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殷巷—天井山T接学景变110kV线路工程-电缆总承包数码照片采集方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殷巷—天井山T接学景变110kV线路工程项目部二〇一八年八月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写:年月日目录1工程概况 (4)2编制依据 (7)3编制目的 (8)4采集范围 (9)5 采集要素 (9)6职责分工 (11)1、工程概况现状110kV学景变两回进线均T接110kV高方线,为提高学景变运行安全性,将其中1回进线改T至110kV殷天线。
全线采用架空、电缆相结合方式走线。
南京市规划局编号为201601060#《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工程市政规划设计要点通知书》已经批复。
本工程将现状110kV学景变进线电缆通道位于龙眠大道东侧拉管出口处的部分电缆沟改造为电缆接头井,新建电缆线路自龙眠大道东侧新建接头井处与现状电缆接头后,沿月华西路、日晖路、善鉴路向西走线,绕过江宁区科学园消防中队后,采用22m跨度的钢桥架架空通过泄洪沟后,利用绕越高速公路既有现状涵洞下穿越绕越高速,然后沿科建路北侧继续向西走线至新立电缆终端杆G1,电缆上杆与110kV 殷天线架空线路搭接实现T接。
全线新建电缆通道长2.3公里,利用现有通道长0.1公里,新建通道按照3回110kV+12回10kV考虑,本期敷设1回,新放电缆电气长2.6公里,电缆选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护套、聚乙烯外护套纵向阻水、涂石墨导电层的阻燃型电-Z-64/110-1×800mm2,并采用相配套的中间接头和户外力电缆,型号为ZC-YJLW03终端。
本工程电缆土建主要采用电缆工作井、电缆沟、电缆排管、电缆桥架等土建形式,其中新建电缆沟30米、电缆工作井422米、电缆排管1822米。
跨越泄洪沟电缆桥架22米,采用一跨过河,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桩径800,桩长为25m,盖梁平面尺寸为2350*1000,高为600。
电缆井混凝土等级C30,抗渗等级P6,垫层采用C20素砼,电缆井断面内尺寸1600(B)*1900(H),外尺寸2100(B)*2450(H),预制盖板C20。
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级热轧普通钢筋。
排管基础为C20砼底板,下设碎石垫层,排管采用C20砼包封,电缆管采用砼管枕定位,每隔2m设置一道管枕,排列断面见T0201-04详图。
钢桁架下弦杆采用∟140X10双拼角钢,腹杆采用∟100X10双拼角钢,上下平联采用∟140X10角钢,端立柱及端横联采用[20b双拼槽钢,节点处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厚度12mm。
项目法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管理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质监单位:南京市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理单位:江苏兴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南京苏逸实业有限公司设计院(电缆电气)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电缆桥架)检测单位:江苏科瑞特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材料检测)2、编制依据(主要有)《国家电网公司基建管理通则》等27项通用制度《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业主单位下发)《输变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 2014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评定“否决项”清单》的通知基建安质〔2015〕65号《输变电工程质量质量过程控制数码照片管理工作要求》通知基建安质〔2016〕56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质量工作规程(电网建设部分)》国家电网安质〔2016〕212号《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1248.8-2015《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工〔2003〕153号《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l《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190 -2010《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等。
3、编制目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项目要必须确保不发生如下(八不发生)的质量目标,需要参建单位的群策群力,而质量的主体责任是施工单位,因此,施工项目部是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责任主体,项目经理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不发生六级及以上人身事件不发生因工程建设引起的六级及以上电网及设备事件不发生六级及以上施工机械设备事件不发生火灾事故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一般交通事故不发生基建信息质量事件不发生对公司造成影响的质量稳定事件。
为此,安全事故是一票否决项,在必须确保安全目标全部实现的基础上,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行业及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施工技术规程、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规定。
过程控制数码照片真实完整规范。
工程质量总评为优良,且满足线路工程:单位工程优良率100%,分项、分部工程优良率100%,观感得分率≥95%。
按现行国家、行业及公司的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及相关规定组织施工,工程建设期间不发生六级及以上工程质量事故。
“标准工艺”应用率达到100%。
“标准工艺”管理及实施效果评价得分大于95分。
工程“零缺陷”投运;工程使用寿命满足公司质量要求,工程投产后一年内不发生因基建质量原因引发的电网事故、设备事故和一类障碍。
确保工程达标投产、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努力消除质量通病。
