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许慧琼,梁建生,杨芸等,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
二、我国医用织物清洗消毒现状
许慧琼,梁建生,杨芸等,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
二、我国医用织物清洗消毒现状
污染织物采用化 学消毒(77.8%)
压力蒸汽或其他 方式灭菌或消毒 (44.2%)
烘干消毒同步 (24.0%)
不消毒(12.9%)
5.洗涤、消毒原则与方法
(2)感染性织物 与脏污织物洗涤消毒原则相同。 不宜手工洗涤。宜采用专机洗涤、消毒,首选热洗涤方法;
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 机械洗涤消毒时可采用洗涤与消毒同时进行的程序。 采用水溶性包装袋时,应密闭状态直接投入洗涤设备内。 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消毒。 特殊情况,需重复使用的感染性织物,先消毒后洗涤。
6.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
清洁织物的细菌菌落总数≤200CFU/100cm2 与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消毒后低度危
险性医疗器材的规定一致 湖北、山东、山西现状调查:
70%的菌落总数为150cfu/100cm2 75%的菌落总数为250cfu/100cm2 建议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微生物监测
擦拭消毒。 使用水溶性包装袋时可不作消毒处理。 若感染性织物选择冷洗涤方式洗涤后,采取高温
热洗涤方法消毒处理设备,注意水温、时间。
5.洗涤、消毒原则与方法
(4 )环境的消毒与杀虫 每天工作结束后对污染区地面与台面拖洗/擦拭消毒。 清洁区的地面、台面、墙面应每天保洁。 污染区室内机械通风(换气次数宜10次/h,最小新风量≥2次 /h),必要时空气消毒。 物表和地面有明显污染时,及时去除污染物,再清洁消毒。 受到明确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对空气和物表终末消毒。 每半年对工作人员手、物表进行1次卫生学抽检。 处理疥疮或体外寄生虫的医用织物后,采用杀虫剂杀虫。
2.分类收集
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 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 感染性织物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感染性织物”标识。 脏污织物宜用重复或一次性包装袋,有文字或颜色标识。
扎带封口,加盖借密鉴闭英。 国CFPP01-04:2012《健康与社 使用后医用织物会专保用健布袋的(织箱物/桶清)洁应消一毒用:一清管洗理消和毒规。
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病人衣被和医护工作 人员的工作服必须分机或分批洗涤”;“肝炎、结核病人 及传染性物质所污染的衣被,烈性传染病人的衣服应先 消毒或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洗涤”。
但一直无实施细则和可操作的规范出台,包括2012版 《消毒技术规范》。
二、我国医用织物清洗消毒现状
三、《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本标准包括八个章节和两个附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管理要求 5. 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 6. 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 7. 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 8. 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及洗涤、消毒、整理过程要求 附录B(资料性附录)清洁织物采样及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二)定 义
织物周转库房: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 院所设置的,洁污分开,用于接收使用后医用织 物和发放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场所。
医院病区内设立的医用织物暂存场所 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交接的织物周转库房
(三)管理与技术要求
管理要求 分类收集 运送、储存 洗涤消毒 卫生质量 资料管理
• 医院管理 • 洗衣房管理 • 人员防护要求 • 建筑布局要求 • 洗涤用水、设备和用品要求
• 脏污织物 • 感染性织物 • 洗涤设备消毒 • 环境消毒与杀虫
• 感官指标 • 物理指标 • 微生物指标
1.管理要求——医院管理
➢明确负责洗衣房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纳入医院质量管理。 ➢制定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确立、评估与生物污染风险相关的关键控制点, 如分类收集、运送、洗涤(温度和时间)环节, 洗涤设备、人员、环境,清洁织物质量标准等。
对生物污染风险识别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反馈,并提出可持续改进措施。
1.组织管理——洗衣房管理
工作区域
1.组织管理——洗衣房管理
专用三通道 ➢ 工作人员通道 ➢ 医用织物接收通道 ➢ 医用织物发放通道 ➢ 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许慧琼,梁建生,杨芸等,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
二、我国医用织物清洗消毒现状
洗手设施0-25处 72.5%洗衣房的洗手设施≤2处 51.0%配备了速干手消毒剂
许慧琼,梁建生,杨芸等,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
二、我国医用织物清洗消毒现状
对湖北、山东、山西93家医疗机构采集711份标本
➢制定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相关规章制度。工商营业执照
➢专人从事洗涤消毒工作。 ➢审核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资质、管理制度、流程。 ➢对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风险评估,签订协议,明确职责。 ➢与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建立医用织物交接与质量验收制度。
