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UG模具设计教学教案

UG模具设计教学教案

欢迎共阅
第一章UG模具设计概述
1.1 MoldWizard简介
UG软件中有一个专门用于注塑模具设计的模块——MoldWizard。

在UG环境下可通过三条途径进入MoldWizard模块。

●UG主界面上已有【注塑模向导】。

●在零件造型结束后,单击【开始】——【应用所有模块】——【注塑模向导】。


选中【注塑模向导】。

1.2 UG模具设计一般过程
第二章模具设计项目的初始化
2.1 装载塑件(LoadProducts)
【注塑模向导】——【项目初始化】——【打开部件文件】(选择目标塑件)——【项目初始化】
●【设置项目路径和名称】
单击“设置项目路径和名称”按钮,将打开“选择项目路径和名称”对话框,通过浏览目录来设置所设计的模具结构的存储位置和名称。

(
径和名称

——【设置所有名称】(另一个塑件部件名重命名生效)
●【部件材料】(设置或重新设置材料);
部件材料是指所设计的产品使用何种材料。

在“部件材料”列表中显示系统提供的几种材料,选择所需的材料后,同时“收缩率”文本栏数值将变换为相应的大小。

●【收缩率】(系统根据所选材料自动设置收缩率)。

mold.V1——
●【配置】?ESI——
原先的——
●【属性】?
●【设置】
在完成工程初始化之后,点击【确定】。

注塑模向导将自动创建模具设计的装配结构。

注塑模具是由零件装配而成的。

当开始创建一个注塑模向导的项目时,会生成一系列的文件并自动命名。

命名的结构与规则如下:
2.2 设置模具坐标系
模具坐标系用于确定分型面和装配定位。

模具坐标系的定义过程就是将产品子装配从WCS(工作坐标系)移植到模具装配的绝对坐标系(ACS),并且以该绝对坐标系作为模具坐标系(模具CSYS)。

模具坐标系:
原点——放置模架的中心点
x-y平面——分型面
z轴正向——拔模方向。

【注塑模向导】——【模具CSYS 】 2.3 设置收缩率
由于材料的原因(如:结晶型还是非结晶型?厚度是否均匀?),需要改当前收缩率的设置。

2.4 上移2.5 1.也可以是不同塑件。

2.【多件模】——【选择塑料产品】——【型腔布局】——【布局】 (1) 矩形—— 【布局】——
圆形——【开始布局】
【刀槽】(加统一的模套)(2)
第三章塑件分型前的分析与修补3.1 常见的分型缺陷
一.平面孔洞
自动修补
二.侧面孔洞
3.2 常见的结构缺陷
一.壁厚
不匀,过大,突变。

一般:1~8mm,最好2~3mm。

设计对策:倒圆过渡
二.局部强度
设计对策:增加加强筋。

加强筋的厚度≤
2
1
塑件壁厚。

一般:1~1.5mm 。

3.3 面的脱模斜度(拔模角)分析
两种分析方法: ● UG 提供的方法
在UG 工具栏空白处单击右键,选【形状分析】——【草图分析】。

在UGNX6.0中被译为【拔模分析】
绿色面为正拔模面(z 轴正向);红色面为负拔模面。

二者的交线为分型线
【注塑模向导】——【分型】——【分型管理器】——【设计区域】
——【初始
3.4 [可通二.分割实体
用一个片体或实体分割目标实体。

步骤: 1.选择目标体 2.选择工具体 三.轮廓拆分
用封闭的轮廓线来分割实体。

【模具工具】——【刀具轮廓拆分】
四.实体补片
用目标实体修补型腔或型芯。

【模具工具】——【实体补片】
先选择目标实体,然后选择工具实体。

注意:先生成一个补片实体。

五.面补片(补空洞)
【选择面】(选择要修补的目标面)——【选择孔】(自动或手动选择要修补的孔)
1.
2.
属手工修补方法。

将跨越型芯和型腔的面分割成两个面。

【模具工具】——【面拆分】
步骤:
1.选择要分割的面;
2.选择分割线;
3.可选【被等斜度线拆分】。

(等斜线,即最大轮廓线。

)十三.修剪实体(=创建箱体+修剪箱体)
【模具工具】——【修剪实体】
十四.替换实体(由源面生成实体)
【模具工具】——【替换实体】
:不是所有面都能用此功能。

