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三八妇女节征文七篇庆祝三八妇女节征文七篇篇一因为有了阳光,世界变得温暖;因为有了鲜花,生活变得浪漫;因为有了女性,我们的工作增添了色彩。
现代的女职工们已经摆脱了对男性的依赖,走向了“独立”,她们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她们积极迎接新知识、新思想,吃苦耐劳,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检修事业部有着这样的女性,她们充满了活力、有力量。
她们勤劳,无私奉献,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虽然枯燥、乏味,但是她们依然用饱满的精神来面对工作。
让每一项工作都圆满如期地完成。
虽说她们不是在工地上的一线职工,可她们却是接触项目的“一线职工”。
在每一次投标时,为了项目能如期投标,她们经常加班做标书,经常出差去投标、谈判。
即使逢年过节、周末,她们也经常在外出差,在办公室加班,只是为了如期完成领导交待的每一项工作。
当所投项目中标后,大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自豪感,在那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就是今天新时代的女工,她们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甘愿付出只为顺利完成每项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家庭因为她们而馨香温情,检修因为她们而绚丽多彩!她们是检修的半边天。
篇二说起我们家与电建的情缘,还要追溯到外公外婆那一代。
外公是湖南人,年轻时候因工作分配来到了贵州工程公司前身之一:贵州电建二公司工作。
外公在那里,与我的外婆相遇、相知、相爱。
之后就有了五个孩子。
我的妈妈排行老四,所以从小即享受了作为妹妹被姐姐哥哥的呵护照顾,也承担了一个姐姐的责任去照顾弟弟。
妈妈五姐弟从小生活在公司的家属区,住着筒子楼,上着电建二公司的子弟学校。
在80年代进入公司工作。
施工单位的性质,就是有各个地区的项目,那时候修建电厂,一个电厂的修建,少说也得2、3年。
妈妈学的是会计,自然被分配到了财务科,跟随着项目从一个工地辗转到另一个工地,就这样辛勤工作了好几年,而我,就在当时的盘县电厂项目上,被孕育了~女人变成母亲后都会非常伟大吧,因为有了我,她从项目上申请调回了总部。
小时候我自以为妈妈是很想回总部工作的,因为离家近,有外婆可口的饭菜可以吃,工作呢,相对来说也没有项目上那么忙,娱乐生活也会丰富,生活环境也好。
渐渐长大后我才了解,作为还年轻的妈妈,能在项目上多工作,对自己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那时候的她也想拼命的好好干,努力挣钱,像现在的我一样。
哪会只知道图安乐呢?我念初中时,电建一、二公司改革重组,那几年妈妈渐渐变得特别忙,放学后或者周末,我经常会去办公室陪着妈妈加班。
做完作业,自告奋勇当个小帮手,从碎纸到折叠凭证,希望能帮她分担一些。
最辛苦的是我念高三时,妈妈不仅要兼顾自己的工作,也要照顾我的饮食起居,我的成绩以及高三压力壮大崩溃的情绪。
那时候她身体特别瘦弱,会在公司等电梯时不小心晕倒,到现在她的包里时常会放着几颗糖或者巧克力,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及时的补充糖分。
我的母亲可能不是这世界上最漂亮的,工作能力最强的,生活中最勤快的,性格上最温柔的,但在我的心里,她美丽善良坚强温柔,对同事热情友好,对家人关心体贴,对工作认真负责,是我身边最美的女工。
希望我的妈妈能一直保持内心最纯真的那一份赤子之心,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爱生活,爱自己,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庭,享受以后的幸福人生。
篇三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第108个“三·八”国际妇女节。
自古以来,“女性”就是人类赞颂的主题之一。
在今天,自尊、自强、自信、自爱是你们的追求;温柔、贤惠、执着、奉献是你们的骄傲。
