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常见错误解析(提纲)陈川(2009年11月27日)从错误中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的好处至少有三点:一是辨析正误出真知。
“比较出真知,比较分优劣。
”二是剖析错误积经验。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三是解析错误明方向。
“错误的对面就是正确。
”就公文写作来说,所谓“正确”,就是符合写作要求。
公文是一种领导方式,以“要求”为重点来学习公文写作更能提纲挈领;所谓“错误”,就是与“要求”相悖或者相左。
公文是一种实用文体,从“错误”中学习公文写作更能事半功倍。
把“要求”与“错误”对比起来进行学习,就能深化认识、辨清正误、提高水平。
一、公文写作的步骤要求1. 基本步骤:明确发文意图(领会领导意图),考虑是否确有发文必要[举例说明]——确定文种——拟订写作提纲——起草文件——修改文件——填写办文笺——领导审定文件——编制文号——排版印发。
2. 常见错误举隅。
(1)不需发文的非发文。
(2)当审核的不审1核。
(3)该会签的不会签。
(4)应重排的不重排。
二、公文写作的内容要求1. 基本要求。
(1)主题鲜明。
(2)观点正确。
(3)内容完整。
(4)理解政策准确到位。
是否与现行政策法规相一致;是否参照本机关以往政策规定;政策规定是否可行。
(5)制定措施切实可行。
(6)材料选用典型恰当。
2. 常见错误举隅。
(1)一文多事。
[举例说明](2)文不对题。
(3)前后矛盾。
(4)违背政策。
如:《×省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校党委班子每学期召开1次民主生活会”,与中组发[2000]3号文件的规定(每年召开1次民主生活会)相违背。
(5)操作性不强。
如前文还提出:“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2天”。
“是连续一天才计一天”还是“累计多少小时为一天”?最后改为“每年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40小时”。
胡金旗主任谈到文章写作有“四忌”:一忌“死”,切忌文章死气沉沉,缺乏生气。
二忌“僵”,陷入套路,呆板不变。
三忌“空”,言之无物,缺乏论据。
四忌“浮”,乱说一气,经不起推敲。
三、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1. 基本要求。
庄重、准确、简明、平实、得体。
所谓庄重不随便,准确不含糊,简明不冗赘,平实不华丽,得体不破格。
此外,要注意公文用语与文种的统一和谐。
如:下行文多用“要”“必须”2“务必”“一定”“不得”等;上行文多用“请”“敬请”“希”等;平行文多用“贵”“望”“盼予”等。
又如:“请示”结尾多用“妥否,请批示”;“报告”结尾多用“特此报告”或“专此报告”;“通知”结尾多用“特此通知,请遵照执行”;“函”结尾多用“敬请函复”等。
2. 常见错误举隅。
(1)意思表达不够准确,容易使人产生歧义。
(2)文字不够精练,语言或语意重复。
(3)套话空话连篇累牍。
(4)专业术语运用不当。
如“国家特殊津贴”应为“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应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应为“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等等。
(5)数字不够准确。
(6)开头结尾不够精练。
如“为了……”写上一大段。
(7)标点符号不正确。
最常见的是分号的误用。
如:具体列举项目时,如用括号形式加以标注,句末宜用句号(不用括号标注时宜用分号);“一是……”“二是……”句式如果都只是一句话,之间宜用分号(如果都是一段话,宜用句号)。
[举例说明]。
四、公文写作的形式要求1. 基本要求。
(1)文种正确。
(2)格式规范。
(3)形式(结构、句式、段式)协调。
(4)排版规范。
总的原则是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公文的宏观结构(外形结构)类型主要有:(1)篇段合一式(单枪匹马式)。
一篇公文只有一段。
这类体式主要适用于:命令(令)、公告,内容简单的决定、决议、函及批复等。
(2)撮要分条式(天3鹅下蛋式)。
开头一段概括全文中心内容,然后将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按照主次先后,形成若干条条,并用数码序号标明。
这是下行文的基本格式。
(3)分列小标题式(刀枪剑戟式)。
把全篇公文分成若干条、段,把每一条、段的中心内容,分别归纳成若干小标题,置于每一条、段之上。
常用于指示性通知、调查报告、会议纪要、决定、决议、简报、通报等。
(4)全面性分块式(豆腐块式)。
把全文划分为几大块,相对独立,各自成章。
采用这种形式的主要是工作总结、工作报告、调查报告、指示性会议纪要。
分块式的一个突出标志,通常在每一部分上面的正中位置标以(一)、(二)、(三)等序号。
(5)转发转述式(枪里加鞭式)。
用批转、转发、转述的形式,把下级或上级、平级的来文转印给下级单位。
它的突出特征是:以文载文,文后有文。
常用于批转性通知、转发性通知、转述性通报、转发式简报(加写编者按语)等。
(6)章、条、款分列式(下楼梯式)。
即全篇有章、章下有条、条下有款,分条列目,款项清楚。
这是章程、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细则等法规性公文的基本写法。
(7)条、段贯通式(一字排列式)。
把全文划作若干条,标以序号,无单独的开头与结尾,或划分为若干自然段,段落不标序号。
常用于一些指示、指示性通知、内容比较简单的法规性文件及领导讲话等。
(8)并列句式(诗词模拟式)。
先以简要文字做头,开宗明义,正文用若干句子排列组合而成,有的还讲究押韵,类似诗词歌赋。
这是守则、公约等文件的基本写法。
公文的微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和段落结构。
常用的层次安4排有三种形式:(1)递进式。
(2)并列式。
(3)总分式。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九种:(1)规定式。
指那些有明文规定该如何开头,或者虽无明文规定而大家习惯上用法比较一致的那些文种的开头方式。
(2)根据式。
即开头交代行文的根据,以保证发文的法定权威性,多用“根据”“遵照”“按照”等作为语言标志。
