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学好这部分知识,
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弄清楚圆柱与转化后的近似长方体之间的关系是教
学的关键。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说教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
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
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
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
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
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和一把尺子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要说的是教学过程,我为本节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景展示,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导入方式:过几天就是我们班**学生的生日,我们一起来给他选个蛋糕吧!(课件一家蛋糕店),这么多蛋糕,买哪个呢?有的学生说选这个,有的说选那个,我请学生再说说理由,有的学生会说,哪个蛋糕大就选
哪个,我又顺势问:它的什么大?蛋糕又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几何图形呢?导出本节课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索新知
板书课题后,我再质疑:“我们先来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和什么
有关?”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无能的情况下,我拿出这样
两个茶叶桶,“是粗矮的那个大呢,还是高细的体积大呢?”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圆柱的体积可能既与底面大小有关,又与圆
柱的高有关。

那圆柱的体积到底该怎么准确地计算呢?启发学生运用
知识迁移和生活经验,想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把圆转换成了长方形(课件),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能不能转换成我们以前
学过别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大胆猜想并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圆柱体比圆加了厚度,因此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就是用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图形迁移的操作,探索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