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
摘要:城市广场设计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国内外城市广场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和设计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现代城市广场建设的发展趋向,以造就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城市广场;发展和演变;规划设计;发展趋向
城市广场设计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国家它被称为一个城市的“客厅”。

它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和文化,富有生命力,是市民休息、交谈、观赏和娱乐的场所。

同时它也是信息交流的理想场所,在节日更是城市活动的中心。

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更是被誉为“欧洲城市最美丽的客厅”。

追述广场的发展历史,已是走过了数千年的漫漫历程。

从西方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起源于古希腊时代。

由于当时浓郁的政治民主气氛和当地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那时的人们喜爱户外活动,这就促成了室外社区交往空间的产生。

同时,他们把自己对空间的体验感受和审美情趣反映到广场的规划设计中。

古罗马的广场(Forum)的使用功能有了进一步的扩大。

除了原先的集会、市场职能外,还包括了审判、庆典、竞技等。

其中,罗马本身的广场群是最壮丽辉煌的,其四周一般为庙宇、政府、商场、巴西利卡等城市最重要的公共建筑。

著名的实例有恺撒广场(Forum of Caesar)、奥古斯都广场(Forum ofAugustus)等。

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广场在西方的城市建设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功能上讲,意大利城市的广场主要分为市政、商业、宗教以及综合性等类型。

中世纪城市具有一种高度密实的城市空间特征,随着教堂、修道院和市政厅的建设,人们逐渐感到应有某种开放空间与其功能相匹配,这种局部拓展的空间区域就成为广场的的雏形,市民们在此参与城市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商务的活动。

著名的实例有锡耶纳的大广场等。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广场的主要特点是,力图在城市建设和对现存的中世纪广场改造中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人为的视觉秩序和庄严的艺术效果。

这一时期的广场建设中,科学性、理论化、理性化程度明显得到加强,并运用了透视原理,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

圣马可广场就是在这一时期基本完成的。

总的说来,文艺复兴的城市广场在具体规划设计方面建立了一种至今仍有效的实用美学规范。

中国古代的广场较为缺乏。

散布于少数城市和民间乡镇的主要是庙宇、宗祠和市场广场。

明清以来,随着城市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城市中心以及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上逐渐有了商业性的公共空间。

此外,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不少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广场。

可以说与西方相比,过去中国的广场文化和观念思想是相对滞后的。

我国现代城市很少有“客厅”、“起居室”一类的公共活动广场。

这可能与我们民族的闭关自守的内向性格有关,不喜欢抛头露面,对户外活动只旁观而不参加等有关。

我国的广场在前一段时间还基本上只有三种类型:交通广场、政治集会广场和新兴的政府大厦广场。

现在在中国作为城市居民休闲的广场正日益增多起来,可以说中国现在正面临着一个休闲广场热的问题,因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城市中广场的重要性。

现代城市广场建设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围合和视觉美感问题,它更是一个城市有机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广场的设计应该从界定一个广场的功能开始。

城市广场的功能和作用有时可以按其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和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有时它可以结合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政府、写字楼、博物馆或影剧院等来兴建,有时可以处于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

今天的现代城市广场还愈来愈多的呈现出一种体现综合性功能的发展趋势。

广场作为城市空间艺术处理的精华,往往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

因此,城市广场的主题和个性
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广场的空间形态是广场设计最终效果的基础。

广场的空间形态主要有平面型和空间型两种。

平面型通常是最常见的一种,如大家所熟知的杭州武林广场等。

在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上升式广场和下沉式广场的应用逐渐增多。

上升式广场一般把车行放在较低的层面上,而把人行和非机动车交通放在地上,实现人车分流。

下沉式广场不仅能够解决不同交通的分流问题,更容易取得一个安静且具有较强归属感的广场空间。

在有些大城市,下沉式广场常常结合地下人行街、地铁乃至公交车站的使用,如上海人民广场综合了地铁、地下商业步行街的使用功能,成为现代城市空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场的空间围合方面,一般地,广场围合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形成“图形”的特征。

在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中,考虑到市民的视觉观赏效果和使用,还需要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尺度观念在广场规划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

广场围合常见的要素有建筑、树木和高差的地形等。

广场的围合形式在广场尺度处理上最关键的是尺度的相对性问题,即广场与周边围合物的尺度匹配问题,例如广场与人的观赏、行为活动和使用的尺度配合关系。

卡米洛西特曾指出,广场最小尺寸应等于它周边主要建筑物的高度,最大尺寸不应超过主要建筑物高度的两倍。

当然,如果建筑物处理较厚重,且宽度较大,亦可以配合一个较大的广场。

广场具有人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城市广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缓解和调节现代人高节奏的城市生活,并让他们共享优美的城市公共环境而建设的。

至于广场的环境小品布置,如路灯、花台、各界面的铺装材料、植物花草配置等更要以人的尺度为设计依据。

近年来我国的广场建设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城市广场的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去那种四面为城市交通道路所环绕成为中心孤岛的广场减少了,而趋向于把广场绿地置于主要建筑物的前面或建筑群之间,有的则串联在步行街之间;
2.过去那种铺地面积很大,绿化面积很小的广场渐渐的被那种能考虑人们休憩、交往的需要,比较有人情味有生气的广场所代替;
3.那种平面型的广场逐渐被空间型的,有较多空间层次,空间形态丰富的广场所代替。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它最能体现城市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们需要通过广场设计来标明伟绩,更需要通过广场设计来体现一种关怀,为普通人创造可接近的广场空间。

记得我曾经考察过上海的人民广场,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越来越需要一些能为他们提供精神活动的场所。

上海人民广场以及围绕其周围的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大剧院以及新市政大厦,在我看来是规划设计者在上海努力营造的一个政治文化中心。

当我在其中看到孩子们欢快地在音乐喷泉中嘻水时,旁边的白鸽受到人们的爱护,我的心中感到无限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冯炜. 李开然. 现代景观设计教程.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2]. 陈志华.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王建国. 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规划师,1998(1)
[4]. 蔡永洁. 城市广场.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