用来作为行文根据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某项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某会议的决定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等。
(3)目的式。
即在开头交代行文的目的或意图,以便使收文机关明确发文机关的意图,常用“为”“为了”等介词标引。
(4)意义式。
即开头阐明所要开展的工作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意义,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5)起因式。
即开头就说明发文的背景、起因、动机,一般使用“由于”“鉴于”“随着”等词语开头。
(6)引文式。
即开头先引用文件或领导讲话中的某些句子作为引言或点明主旨。
(7)提问式。
即一开头就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注意。
(8)时间式。
即开篇点明某事、某情况的时间,可写具体时间,也可用“最近”“将来”等模糊度稍大的时间副词,还可用“……之后”的句式开头。
(9)事情式。
即开篇简明扼要地介绍事件或情况,给人以清晰印象。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八种:(1)规定式。
(2)总结式。
即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作出进一步的概括和归纳,以加深人们的认识,明确行文意图。
(3)展望式。
即用充满激情和希望的笔调,对未来作美好的憧憬,从而激励人们为实现文中所提目标不懈地努力。
(4)号召式。
(5)警告式。
(6)指令式。
(7)要求式。
(8)自然式。
52. 常见错误举隅。
(1)文种混淆。
比较常见的是把“请示”“报告”与“申请”混淆;把“汇报”与“报告”相混淆;把“决定”与“决议”相混淆;当转发的文件与当以意见形式贯彻落实的文件混淆不清。
(2)文种不对应。
“批复”应对“请示”;“复函”(注意不是“函复”,“函复”是公文用语,而不是文种)应对“函”。
(3)文种可选时未能选择最佳文种,甚至因此而导致内容上的不当或缺失。
如:《关于开展向××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与《关于向××同志学习的决定》。
[具体说明](4)主从不分。
比较常见的是未把附件从主件中剥离出来,导致文件大而不当。
附件是附属于主文的文件材料,是公文格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附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只有内容需要,又不便于写入正文的材料才用附件来处理。
常用的附件有两类:一是用于补充说明或证实正文的附件,包括各种形式的说明材料、参考材料、图表、凭据等;二是用于向上级机关报送或向下级机关批发(批转、转发、印发)的附件。
前一类附件是地地道道的附件;后一类附件,实际上是主件,而主件实际只起报送、发布、按语、转发、函告的作用。
(5)缺乏整体观念。
有的部分有二级、三级标题,有的部分没有;有的部分标题与其他内容同属一段,有的部分标题单独成行;有的部分有“帽子”,有的部分没有。
[举例说明](6)权重不分,详略不当。
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要使各部分文字所占的比重相协调。
[举例说明](7)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尤其是有的自然段太大,一段就占了一两页纸。
(8)排版不规范。
文头、发文机关、用纸、字体字号、行距等不统一。
应正确区分附件在主件中的标注方式和6附件文头的标注方式。
原则上一级标题不要居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举例说明]五、公文写作的方法要求1. 我对公文写作方法的几点认识。
(1)同中求异。
重复性是公文的一大特点,特别是一些常规性的工作,难免要年年发文。
即使写同样内容的公文,也不应做“文抄公”,而要采用不同的写法、不同的语言,力求体现出一些新意。
(2)稳中求变。
格式化是公文的又一特点,但决不能因此而认为公文就是“八股文”,所有公文都是“三段论”。
公文当然不可能像诗歌、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那样灵活多样,但从语言到结构、从形式到内容、从格式到方法,都应该稳中求变,也就是在遵循公文写作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不断赋予其新的变化,使公文也体现出其独特的美。
(3)换位思考。
特定性也是公文的一个特点,这种特定性包括作者与阅者的特定性,是其他文种所不具备的。
因此,行文时要充分进行换位思考,既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又要当好领导的智囊,从领导的角度、高度、深度来考虑问题,作出决策;既要从上级的层面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地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又要从下级的层面充分考虑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以避免“一刀切,瞎指挥”。
[举例说明](4)形神统一。
如果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公文的特点就是“形正神聚”,公文不仅神不能散,形也不能散。
具7体来说,公文的“形”集中体现为写作体例规范、编辑排版规范和文法语法规范,公文的“神”集中体现为政策性、思想性和经验性。
“公文的形式,就相当于人的外表,不仅要有匀称的身材,还要有合适的着装。
”“公文的精髓,就相当于人的灵魂,不仅要有自身净化作用,还要有对他人的感化作用。
”2. 常见错误举隅。
(1)只求方便,改头换面。
(2)过于灵活,标新立异。
(3)低位谋事,视野狭窄。
(4)有形无神,形神分离。
[举例说明]附:1. 党政机关公文种类对比一览表2. 公文病误系统解剖3. 学习公文写作推荐书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