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必修一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必修一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波是:( B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4、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过450km;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km
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和横波
上下颠簸
左右颠簸
地震时,在海洋中航行的人有什么感觉?
答: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纵波
横波
分类
传播速度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纵波 横波
3. 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 C)
A.喜马拉雅山 B.黄土高原 C.大西洋 D.刚果盆地
4.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
气圈 B.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
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开放的、均一的系统 D.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
地核
里三圈,外三圈,中间夹着岩石圈。
大气圈 外部 圈层 水 圈
生物圈
随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
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
横波先到达地面
2. 岩浆可能发源于( B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2900
地壳 地幔
莫霍界面
地核
古登堡界面
2.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速度{千米/秒) 33
2900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1)地壳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那家美
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
界面 霍 莫 地幔
厚 度
大陆地壳:33千米 大洋地壳:6千米
平均地壳:17千米
地壳厚度差异:
1、大陆厚,大洋薄——海陆差异
气态水
大气水
海洋水 陆地水 生物水
3.生物圈:地球表层的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①界限不明显,渗透在地壳、大气圈、水 圈 ②最活跃的圈层
小结:
大气圈
外
部
水圈
生物圈 圈
层
岩石圈
互
相
渗
莫霍界面 地幔
透
地壳
古登堡界面
内
部
圈
层
地核
划 分
明
显
小结:
地球的圈层结构
内部 圈层
地 壳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地幔
——构成岩石圈 (或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地壳
内地核(固)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物质组成
状态
温度
压力 密度
地壳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外核 地 核 内核
莫霍 界面
古登堡 界面
33 2900
岩石
铁镁的硅 酸盐类
铁、镍
固态
固态 液态 固态
低
小
高
大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横波 2、划分界面及内部圈层: (1)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影响的结果
速度(km/s)
0
3
6
9
12
15
1000
深 度 2000 km
3000
E
F
A C
4000 5000 6000
D
B
H
(1)图中E、F属地震波横波的是 E
。
(2)图中分界面A是_ 莫霍界面 _,B是 古登堡界面 。
(3)图中圈层C是 地幔 ,D是 地核 。
课堂反馈
1、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
2、高山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3、海拨高处厚,海拨低处薄——海拨差异
(2)地幔:上地幔和下地幔
速度{千米/秒)
33
上地幔
地壳
900
下地幔
组成:铁镁的硅酸盐类
地幔
2900
软 流 层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地核:外核(液态)和内核(固态)
速度{千米/秒)
33
地壳
上地幔
900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地幔
2900
第一章
必修Ⅰ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节 地球的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
你认为,哪些渠道或方法能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钻探技术
火山爆发
小资料:
世不界到当 性上地迄球地震今半震动最 径深1发 ,/5的0生 并0钻;井时 以12, 波km地的, 下形岩式地壳石向运受四动到周强传烈播冲,击 这, 种产弹生性弹波 火山即喷发为能地将地震下波几百。米的岩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物质组成
状态
温度
压力 密度
地壳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外核 地 核 内核
莫霍 界面
古登堡 界面
33 2900
岩石
铁镁的硅 酸盐类
铁、镍
固态
固态 液态 固态
低
小
高
大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气 物
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1)大气圈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 杂的系统,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
键物质,是人体生命活
氧
动的第一需要。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
氮
要元素,同时是植物 生长必需的营养要素
之一 。
(2)水圈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地
海洋水
冰川水
球 上 特征:连续 的 但大不气规水则
江河水
水
地表水 湖泊水
陆地水
地下水 生物水
(3)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气体 在不同介质中
只能通过固体
速度不同
在33km和2900km的深度,地震波波速突变说明了什么 问题?
说明了这个深度 上下的物质状态
发生了变化;
这种波速发生突 然变化的面叫做
不连续面。
33千米 2900千米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图
2.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速度{千米/秒) 33
的圈层①大气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① ②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③
2.利用可控震源人工激发地震波是进行石油 勘探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国塔里木、胜利 油田等均是用此方法找到的。下图所示四 幅地震波模拟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 的是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 深度的变化图”,完成: 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
(3)生物圈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大气 圈
生物圈
水
圈
岩
石
圈
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互相渗透、 互相影响的结果。
大气圈
水圈
生人物圈
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厚度2000—3000 km)
2.水 圈: 由各种水体组成
液态水 按状态包括 固态水 按位置包括
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
5150
外核
地核
内核
古登堡界面
(4)岩石圈
速度{千米/秒) 33
2900
上地幔
岩石 圈地壳
下地幔
地幔
软 流 层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和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洋壳
岩
莫霍界面
陆壳
地壳
石
莫霍界面
圈
软 流 层
上 地 幔
地壳 地球内部圈层深度及特征比较
地幔
外地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