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18年中考三模语文试卷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麾下颦蹙(pín)自出心裁(xīn)屏气凝神 B.鹰隼嗔视(chēn)寻幽揽胜(lǎn)如释重负 C.嫡传褶皱(zhě)莫名其妙(míng)拈轻怕重 D.磕绊葳蕤(ruì)荒谬绝伦(lún)不可思异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根可寻、有本可立,一个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人民确立了中华民族的“根”与“本”,才能在文化建设上、在学术发展上、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阐扬上确立自己的基本话语、自己的命题学说、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价值导向、传承自己的文化精神、自己的审美风范,由此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开辟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新境界。
A.形成构建突出表现 B.构建表现突出展现 C.形成凸显构建表现 D.构建形成凸显展现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领域实绩与泡沫共存,竞争与机遇同在,同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尤其需要良好的“生态系统”。
B.当老师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C.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面临着挑战。
D.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来自辛勤的劳动,只有通过不懈奋斗才能实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文学真正的回归,必须端正读者的审美观,营造清新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同时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民间市井广大民众心中,使主流信仰占据制高点。
B.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
C.天气预报的价值,并不像人们理解的那样简单:根据气温增减衣服,下雨打伞,刮风戴纱巾。
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气预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D.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越来越小,牵一发而动全身,民族、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在全球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学历与学力 我的孩子快初中毕业时,问过我一个问题:“什么是学历啊?”我不想回答得太过敷衍,追根溯源查了厚厚的《辞源》,令我惊讶的是竟没有“学历”这个词,倒是另一个词——“学力”映入我眼帘,且对学力有更为详细的解释:学力是学问上的造诣,也就是学问达到的程度。
宋《范成大》有诗云:“学力根深方蒂固。
”可见学力的获得是需要努力和能力的,所以可以理解为学力是指学习的能力或做学问的实力,也就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综合能力,它是在经历各种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感悟而获得的。
当下社会上通常所关注的“学历”是指人们在官办或民办的教育机构中接受按步就班的课程设置,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通过考试及考评方可拿到一个盖有教育部认证机构印发的“证书”,俗称“敲门砖”,也就是所谓的“学历”了。
常见的承认的学习经历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学士、硕士、博士等诸如此类。
客观来说,学历对于学力并不是一纸空文,学历可以体现出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努力所获得的学习经历和能力,但前者是可预见的,而后者是无止境的,在很大程度上后者可以锻造前者,前者不一定能真正拥有后者。
可见,一字之差,学力与学历的内涵却千差万别。
着眼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学力当然比学历更为重要。
但是当今世界各国进入现代文明后,几乎都成为不同意义上的学历社会。
因为在制度安排上,判断学历比判断学力更简便明了。
但是一个有活力的社会,总能找到不唯学历、尊重学力的弹性通道,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才有了无数文凭低而成就高的佳话。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们的学历秩序越来越僵化,学历泡沫越来越严重,学历已经与学力发生巨大的错位。
现在社会上一部分家长和学生以为考进了大学,拿到学历就可以找到工作,从而放松对学问和学力的追求,“学到用时方恨少”,找工作时又放不下自己的姿态,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还有些学生急功近利,学习社会上的热门专业,但是有些专业恰恰是入学的时候还是热门,可毕业时用人单位已经人满为患。
孔子曾教育弟子:“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和能力,如果能从人类和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去取乎其上,怎可得其中或下,乃至无所得? 孔子还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有品格,有高尚精神境界的“君子”,才能够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
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而具有道德和智慧的人,这是学力应有的内涵。
我们必须反思学历与学力的错位,既要反思教育机构培养学生能力和机制的问题,又要反思社会对这种学历的认可和价值评判体系,注重实际的学力,这不仅有利于人的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正如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所说:“正确的教育,一方面鼓励技术的学习,同时也应该完成某种更为重要的事;它应该帮助人去体验生活的完整过程。
这种体验才能将能力和技术置于他们应有的地位。
” 如果说学历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学力,更使我们借着学历的光亮,摸索着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5.文中关于“学力”和“学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力是学问上的造诣即学问达到的程度,它的获得是需要人的努力和能力的。
B.学力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它是可以通过在各种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
C.学历是可以通过在官办或民办的教育机构中接受课程设置、课程学习,通过考试及考评方可获得教育部认证的。
D.学历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学习经历和能力,学力是无止境的,在很大程度上学历可以锻造学力。
6.关于文中对“学力比学历更为重要”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唯学历,懂得尊重学力,让无数文凭低而学力强的人有所作为的社会才有活力。
B.“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理念成就了无数学历低而学力强的人。
C.现在社会上一部分家长和学生以为考进了大学,拿到学历也就拿到了“敲门砖”,就可以找到工作。
D.当我们只注重学历而忽视学力,就会让学历秩序越来越僵化,学历泡沫越来越严重。
7.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符合的一项是() A.我们既要反思教育机构培养学生能力和机制的问题,又要反思社会对这种学历的认可和价值评判体系,注重实际的学力,这不仅有利于人的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B.一个大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初从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去选择,毕业之后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C.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而具有道德和智慧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够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
D.正确的教育应该鼓励技术的学习,完成某种更为重要的事,帮助人去体验生活的完整过程。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小题。
李靖,雍州三原人也。
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
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
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
”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
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
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
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固请,遂舍之固请:坚决请求 B.号令严肃严肃:纪律严明 C.直趋恶阳岭以逼之趋:快走,小跑 D.靖候知之候:等候,等待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A.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B.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C.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D.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从小就有文才武略。
李渊抓住他,要杀他,他用豪言壮语为自己解脱。
B.萧铣占据荆州,他认为当时秋水上涨,三峡险峻,李靖没有办法进攻,故放松警惕。
C.李靖挥师打败文士弘的几万精兵,长驱直入,攻占了江陵城。
D.李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攻克了定襄。
四、(10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
12.填空。
(6分,每空2分) ⑴,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⑵,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⑶一鼓作气,,三而竭。
(《曹刿论战》)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小题。
写满字的空间毕飞宇 ①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
②我小学就读于一所乡村学校,而我的家就安置在那所学校里头。
父亲被打成“右派”后,学校却成了“囚笼”。
我们全家困在“囚笼”里没有一本书可以阅读,没有一张纸片可以书写。
然而,学校有一块操场,还有三面用土基围成的围墙。
一到寒假和暑假,那块操场和三面围墙就成了我的私人笔记本了。
我的手上整天拿着一只粗大的铁钉,那就是我的笔,我用这支笔把能写字的地方全写满了。
有一次,我用一把大铁锹把我父亲的名字写在了大操场上,我满场飞奔,巨大的操场上只有我父亲的名字。
父亲后来过来了,他从他的姓名上走过的过程中十分茫然地望着我。
我大汗淋漓,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兴奋。
残阳夕照的时候,我端详着空荡荡的操场和孤零零的围墙,写满字的空间实在是妙不可言,看上去太美。
我真想说,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像样的作家了。
③现在想来我的那些“作品”当然是狗屁不通的。
但是,再狗屁不通,我依然认为那些日子是我最为珍贵的“语文课”。
那些日子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我的表达欲望,这种欲望至今没有泯灭。
天底下没有比这样的课堂更令人心花怒放和心安理得的了,她自由,充满了表达的无限可能性;她没有功利色彩,一块大地,没有格子,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