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第二单元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第一课时乘除法的关系学习内容:课本11——14页中的例1、例2及相关习题学习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并理解乘除法的关系,学会应用乘除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1、学习例1: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

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

根据这些信息,我能写出相对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并说出各个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算式求的是,这个算式求的是,这个算式求的是比较上面的算式,我发现:2、学习例2:每个足球65元,15个足球975元。

根据这些信息,我能写出相对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比较上面的算式,我发现: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我还知道己知,求另一个因数,用法。

教师引导:观察算式13÷3=4 (1)我知道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学习我知道:是的逆运算;不能作除数。

二、预习小结: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自主作业设计第二课时理解整除学习内容:教材13-14页例3及相关练习题。

学习目标:理解整除,理解整除的意义,进一步理解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

一、探究新知计算。

6÷2= 39÷2= 15÷12=250÷7= 26÷13= 25÷7=160÷1= 0÷9= 76÷21=我能把上面的算式按计算结果分为两类:通过度类后,我发现了:一个整数除以的整数,商是,没有,我们就说一数能被另一个数整数。

我会说:6÷2=3 就是能被整除,或者说能整除。

0÷9=0呢?怎么说?二、预习小结: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主作业设计第三课时乘法运算律学习内容:课本17——19页中的例1——例2及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交换侓和乘法结合侓,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侓和乘法结合侓。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1、观察例1,要求有多少个鸡蛋?能够这样列式:我还能够这样列式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通过观察这些算式,我发现了:这叫乘法交换侓。

你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用文字表示我用图形符号表示如果用字母表示两个加数:那么上面的算式能够写成:2、观察例2,我知道的数学信息是要求的问题是?我这样想:能够先算:,再算列式是。

我还能够这样想:能够先算:,再算列式是。

观察这两个算式我发现了:我能算一算,比一比(自己完成18算一算,比一比试题)通过计算、比较我发现:三个数相乘,能够先乘或者先乘,积这叫做。

二、预习小结: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自主作业设计第四课时简便运算学习内容:教材19页例3及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在理解乘法交换侓和乘法结合侓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实行简便运算。

一、探究新知1、学习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 ===观察算式61×25×4我知道:因为×=100,100再与61相乘,会使计算简便,所以能够使用律先把和相乘,再与相乘。

8×9×125===2、观察算式8×9×125我知道:因为×=1000,1000再与9相乘,会使计算简便,所以能够使用律先把和相乘,再与相乘。

二、预习小结: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自主作业设计第五课时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学习内容:课本22——23页上的例4及相关习题学习目标: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侓,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1、学习例4:读了这道题,我知道的数学信息有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这样想:能够先算再算列式。

我也能够这样想:能够先算再算列式。

对比上面两种方法,我发现了,那么上面两个算式能够用表示。

想一想:刚才这个发现是不是适用不同的数据呢?2、算一算,议一议。

(3+2)×35 3×(4+6)(13+12)×4= = == = =3×35+2×35 3×4+3×6 13×4+12×4= = == = =通过计算,我发现每组上下两个算式的关系是:(教师引导)这叫做乘法分配侓,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侓能够表示为:。

二、预习小结: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主作业设计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5及相关练习题。

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乘法分配律实行简单的简便运算。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学习例5:用简便方法计算。

102×45==认真观察算式:我发现把102看成( + ),再用律算比较简便。

32×27+32×73===认真观察算式:我发现加正好凑成整百数,再用律算比较简便。

二、预习小结: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主作业设计第七课时探索规律学习内容:课本26——27页中的例1、例2及相关问题学习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积变化规律,知道积变化规律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1、观察例1我知道的数学信息是要求的数学问题是。

我这样列式:2、通过观察这个组算式,我知道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是: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另一个数积也从下往上观察:一个因数另一个数积也归纳总结: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几倍,积也相同的倍数。

3、学习例2;观察例2的表,因数与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第列与列比,一个因数倍,另一个因数倍,积就倍。

第列与列比,一个因数倍,另一个因数倍,积就倍。

第列与列比,一个因数倍,另一个因数倍,积就倍。

所以我们能够得出:二、预习小结: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主作业设计学习内容:课本30——32页中的例1、及相关习题学习目标:培养自己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1、观察例1我知道数学信息是数学问题是。

我这样想:两家相距的路程,正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这样想:能够先求出。

再求出最后求出能够这样列式我也能够这样想:能够先求出,再求出最后求出能够这样列式列式并计算:方法1:方法2:如果将例1中余刚的出发时间和行走速度改为:“余刚比约定的时间提前4分出发,每分走60m。

”其余条件不变,则余刚的时间是时,该怎样列式:我是这样想的:能够先求出,再求出最后求出列式为2、试一试,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新站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km,乙车每时行52km,两车开出3时相距多少千米?我是这样想的:先算再算最后算列式并计算:==答:。

二、预习小结: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习内容:教材31页例2及相关练习题。

学习目标:培养自己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1、观察例2,我知道的数学信息是要求的数学问题是我这样想:先算再算最后算列式并计算:然后比较时间够不够:答:还能够这样计算:先算出甲队的工作总量是:再算出乙队的工作总量是:最后算出两队的工作总量之和是:列出综合算式是:答:。

算一算:按计划修复这段公路时,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先解决甲队修了多少米,再解决乙队修了多少米最后解决甲队比乙队多修了米。

列式并计算:二、预习小结: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主作业设计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三)学习内容:课本32页例3及相关问题学习目标:培养自己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1、观察例3,我了解到的数学信息是数学问题是我这样思考:人数最少,就应该是票价高的甲票尽量多卖,50张全卖完就应该是元,剩下元全卖乙票,能够卖乙票张。

那么观众最少的是人列式并计算:验算:2、想一想:本场电影的票房收入为2300元,那么观众最多应是人,人数最多,就应该是票尽量多卖,然后再卖票,列式并解答二、预习小结:通过学习长知道了自主作业设计第十一课时整理与复习学习内容:课本38——39页上的内容学习目标: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结合算一算,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学习过程:一、我能归纳整理本单元的内容:我最大的收获是: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存有的问题是:二、复习小结:通过复习长知道了自主作业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