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隧道通风专项方案

XX隧道通风专项方案

金堂县观音山至云顶山旅游公路建设工程(2期)2标段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报审单承包单位: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合同号:201441监理单位:四川合石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编号:监表05金堂县观音山至云顶山旅游公路建设工程(2期)2标小云顶隧道通风方案(K7+575~K8+855)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金堂县观音山至云顶山旅游公路建设工程(2期)2标项目部二〇一七年十一月目录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设计概况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隧道地理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水文地质条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5地震烈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有毒有害气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施工方案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现场施工条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施工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主要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影响通风方案的要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瓦斯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火工产品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施工机械和作业人员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隧道通风方案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通风方案设计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通风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7、通风管理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建立健全通风管理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建立通风管理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通风系统定期检查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通风管理交接班制度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1.4停风报批制度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1.5建立风管维护工作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喷淋降尘系统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3隧道通风管理具体措施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4通风监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云顶隧道通风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金堂县观音山至云顶山旅游公路建设工程(2期)2标段小云顶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图。

1.2本单位进场后现场勘察、调查及实际测量所了解的实际情况。

1.3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4交通部、省颁布的有关公路工程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程(1)《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25号)(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3)《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 /T F60—2009)(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0)《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1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12)《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1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14)《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6)观音山2期2标段施工风险评估报告(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20)《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全监管总局第30号)(21)《公路瓦斯隧道技术规程》(DB51/T 2243-2016)(22)《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3/T2177-2015)1.5国家和交通部、建设部有关隧道、照明、监控等施工规范、规程及质量检验标准,国家、四川省政府关于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文件。

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小云顶隧道工程,起讫桩号K7+575~K8+855,全长1280m。

单洞隧道,最大埋深160m,隧道为单向坡,坡度+2.6%。

2.2隧道地理位置小云顶隧道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属于川西褶皱带与川中、川北褶皱带的交接部位,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盆地之小云顶褶皱带中,构造迹线主要呈北东向。

隧址区位于小云顶山脉,程中低山地貌,发育山地及沟谷,沟谷以“V”型谷为主,谷宽一般不超过100m,海拔高程500~1046m,切割深度约200~510m。

2.3隧道工程地质条件隧道址区地层为第四系地层(Q4)及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地层构成。

隧道穿越的地层为侏罗系上统蓬莱组近水平层状的紫红色泥质结构泥岩及灰白色细粒砂质结构砂岩,均为层状结构,岩层产状104°∠6°,较为平缓。

无断层通过,距离四方山断层及破碎带(F 2)约4Km,区域稳定性相对较好。

根据设计,小云顶隧道范围内主要为Ⅳ围岩,暗挖段长927m占73%,Ⅴ级围岩343m,占27%。

2.4 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关系密切的地下水主要是上层粉质粘土层中孔隙水潜水及基岩构造裂隙水。

水位水量变化与大气降水及季节性变化密切。

小云顶隧道洞身地下水具有微硫酸盐型腐蚀性。

2.5地震烈度隧道路线所经区域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g。

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2.6有毒有害气体隧道位于油气影响区,受洛带气田、三大湾气田及三皇庙含油气构造影响大,加之隧道穿越地层为蓬莱镇组,砂岩、泥岩比泥岩占近77%,砂岩占23%,利于油气聚集保存,地质勘察钻孔检测天然气浓度最大为10490ppm,浓度较高,综合判定本隧道为高瓦斯隧道。

3、施工方案概述3.1现场施工条件小云顶隧道进口端洞口位于陡坡腰部,场地布置和施工材料进场较为困难;出口端洞外地势相对较开阔、平缓,利于施工场地布设,进场施工便道相对出口宜于布设;隧道穿越近水平岩层,围岩易顺层理剥离、冒塌;施工便道坡陡、弯急、路面狭窄、线路长,工程材料运输困难;隧道长、工期短,地层中富含高瓦斯但其赋存位置、赋存量、压力等情况不明;且可能存在涌突水等不良地质条件,给隧道施工带来较大困难。

3.2 施工安排综合考虑本隧道的规模、周边条件及洞口端的地形,本隧道采取单向开挖掘进,从出口端(K8+855))沿下坡方向掘进,有利于瓦斯和污风排出,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洞内排水。

3.3 主要施工方法1)洞口及浅埋段开挖先施工边、仰坡和明洞,在洞顶截水沟完成后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分层开挖,每开挖一层,及时对边坡进行喷锚临时防护。

边仰坡开挖和支护完成后,立即进行套拱和管棚的施作,在管棚的保护下,根据洞口和浅埋段的地质条件分别采用半断面、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开挖进洞,每次开挖距离为1~2榀钢架间距,初期支护紧贴掌子面。

2)洞身段开挖及初期支护根据设计及掌子面实际围岩状况分别采用上下台阶钻爆法(Ⅳ级围岩)、或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Ⅴ级围岩)开挖。

爆破采用煤矿许用雷管和炸药。

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紧跟掌子面。

3)洞碴装运根据开挖方式不同采用ZL50C侧卸式装载机或PC220型挖掘机装碴,洞渣经5t自卸式载重汽车运到弃碴场按设计要求整理。

4)二次衬砌施工仰拱及仰拱回填采取整幅浇筑施工,每次立模浇筑长度约6~8m(遇衬砌结构变化位置断开设沉降缝),砼泵送入模。

在仰拱开挖、仰拱及仰拱回填砼浇筑及养护期间,架设简易钢栈桥作纵向通道,以保证隧道前方上台阶的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