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导读: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这种顺序被颠倒,就成为倒装句。

文言文的语序倒装主要有四种:
A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在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B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候,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C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A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前置谓语,译:我的心想得很远很远啊。

(《赤壁赋》)
B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
1、何为其然也?(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为什么箫声这么悲凉呢?(《赤壁赋》)
2、而今安在哉?(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现在在哪里呢?(《赤壁赋》)
3、而又何羡乎?(何羡是羡何的倒装)译:又羡慕什么呢?(《赤壁赋》)
4、不然,籍何以至此。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鸿门宴》)
5、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是如何的倒装)译:今天的事情怎么
样?(《鸿门宴》)
6、客何为者?(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客人是干什么的?(《鸿门宴》)
7、大王来何操?(何操是操何的倒装)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鸿门宴》)
8、沛公安在?(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沛公在哪里?(《鸿门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1、及时相遣归。

(相遣归是遣归相的倒装)译:趁早送我回娘家。

(《孔雀东南飞》
2、嬉戏莫相忘。

(相忘是忘相的倒装)译:游戏时不要忘了我。

《孔雀东南飞》
3、誓天不相负。

(相负是负相的倒装)译:我指天发誓,绝不会辜负你。

《孔雀东南飞》
4、好自相扶将。

(相扶将是扶将相的倒装)译:好好侍奉婆婆。

《孔雀东南飞》
5、还必相迎取。

(相迎取是迎取相的倒装)译:那时一定去接你。

《孔雀东南飞》
6、久久莫相忘!(相忘是忘我的'倒装)译:永远不要忘记我啊!《孔雀东南飞》
7、君既若见录。

(见录是录我的倒装)译:您既然如此惦记我。

《孔雀东南飞》
8、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自意是意自的倒装)译:但是我没有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鸿门宴》)
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前边
C定语后置。

文言文虽有修饰词放在中心词前面的,但多数置于中心词之后,所以构成了文言文句式的又一特点。

定语后置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者之而作标志词。

二是数量词作定语时,也常后置。

1、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是万顷的后置定语)译:越过茫茫的江面。

(《赤壁赋》)
2、客有吹洞萧者,(吹洞箫是客的后置定语)译:有吹洞箫的客人(《赤壁赋》)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知其事是宾客的后置定语)译: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荆轲刺秦王》)
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是白璧的后置定语,一双是玉斗的后置定语)译:我拿一双白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给亚父。

(《鸿门宴》)
5、群臣侍殿上者.( 侍殿上是群臣的后置定语) 译:侍立在殿上的群臣。

(《荆轲刺秦王》)
6、金千斤,邑万家。

(千斤是金的后置定语,万家是邑的后置定语)译: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

(《荆轲刺秦王》)
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三是举所佩玉玦以示之的后置定语)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暗示项王。

(《鸿门宴》)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应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赤壁赋》)
2、月出于东山之上。

(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

)(《赤壁赋》)
3、徘徊于斗牛之间。

(应为于斗牛之间徘徊。

)(《赤壁赋》)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应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赤壁赋》)
5、相与枕藉乎舟中。

(应为相与乎舟中枕藉。

)(《赤壁赋》)
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应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

)(《游褒禅山记》)
7、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古人之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游褒禅山记》)
7、沛公军霸上。

(应为沛公(于)霸上驻军)(《鸿门宴》)
8、徘徊庭树下。

(应为(于)庭树下徘徊)《孔雀东南飞》
9、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应为夫今樊将军,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
译: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

(《荆轲刺秦王》)
10、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应为嘉为先于秦王言曰。

)译: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

(《荆轲刺秦王》)
11、燕王拜送于庭。

(应为燕王于庭拜送。

)译:燕王亲自在庭前拜送。

(《荆轲刺秦王》)
12、见燕使者咸阳宫。

(应为(于)咸阳宫见燕使者。

)译:(秦王)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刺秦王》)
13、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应为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曰。

)译: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鸿门宴》)
14、具告以事。

(应为以事具告。

)译:把事情全告诉了他。

(《鸿门宴》)
15、长于臣。

(应为于臣长。

)译:比我大。

(《鸿门宴》)
1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应为以沛公言具报项王。

)译:把刘邦的话全部报告了项羽。

(《鸿门宴》)
17、得复见将军于此。

(应为得于此复见将军。

)译: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鸿门宴》)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1.文言文倒装句句式
2.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倒装句句式
3.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式整理
4.高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解析
5.文言文倒装句解析
6.文言文翻译之倒装句
7.文言文中倒装句用法
8.中考文言文倒装句总结
上文是关于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