中4、试述牛膝的功效及主要适应证。

(5分)5、请写出下列药物的正规处方用名:枣皮、淡大芸、二丑、金铃子。

(2分)6、苦味药有哪些作用,请举例说明之。

(3分)答:7、请填写下列药物的用药部位:天花粉、黄柏、茯苓、石韦。

(2分)8、冰片、延胡索、木香、附子、蜈蚣均有止痛之功,其机理与适应证有何区别?答:9、车前子、葛根、黄连、乌梅、附子均可治泻痢,其机理有何不同?(5分)答:10、白术、桑寄生、艾叶、黄芩、紫苏均有安胎之功,其机理有何不同?11、附子、桑寄生、防己、木瓜、全蝎均能治疗痹证,其机理与适应证有何不同?12、黄连、大黄、白头翁、乌梅、车前子均能治疗泻痢,其机理有何不同?13、延胡索、香附、川乌、全蝎、白芍均可以治疗痛证,其机理有何不同?14、党参、当归、杜仲、麦冬、莲子均有补虚之功,其功效主治有何不同?15、茯苓、附子、麻黄、甘遂、黄芪均能治水肿,其功效与适应证有何不同?16、生姜、藿香、黄连、半夏、竹茹均能止呕,其功效机理有何不同?17、麻黄、蛤蚧、地龙、磁石、桑白皮均能治喘证,其功效机理与适应证有何区别?18、玄胡、甘草、肉桂、防风、当归均可治痛证,其止痛机理有何区别?19、麻黄、桑白皮、磁石、紫苏子、蛤蚧均能治咳喘,其机理有何不同?20、白头翁、大黄、乌梅、葛根、木香均可治泻痢,其功效主治有何不同?21、试述行气、降气、补气、纳气、升举阳气各适用于什么病证?并举药物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