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练习(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练习(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过关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9月8日12时49分在墨西哥沿岸近海(北纬15.05度,西经93.90度)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若此时在墨西哥湾海域有一艘海轮正在航行,在海轮上的人和在陆地上的人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A.都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C.陆地上的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海洋上的人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面两题。

3.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从下往上时的变化是A.均加快,且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B.均加快,且纵波速度小于横波速度C.均减慢,且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D.均减慢,且纵波速度小于横波速度4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A.a层内部B.d层内部C.c层内部D.e层内部下图为某地区海拔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

完成下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读“地震波波速”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两题。

6.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A圈层最可能为熔融液态D.B和C圈层共同构成了岩石圈上天容易入地难。

虽然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可谓“上天有路”。

然而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

目前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两题。

8.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地心附近。

9.如果人类有能力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入地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部各圈层密度是均匀的B.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C.地球的外核为岩浆发源地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据《每日邮报》2015年12月4日报道,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两年来首次爆发,巨大的烟雾和尘埃冲破了西西里岛的天际线,带来了绚丽的自然美景。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0.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A.地壳上部B.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11.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①②③合称为岩石圈D.图中③包括软流层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下图中的甲、乙分别表示两种地震波在地球内部波速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①层中,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加快B.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C.甲波是横波、乙波是纵波D.甲波和乙波都无法通过地幔13.图中的X处波速变化明显,该处为A.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面B.内核与外核交界面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2015年11月4日,印度尼西亚西努萨登加拉省龙目岛一座火山喷发,喷发的火山灰高达1500米。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4.火山熔岩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凝固下来,其大量的热能主要会散发到A.岩石圈中B.大气圈中C.水圈中D.地壳中1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读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17.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B.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C.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D.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能力提升练北京时间2017年10月22日22时21分,在南海海域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千米,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四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软流层B.地壳C.地核D.地幔2.岩石圈位于A.A顶部B.B的全部C.A的全部和B的顶部D.B的全部和C的顶部3.地震发生时,正在震中海域行驶的轮船上的游客会感到A.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上下颠簸4.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C.准确预报地震D.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5.2015年12月16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一起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的尝试。

仅从地壳厚度考虑,本次试验地点最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四川盆地D.印度洋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

结合图回答下列两题。

6.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7.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 060 km2 ,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

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列三题。

8.(2019湖北宜昌一中高一上期中,★★☆)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9.(2019湖北宜昌一中高一上期中,★★☆)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10.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B.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D.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莫霍界面等深度线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1.图中M的数值应是A.40B.42C.44D.4612.由图可知,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的厚度厚薄不一,陆地较厚B.地幔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C.地核是厚度最大的内部圈层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2017年11月28日,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持续喷发,其火山灰高达2 000多米。

完成下题。

13.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喷发导致A.大气逆辐射减弱B.太阳辐射减少C.地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4.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

此次地震和海啸,分别发生在图中A.Ⅰ、Ⅱ层B.Ⅲ、Ⅳ层C.Ⅴ、Ⅵ层D.Ⅱ、Ⅳ层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5.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双选)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由图中字母____表示的层次构成,上地幔由图中字母____表示的层次构成。

(2)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

(3)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层次是____层,在图中用字母____表示。

图中A、B组成的圈层叫____。

(4)莫霍界面是字母___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

17.(疑难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和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圈的底部、____圈的全部和____圈上部。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相互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基础过关练1.A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经过这个不连续面时,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2.C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对海轮有影响的只能是纵波。

纵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一致,所以,陆地上的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而海轮上的人只能感觉上下颠簸,不能感觉左右摇晃。

3.C据所学知识可知,f为莫霍界面,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都增加,因此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从下往上时的变化是均减慢,纵波速度始终大于横波速度。

4.B 一般认为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软流层的深度在80一400km之间,故选B。

5.A地壳是指从地面到莫霍界面的深度范围,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地方地壳厚度的大小,选项A正确。

6.D纵波波速较快,能通过固体、气体、液体,而横波波速较慢,仅能通过固体,故A、B、C选项均错误,D选项正确。

7.C C圈层为地壳,海洋地壳厚度小于陆地地壳,A选项错误;B圈层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B选项错误;A圈层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熔融液态,C选项正确;构成岩石圈的是C圈层和B圈层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D选项错误。

8.C读图可知,地震波传播速度在2 900干米处突然下降,该处为古登堡界面,在其上部附近传播速度最快。

C选项正确。

9.B地球内部各圈层密度不同;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地球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岩石圈部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故B选项正确。

10.B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为岩浆,岩浆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11.C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即图中①②③合称为岩石圈,故选C。

12.A图中横轴表示深度,从图中深度状况可以判断出①层指的是地壳和地幔部分,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加快,A选项正确。

①是地壳、地幔,②是外核,③是内核,B选项错误。

甲波波速快,为纵波;乙波波速较慢,为横波,C选项错误。

甲波和乙波均能通过地幔,D选项错误。

13.D图中的X处波速变化明显,该处深度约2 900千米,故为古登堡界面,D选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