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题者角度来看选择题的类型、特点及答题方法张四维选择题是生物高考题型之一,答好选择题是取得高分的基础。
近年类,选择题的迷惑性也越来越大。
因其答案具有唯一性,不像非选择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失分。
因此,做选择题关键是审题。
根据我个人理解,把选择题分为四类:无关联知识类、关联知识类、文字信息类、图表载体类和实验分析类。
一、分析问题——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生物试题一般包含3个部分:条件(信息、已知)、要求(方向、意愿)和结论(答案、未知)。
条件是是题目的已知背景,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提供若干已知的信息与提示;要求是指命题的意图和答题的方向,也就是设置考查的问题;结论是指求证、判断的答案。
1、命题的几种手法:偷梁换柱: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式来造成考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
因果倒置:将生物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听。
舍本求末:以表面现象、假象掩盖、否定生物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未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
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
渔目混珠: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史实、观点,正误交错,渔龙混杂,以扰乱正常思路。
似是而非:表述含有科学的、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成立,但题干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内涵不透彻。
答非所问:即备选项与题干无关。
2、命题的常见用语题干中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的类型;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因果关系的用语;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概念性试题;主要从生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生物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生物概念。
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概念。
题于中列出三组或四组以上的生物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这类选择题是组合型的用语;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
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
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
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等;把具有可比性的生物事实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3、答题的几种思路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
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
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
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
三、解决问题——掌握题型特点,把握解题方法(一)无关联知识类1、题型特点选择题的4个选项所考查的知识点一般没有关系,而且知识跨度大,考查知识面广,思维跨度大,一般属于中档以上的难度考题。
2、答题方法对每个选项单独提取信息,然后寻找每个选项的“关键点”,确定考查的主要内容,然后联系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3、例题解析(1)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答案B解析A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由浓度低的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向浓度高的外界溶液自由扩散,属于渗透作用,其实质是单位时间内由低浓度溶液一侧进入高浓度溶液一侧的水分子多于由高浓度一侧进入低浓度溶液一侧的水分子,水分子的移动是双向的,而总结果是单向的。
B项,生长素在植株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上端)产生后,向胚芽鞘尖端下部(形态学下端)运输,这属于极性运输,其实质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此过程不能反向进行。
C项,在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肝细胞中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在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又会转化成糖原进入肝细胞、肌细胞。
D项,ATP与ADP在活细胞中可相互转化,从而使活细胞中的ATP含量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2)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答案D解析A项,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越低。
B项,细胞液浓度越大,细胞液的渗透压越高,则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越强。
C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细胞生长,因此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不一定加快。
D项,当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机体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以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二)关联知识类1、题型特点题干是生物学事实背景或是一个生物学主题(如概念、原理等),且4个选项均与题干关联。
2、答题方法提取题干中有效信息,逐一分析4个选项包含信息;结合题干信息作出判断。
3、例题解析(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可完成的是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B.噬菌体侵染细菌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答案 B解析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是通过胞吐方式完成的,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噬菌体是病毒,侵染细菌是吸附在细菌表面,把核酸注入到细胞中,不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是原生质层的伸缩变化所表现的,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2)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C.Ⅱ段可观察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D.向培养液中加入只抑制S期的某药物,预计6h后,所有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体答案 C解析图中曲线的起点就进行DNA的复制,而一个细胞周期间期中,DNA复制前有个物质准备时期,故图中细胞周期的时间应长于14小时,A错。
Ⅰ段属于DNA复制阶段,该时期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增加,染色体数目增加应在分裂期的后期,B错。
Ⅱ段为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该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C正确。
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图中的Ⅰ段,D错。
(三)文字类信息类1、题型特点题干中给出文字信息并设置问题情境,要求考生根据问题去分析资料,鉴别选项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
2、答题方法认真阅读题干,分析题干给出的新信息;运用规律进行联想、迁移,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知识相联系;通过鉴别、筛选确定正确答案。
3、典型题例(1)“Tpc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致使该细胞凋亡。
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不再表达 B.“Tpcl”可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 D.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答案 B解析细胞凋亡过程是凋亡基因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过程也会使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因此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不同。
故选B。
(2)最近某公司“问题”乙肝疫苗已紧急叫停并定点封存。
该疫苗是将乙肝病毒的30个adw2HBsAg基因整合于酿酒酵母染色体中,重组后的酵母菌经逐级扩增后接种于发酵罐中,以甘油、甲醇为原料进行发酵,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最终获得乙肝病毒的衣壳蛋白,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肝病毒的30个adw2HBsAg基因成功表达后形成了完整的乙肝病毒B.肝脏细胞是乙肝病毒特异性侵染的宿主细胞,所以借助细胞免疫即可彻底消灭入侵的乙肝病毒C.注射乙肝疫苗后,当乙肝病毒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代谢增强,分裂周期变短D.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可产生对乙肝病毒的永久免疫答案 C解析以当前新闻事件为背景,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与人们生产、生活以及人体健康相关的问题,是高考考查考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酵母菌中,乙肝病毒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乙肝病毒的衣壳蛋白,不含核酸分子;彻底消灭入侵肝脏细胞的乙肝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当乙肝病毒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代谢增强,快速增殖,周期变短;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效应T细胞和特异性抗体,随着时间推移,若没有抗原的有效刺激,这些效应T细胞和特异性抗体会逐渐减少,最终丧失免疫预防效果。
(四)图示载体类1、题型特点以图示为载体,考查学生提取图示信息、分析信息,实现图文转换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类题目信息量大,一般难度中等。
2、答题方法获取题干信息;完成信息转换;依据获取信息,逐项排查,确定正确选项。
类型43、题例解析(1)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和功能如图所示,序号①~⑥代表相关的细胞器和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①~⑥代表的结构,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图中的初级溶酶体起源于内质网,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有联系C.图中吞噬体的形成和④的细胞内消化过程都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的合成受到结构⑥中有关基因的控制答案 D解析图中①~⑥分别表示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线粒体、核仁和细胞核,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线粒体、细胞核均具有膜结构,这些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⑤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图中的初级溶酶体起源于①高尔基体;图中吞噬体的形成和④的细胞内消化,均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受到细胞核内有关基因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