根据国家电网企管[2015]221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基建管理通则》等27项通用制度的通知等相关规定,施工单位是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施工工艺、质量通病防治、强制性条文执行等施工行为的主体责任的规定要求,施工项目部是中标施工单位(承包商)派驻甲方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负责履行施工合同的组织机构,由中标通知书及单位法人书面授权任命项目经理代表公司负责履行施工合同和业务,施工项目的履约结果直接影响施工承包商的形象,而项目时间较长,项目建设期间,因国家、行业标准会不断更新,施工水平、管理方法等客观因素会直接影响施工能力的正常发挥,减少或避免施工差错,规避责任风险,巩固和提高社会信誉,需要所有从业人员努力学习新规程,熟练运用管理手段,才能实现工程建设的合同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工作疏忽、交底不清、职责不明、推诿、扯皮,有章不循、或自己常犯有习惯性违章、甚至是违章指挥,后果极其严重,常见的管理工作质量通病,导致了工程合同目标不能实施,为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对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提高安全、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效果,进一步落实本工程安全、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提高该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特制定本工程的数码照片采集方案。
《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安全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工作要求》基建安质〔2016〕56号是国家电网公司最新版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提出的规定要求,任何优质工程检查、命名均只有数码照片符合规定后,建设单位才能组织进入工程实体检查、验收和命名的各个阶段,如果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分类和命名等工作不满足该文件的规定要求,则现场检查一律取消,优质工程一票否决,意味着工程施工的成果是“前功尽弃”,失去了优质工程评选的唯一时机,为此,数码照片的过程采集将意味着过程安全、质量控制的手段是否完全符合国网的规定。
各班组、各责任人的思想意识、职责任务、作业行为等均将迎来空前的考验,一票否决优质工程评选的后果极其严重,这是各参建单位绝不愿意看见的恶果,如何完成数码照片的采集,关系到示范工程的命名,为此,在实施前,必须进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分类和命名等各项工作任务的明确与分解,是必须的,其意义十分重要。
本方案主要为指导施工人员对数码照片的采集使用而编制,以期完全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在运用过程中应结合土建工程其他专业施工方案等操作性文件互相结合使用,如与后续发文规定有矛盾的,以后续发文为准。
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的原则;2、严格遵守国家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的原则;3、根据本工程实际路径长等其他的特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的原则;4、列出质量通病内容,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适用、可行的原则;5、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和“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6、指导方案最优化,技术措施最质量、其他等指标最合理,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原则。
本方案编全路径的工作井、排管明挖、钢筋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所有工序作业质量控制过程,施工期间对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起指导和操作性作用,属于施工项目部最先编制的操作性文件之一,编制期间,尚有部分地段的最终设计方案未最终确定,为此,作为开工报审资料,实施期间,需要不断根据工程设计内容进行阶段性修订。
4、采集范围:施工阶段全过程。
本方案的编制适用范围包括:重点采集反映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分包管理、风险控制、安全检查等照片;质量过程控制数码照片:重点采集反映施工过程控制关键环节、隐蔽过程状况和施工单位公司级专检等照片,全站土建工程施工、交底、技术交流、检查、会议、评价、验收、创优、标准工艺应用、质量和安全通病防治(控)、强制性条文执行过程。
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重要及危险作业环节的数码照片。
见附件5、采集要素:采集的原则:数码照片由施工项目部负责单独采集,不得与业主、监理项目部共用照片;照片资料应与工程建设同步形成,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控制情况;照片严禁采用补拍、替代、合成等弄虚作假手段,且不得重复使用。
5.1.数码照片拍摄基本要求:照片分辨率设置为1200×1600像素及以上、采用JPEG “精细”压缩方式,拍摄时设置“日期时间显示”功能,单招照片大小不超过1M。
5.2.采集设备的拍摄像素不得低于200万,应有“日期时间显示”功能,采集设备的数量应能满足工程项目多个作业点同时拍摄采集的要求。
5.3.项目部定期(一般每周)对自行采集的数码照片进行整理,每张照片应单独命名,名称尽可能简洁,能反映过程部位、主要工序级拍摄主题。
命名规则如下:照片编码(5位)——拍摄时间(6位)——照片序号(3位)——拍摄主题.jpg。
照片编码、拍摄主题按照如下要求确定:照片序号按照3位数字编号,如000;拍摄时间按照YYMMDD格式,如160101.每个单项工程应设置1个一级文件夹,按照“XX省XX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数码照片资料”格式命名,下设二级文件夹2个(单指施工项目部),分别为“XXX工程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数码照片”和“XXX工程施工项目部质量管理数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