1.
2.
第四章常用(零件)的分型方法MoldWizard分型步骤:
1.验证
2.设计区域
3.定义分型线
4.创建分型面
5.定义型腔区域和型芯区域
4.1
4.2
第五章模架的设计与使用方法
5.1 概述
MoldWizard有两板模、三板模的模架,没有瓣合模的模架。

5.2 模架管理器简介
【注塑模向导】——【模架管理】
基本编辑。

项还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自定义模架
如果你的工程要求比较特殊,不能应用以上三种模架时,你需要建立自己的自定义模架。

如果以后不太可能设计一个相似的模具,可以使用NX的建模功能来创建该特殊模架。

如果以后可能也会用到将要设计的模架,你可以将它添加到注塑模向导的库中,以方便以后使用。

将型腔板和型芯板作为工作部件,利用WAVE几何链接型腔和型芯到型腔板和型芯板上,分别为型腔体和型芯体创建腔体(定位孔)。

【模具工具】——【WAVE控制】
第六章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和斜杆推出机构设计【注塑模向导】——【滑块和浮升销】
添加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和斜杆推出机构的运动机构。

侧型芯的设计有两种方法:
①通过实体建模生成实体头。

(手工设计)
②通过修剪模型得到修剪头。

一.实体头(复杂但灵活)
1.
2.
3.WA
4.设计
二.
1.
2.
第七章浇注系统设计
MoldWizard提供了浇注系统所用的一些标准件。

7.1添加浇注系统
一.添加主流道
包括:定位圈(locatingRing)、主流道(浇口套)。



1.定义引导线(有三种方法)
●模板法(6种模板可选:2腔、4腔、8腔、16腔、圆形腔、S形腔)
针对布局。

●曲线通过点(4种生成模式)
由两点来生成引导线。

●从线串中添加或移除曲线
注意:竖直方向的分流道需要手工设计(草绘+扫掠)
2.向分型面投影引导线(有两个步骤)
●选择曲线
●选择分型面
原有曲线可以:
移动——即删除;
复制——保留,但与新建的投影线不相关;
3.

5

—平衡
第八章模温控制和脱模机构设计
8.1添加顶杆操作
—【目录】【注塑模向导】——【标准件】——【标准件管理】——
—【尺寸】
注意:顶杆定位方式——点定位。

定位点为顶杆与型腔的交接点。

8.2添加冷却系统
8.2.1
平衡式
1.
2.UG
(1
④创建位置约束(在创建第一引导线之后,随时可以进行)。

(2)添加UG曲线:采用UG的建模方法生成引导线。

(3)长度:设置引导线的长度。

(4)位置:确定子引导线在父引导线上的位置。

(5)删除引导线轨迹:删除已建的一组完整的引导线。

(6)删除引导线:删除当前选定的某条引导线。

(7)创建/编辑引导线轨迹位置。

(8)显示通道关系:显示引导线的父子关系。

8.2.2生成冷却管道
管道直径
设置起始端面形状
终止端面形状
【冷却】——【冷却方式】——【管道设计】——【冷却管道设计】——
—平直端
—沉头端
—封闭端
8.2.3
可以灵活地设置这些标准件的尺寸。

8.3添加电极操作
复杂型腔采用电火花加工。

电极必不可少。

设计电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标准电极,另一种是手工设计。

—【刀片电极】——进入手工设计
【注塑模向导】——【电极设计】—
—【刀片标准件】——采用标准电极
手工设计
方法一:
【文件】——【实用工具】——【用户默认设置】——【其它】——【电极】方法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