有一首诗这样说:“因为有了阳光,世界变得温暖;因为有了鲜花,生活变得浪漫;因为有了女性,一切变得丰富多彩。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令人尊敬的女性,比如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的母亲,孜孜不倦为我们授业的老师,默默无闻为我们整理街道的清洁工,兢兢业业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女职工等等。
在我身边就有一位具有坚强信念踏实工作的田桂菊师傅。
2016年我先于田师傅进入花溪项目工作,她刚到工地初见面的时候,与另一位黄师傅时常共同出入,给人感觉就像是青青草原上盛开的两朵红花,遇见微风不时的点头微笑,给人带来温暖与礼貌;而面对困难、挑战即工作压力时,她们却表现出那样的镇定与坦然,迎难而上,不怕辛劳、勇于奉献。
九月的有一天早上,田师傅上班时间刚到现场工具房,我就感觉她精神状态不好,立即走到她面前问道:“田师傅,看你今天脸色不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有点感冒,没什么大碍。
”她声音有点轻弱的说完便坐上了她工作用的电脑桌,打开电脑。
听到她的话音,让人不免担心起来,明显感觉到有气无力,而且不象往日那样上班后开始给我们或协作人员交代相关工作事宜,说话铿锵有力。
“要不去花溪看一下,感觉你感冒很严重啊!”“没事,吃了药,挺挺就过去了,再说了,上午有一批电缆要过来,你到时候去领一下,顺便写上盘号,记一下米标”,这样的情况下,她仍坚持着。
最后几位师傅看着势态确实严重,坚决地将她送到花溪医院就珍,结果是重感居然烧到了39.5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想只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拚搏精神,才能使得田师傅高烧到39.5时没有想到先去就珍,而是仍然坚守工作岗位。
让我不经想起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疆场,成千古佳话;邓亚萍雄踞世界乒坛冠军宝座,令世人瞩目;民主主义战士秋瑾“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湘女成之凡三次竞选法国总统,被誉为“华夏女杰”。
她是一个小女人,小女人的眼里没有大世界,只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
对于广大女职工来说,在工作上是“半边天”,在家庭里更是“主心骨”。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更多的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职责,呵护着家庭的幸福和美满。
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教育子女,更要理解丈夫。
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总有那么几次要做出选择。
2016年7-9月是花溪项目最忙的时候,为了抢工期,加班是正常情况。
平常一个月休5天的她,为了工作需要,连3天都休不了。
一次我洗完澡从她房门口经过的时候,听到“过两天你爸爸就回来了,最近有点忙,自己要学会照顾自己,你也不小了……”。
到现在才发现,她不仅是一个战斗在一线的电建女职工,她还是一个母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前时常能听到的唠叨,现在一年只能听一次了。
以前的不耐烦,到现在也只能期待了。
大凡读过小说的人都明白,小说既不用诗词高昂的语调来阅读,也不用读古诗那样极其负有韵味。
无论是老舍、巴金或鲁迅写的小说都具有这风格。
这点正像我们的母亲,虽然不用载入历史流芳百世,却值得我们一生感恩。
人类缺少了女性,生命就失去了活力,社会就缺少了生机。
祝愿天下所有的女性:生命之花永远绚丽多姿,事业之树永远青翠茂盛。
篇四又到了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时节,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今年是第108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不由让我想起电自工程公司绥阳项目电缆班宁洪班长。