1.管理要求——医院管理
风险评估内容:
识别可能存在的生物污染风险,如与感染性织 物混洗等。
容器,有明显标识; 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间)专用容器,有明显标识; 存放架/柜距地面20cm-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 ≥50cm; 使用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时间不应超过48h; 清洁织物不宜存放过久(≤30天),发现感官问题重新洗涤; 使用后医用织物每次移交后,对环境表面、地面清洁,根
一、与医用织物有关的医院感染事件
【案例3】 2005年夏天,日本发生5例因毛巾引发蜡样 芽胞杆菌院内感染的事件。 【案例4】 2003年4月,台湾发生一起医院洗衣房工作 人员感染SARS事件,导致2名洗衣工感染,1例死亡。
二、我国医用织物清洗消毒现状
2013年对北京市、 湖北省、山西省、 重庆市、山东省 5个省市的459家 医疗机构医用织 物洗涤消毒现状 进行调查。
据需要参进考行D物B1表1、/6空62气-2消00毒9;《医院布草洗涤卫生规范》
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间)环境受到污染时应清洁、消毒。
5.洗涤、消毒原则与方法
(1)脏污织物 原则:先洗涤后消毒 根据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分机或分批洗涤、消毒。
➢新生儿、婴儿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 ➢手术室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独洗涤。 ➢布巾、地巾宜单独洗涤、消毒。 宜选择热洗涤方法。
清洁织物表面采样方法: ➢ 规定存储时间内清洁织物,送检时间不超过4h; ➢ 若样品0-4℃保存,送检时间不超过24h; ➢ 织物内侧面对折,使内侧面和外侧面同时暴露, 5cmX5cm灭菌规格板采样,共采集100cm2
微生物指标检测和PH值测定参照相关国标
院感控制
任重道远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WS/T 508-2016)
一、与医用织物有关的医院感染事件
【案例1】2015年6-7月,香港深湾洗衣场毛霉 菌超标75倍,导致香港玛丽医院5例病人感染,其中 2例死亡。
一、与医用织物有关的医院感染事件
【案例1】
一、与医用织物有关的医院感染事件
【案例2】2010年美国CDC研究表明,某医院发 生新生儿/儿童皮肤真菌感染,重复使用医用织物 被确定为是所有病例唯一共同的暴露因素。
311件洗涤消毒前:48份(6.85%)检出细菌或真菌
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
380件洗涤消毒后:0~15200cfu/100cm2
15件大肠菌群,1件G+致病球菌
许慧琼,梁建生,杨芸等,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
二、我国医用织物清洗消毒现状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颁布之前无医用织 物清洗消毒的统一规范。
(一)范 围
本标准首次颁布,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前瞻性, 基层单位难以达到。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 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后的灭菌 技术要求;具体灭菌技术要求需按照医院CSSD 规范执行。
(二)定 义
医用织物: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 ① 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 ② 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 ③ 手术衣、手术铺单; ④ 病床隔帘、窗帘以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分区明确 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有完全隔离屏障 清洁区内可设置部分隔离屏障 污染区应安装空气消毒设施 污染区及各更衣(缓冲)间设洗手设施
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织物周转库房
➢ 使用后医用织物接收区域 ➢ 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域 ➢ 不交叉、相对独立、标识明确
洗涤用水、设备及用品符合要求
6.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
感官指标
➢清洁织物外观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 ➢每批次进行检查 物理指标
➢清洁织物表面的pH应达到6.5-7.5 ➢根据工作需要 微生物指标
➢细菌菌落总数≤200CFU/100cm2 ➢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根据工作需要或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用织物有关时
1.组织管理——洗衣房管理
1.组织管理——洗衣房管理
1.组织管理——洗衣房管理
1.组织管理——人员防护
➢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不应交叉使用。 ➢在污染区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 ➢在污染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选穿隔离衣。 ➢在清洁区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卫生。 ➢在清洁区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戴帽和手套。
①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建议一次性) ② 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 ③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后
5.洗涤、消毒原则与方法
针对感染性织物,可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机: 前进后出或侧进前出
5.洗涤、消毒原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