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民族音乐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教育;素质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受到广大群众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至关重要。
民族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情感寄托,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象征。
受西方音乐教育模式的冲击,民族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处于音乐教育中的从属地位,导致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①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审美为中心,以文化为主线,以音乐为基点”。
这一理念的提出,为音乐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音乐课程设计的方向。
一、民乐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一)民乐教育是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特色体现(二)民乐教育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扬二、民乐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一)增强民族音乐传承意识(二)培养民族音乐审美观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民乐教育可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及人生观。
在多元化的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民族器乐和传统音乐作品的了解不足,审美和鉴赏能力欠缺,需要民乐教育培养其音乐审美观,感知我国传统音乐之美。
如在古筝教学中,教师通过聆听、讲解、演奏《渔舟唱晚》,带领学生领会作品中呈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典雅静谧、婉转柔美的意境美;《战台风》讴歌码头工人不畏狂风暴雨、波浪滔天,积极勇敢地与台风抗争的壮美情景;而《春到拉萨》《雪山春晓》《伊犁河畔》《彝族舞曲》等筝曲展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凸显了异域文化风情;《打虎上山》则将古筝与京剧艺术融为一体,别有传统的韵味。
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具有积极的渗透作用。
了解民族艺术、感受传统艺术之美是我国小学生应有的审美意识。
(三)传播传统文化与精神民族音乐传承的不只是艺术,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精神以民族音乐的形式再次呈现,是让小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筝曲《梅花三弄》赞美了梅花傲雪凌霜的气质,赞颂刚正不阿、高洁孤傲的品质与气节;《秦桑曲》的创作源于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表达了妇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临安遗恨》表现了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所害囚于临安狱中,临刑前对家人的思念、对奸臣的憎恨、对江山社稷的忧心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
⑥学生在欣赏民乐、学习乐曲的过程中,从艺术的视角了解、熟悉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美德的培养与传播。
三、民族音乐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推广(一)采用多种手段,提升民族音乐教学的魅力(二)通过三种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上所述,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与民乐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
民乐教育应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影响着小学生的民乐传承意识和审美观念,也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
小学素质教育阶段恰恰是帮助小学生形成传承音乐文化意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时机。
因此,民乐教育对于小学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音乐是一座璀璨的宝库,它穿越千年、千锤百炼、底蕴深厚,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需要承前启后,不断探索、发掘它的精神文化,以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龙昱冰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注释:①周世斌.有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制与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学术探讨[J].音乐艺术,2012(3):30-35.②金哲.论民族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6):150-151.③柳宏.儒家经典的价值挖掘与诠释转型[J].理论学刊,2010(1):70-76.④杨娟.有关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2009(10):67-70.⑤张珊.试论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筝曲创作[J].中国音乐,2002(2):29-34.⑥鲍晓媛.传统古筝音乐对现代筝曲创作的影响[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145-149.⑦张黎红.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东北师大学报,2012(2):198-201.小学数学竞赛活动和素质教育本来不是一对矛盾,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活动不断开展,就出现了把小数竞赛活动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倾向,认为既然搞素质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竞赛活动是少数学生参和的活动,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所以不能再搞面向少数学生的竞赛活动了。
我认为这些观点有失偏颇。
下面就这个新问题谈点个人肤浅的熟悉。
一、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到底是什么二、小数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基础性。
数学竞赛活动来源于课堂知识,没有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有很强的基础性。
一般来讲,竞赛内容都是课本上那些星号题和思索题,是本来就该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把握的知识,这样,竞赛活动不但能促使学生学习课堂知识,还能使教学内容得以引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竞争性。
未来社会是一个布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竞争思想,使竞争意识和儿童的成长同步进行。
心理学家托伦斯曾做过竞争条件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结果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灵活性、清楚性和流畅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非竞争条件下的情况。
我们的竞赛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它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和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思想品质。
4.超前性。
数学能力是儿童超出各科知识之前首先表现来的能力,并极具发展潜力,数学竞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得他们不拘泥课本,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思索新问题的习惯,把数学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数学能力,使那些天资优异的孩子们的才华得以最充分的开发。
正是由于小数竞赛活动具备如此的育人功能,所以这一活动从开展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也深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
三、数学竞赛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我个人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结构应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摘要:数学学科课--数学活动课--数学喜好课--数学竞赛活动。
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基础向高深延申,从而构成一个坚实的宝塔结构,其中的竞赛活动就是这个宝塔的塔顶。
在这一体系中,数学学科课和数学活动课尽管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法定的教学内容,都有法定的教学时间,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也就是"下要保底"的教学;而数学喜好课和数学竞赛活动则是"上不封顶"的教学。
因此,我们的数学竞赛活动应当以数学学科课为基础,以数学活动课为阵地,以数学喜好课为助推器,它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也不能自成体系。
这样,既保证了全体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提高数学素质,又能促使那些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
可见,好的小数竞赛活动不仅无碍素质教育,而且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功能。
可以认为,小数竞赛活动是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然,任何活动搞得不好轻易出现偏差,所以我们搞小数竞赛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育人目的,必须通过正当渠道,必须采取有效方式进行,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主航道。
那种为了竞赛而竞赛,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一味进行拔高的作法,我们是果断反对的。
从实践看,我校学生在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小数活动中都是按照这些作法去做的,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以1999年全国小学奥赛为例,我校19人参赛,18人获奖,其中三人获满分奖,创我校历史之最,也创麻城历史之最。
三个获满分的学生还组成代表队于8月份在北京参加全国小学生"99我爱数学少年夏令营"。
一个学校有资格组成一个代表,这在麻城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通过这些竞赛活动,不但这些学生的数学天赋得以充分挖掘,数学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品质也得到全面提高,并且由此激发起全校学生学习数学、钻研数学的热情,为我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活力。
进一步明确要求和重点省教委要求,今后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坚定不移、全面推进。
要坚信不疑,相信全面自觉地贯彻教育方针,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要坚定不移,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动摇,关键时刻不后退;要真心实意,把素质教育变成认认真真的实践。
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区域整体推进,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向课程改革深入,加强管理,提高实施水平,并研究新的课程体系;打通考试评价升学制度这一“瓶颈”制约,建立素质教育的机制。
依法治教,达到十条基本要求建立素质教育实验区大力推进初中素质教育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关键时期,而初中与小学、高中相比,又比较薄弱,必须加强、全力推进初中的素质教育。
要改变初中结构性薄弱的现状,坚定不移地实行高中、初中分离办学,要办好职业先修学校,办好走读学校;要办一批规模大、实验性强、颇具影响的初中;要在城区建立义务教育施教区,加强社区教育,加快兔试就近入学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