记得去年8月第一次来到绥阳项目,天空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宁洪班长带领着40几号工人在施工现场挥洒着汗水,圆满完成了二台机组电气、热控全部电缆敷设及接线工作。
作为电缆班的班长,需要管理的人员众多,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再加上现场设计的缺陷与设备的不足,无疑不是给施工增加了许多的难度,但是这都没有难住“顶起半边天”的宁班长。
她有效的协调着班组人员与工程部的连接,先把难做的工作配合完成,把能力较强的工人安排在主要工作内容上,一一攻破各项难题,顺利把工作推进着。
宁洪班长更加注重安全,她把每天的站班会组织的整齐有序,以“工作再忙,安全不忘”的八字口号作为班组安全生产的核心,让班组人员时时刻刻将安全谨记与心。
当她见到班组人员精神状态不佳时,主动上前询问关心。
并将“拍拍操”带入站班会中,让班组人员以饱满情绪面对工作。
组织的站班会也成为了绥阳项目的一道“风景线”。
绥阳项目工期紧、工作压力大,对于现场各专业队伍都是严峻考验。
电除尘电气安装工作八月中旬进入高峰,电除尘本体工作要求九月底完成空升,而电气安装工作受设备、材料极大影响推进乏力。
因全部整流柜电缆迟迟未到,顶部各分支电缆桥架也因电气主设备未就位不能安装。
项目部对此非常重视,为鼓励并确保工作如期完成,八月下旬为承担电缆敷设及接线工作的宁洪班组授予“青年突击队”旗。
压力就是动力,知难能自强。
整流装置电缆9月8日下午到,12日宁洪班组开始组织敷设工作,电缆根数212根,总量约14公里,电缆工程工作正稳步推进。
电除尘电缆敷设及接线工作,经“青年突击队”班组全体员工协作努力,为电除尘电气安装工作9月底前完成,为电除尘本体月底空升创造条件。
现场施工工作重复而枯燥,生活也是单调而寂寞的。
这都没有影响到宁洪班长对生活的热爱与细心。
记得有一次,我与同事们说起我长溃疡非常难受,这话被宁班长听见了,第二天她就给我带来了药物,并且嘱咐我需要忌口的各种事项,面庞慈祥,眼神透着关切,话语十分贴心,虽然岁月的刻刀在她的眼角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这并不影响宁班长的美丽,也给我带来无比的温暖。
宁班长也喜爱唱歌,歌声是多姿多态的,不同的歌有着不一样的韵味,我们听起来是有着不一样的感觉的,酸甜苦辣咸都有,一位女人背起行囊,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寂寞荒凉的深山里,白天奔波整个现场晚上还要经常安排加班工作,回到简陋的住处,体会不到家人的温馨,这都是宁洪班长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她并没有感觉到委屈与失落。
工作就像她“孩子”一样,用心的哺育着、关心着。
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女人撑起半边天”,在绥阳项目里宁洪班长也撑起了电缆班的整片天。
篇五工地上新来了两个女人,头发一长一短,个子一高一矮,也和我们一样,着印有“中国电建”logo蓝色工作服,干净端庄,听说她们是电工,负责二次接线。
“那两个师傅接线可厉害了,”在食堂吃饭时小胖兴奋地描述着,我却不以为然,看向斜对面的她们,桌上摆的碗,比人脸大上一圈。
印象中,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是男性,工地上的女性职工,或从事行政工作,或为资料管理人员,真正倚赖一门手艺生存的,可谓凤毛麟角,何况是常年累月不着家的活儿。
她俩总是结伴而行,每当晨光熹微,头顶红色安全帽进入厂区,看图纸、拆电缆、接线、绑扎,在密密匝匝、红黄蓝绿的电缆线中,她们专业而自信,充实而幸福。
晚饭后,沿着银杏和桂花间杂的大道谈天散步,黄昏时分,少有车往,相比人声嘈杂、焊花四溅的施工现场,这一刻,静得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以及不知身在何处的野鸦偶尔发出三两鸣叫。
她们踱着小小的步子,在聊着些什么,我猜,大抵是生活琐事,像她们这般年纪的女人,除去工作,全身心都在家人身上,无法顾及,便只留牵挂,或许正为她家的儿子终于学会自己煮一碗面条而倍感欣慰,这欣慰里,也有无奈,更是期许,希望没有母亲在身边,他也能成长得很好。
澡堂的水龙头,花洒又坏掉一个。
灯光微弱,热水潺潺,我听见有两个脚步声越来越近,随之布满铁锈的门重重地响了两下,“开下门,”我快步走去,躲在门后,拉开了锁,那两个电工师傅抱着脸盆和洗浴物品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