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论教案
第一章(物联网概述总计4学时)
物联网的概念及体系课题课时 2学时结构
教学内容 1(物联网起源与发展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物联网的概念发展,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教学重点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创设意境,导入新课(设疑法、提问法) 利用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在3分钟
的视频中讨论对1. 物联网的概念:简单的理解让物与物之间会感应会说
物联网如何理解
话;“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的
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
种网络概念。
(具体概念省略)
2. 物联网的发展:
1995年,Bill Gates在《未来之路》中提及物联网概念;
至今,中间具体内容省略。
3. 互联网、物联网与泛在网的之间的关系此部分主要由老
师来讲解,同时给学生5分钟时间讨论
学生也配合着老4. 物联网体系架构师回答一些常见
问题分为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分为四层:即感知层、传输层、服务管理层(也称智能层)
和应用层。
本质上讲这两种分法都是一样的。
此时学生应该注
此时把物联网体系结构和互联网的七层结构作对应向学意听教师的讲
解,因为此处是生解释,把本次课的难点让学生吃透。
新知识,同时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应积极回答相应
的问题,进行认作业:课下上网了解物联网的相关知识,预习下堂课的内
真的思考容
课题第二次课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课时 2学时
1(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教学内容 2. 物联网的应用
3. 物联网的前景
教学目标 1掌握物联网的主要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及物联网的前景教学重点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教学难点云计算技术、感知与识别技术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
一、回顾上堂课的内容,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通过物联网实现目标(设疑法、提问法) 讲解需要哪些关键技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术
法) 学生配合教师进行思1(物联网实现目标: 考
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自动控制。
2.关键技术
(1)感知与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利
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态或移动
物体的自动识别。
(举例)
(2)通信与网络技术每个技术都有相关的(3)云计算技术应用例子,便于让学(4)中间件技术生掌握这节课的难点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在教师讲
解完成后应配以相应的练习和作业,练习均显示在电子
课件中。
3.物联网的应用
智能工业学生理解,笔记智能农业
智能物流
智能交通
智能电网(Smart Grid)
智能环保
智能医疗
智能家居(Smart House) 学生预习下一节内容
电信运营4.物联网的前景物联网的产业链广电网络运营
.终端管理.专用市场数据采集传输 .设备集成 .设备鉴权.公用市场处理终端 .应用集成 .计费等
软件应用开发
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联网起源与发展、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另外讲述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感知与识别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信息处理及服务技术等,最后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及前景。
四、课后作业(2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2分钟)(激趣法)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章(物联网感知与识别技术4学时)
射频识别和传感器技术课题课时 2学时
射频识别和传感器技术教学内容
掌握射频识别和传感器技术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进制转换,并能够正确使用键盘及汉字输入方法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知识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内容,然后接着讲述本节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课的教学内容内容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介绍RFID系统组成的各个部分
(1)标签
注意听讲,做好笔记 (2)天线
(3)读写器
(4)主机
2.RFID的分类
(1) 按供电的形式分:有源标签、半有源射
学生理解,笔记
频标签、无源电子标签
(2) 按照标签的工作频率分类 :
低频段电子标签 30kHz,300kHz 、中高频
段电子标签 3MHz,30MHz 、超高频与微波标
签 433.92MHz,862(902),928MH,
2.45GHz,5.8GHz
3.RFID的工作原理:
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
号,当RFID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
电流,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将自身编码等信息
通过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
到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4.RFID的典型应用 :
证件管理、RFID电子门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门禁保安、生产线自动化、防伪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比较多,但应分清主次,应重点复习需掌握的内容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下一节课即将开始讲授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内容,这一节实践性比较强,回去应好好预习一下
第四次课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课题课时 2学时
教学内容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他感知与识别技术教学目标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知识,了解其他感知与识别技术教学重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难点理论知识枯燥乏味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
法) 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简单介绍 2.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利用上海世博会视频
传感网主要由无线节点、汇集节点和信息监测或管理中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心等组成兴趣
3(无线传感网的特点 1) 节点能量有限。
2) 自组织性。
3) 多跳路由。
4) 大规模网络。
5) 动态性网络。
6) 可靠的网络。
7) 应用相关的网络。
8) 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4. 其他感知与识别技术 1) 二维码技术 2) 红外感应技术 3) GPS定位技术 4) 声音及视觉识别技术 5)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结合学生接受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RFID系统中如何确定所选频率适合实际应用?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