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OFDM 摘要:随着移动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OFDM 的性能和不足等进行分析,阐述了OFDM 的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等。
关键字:4G 移动通信 OFDM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OFDM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mobile market,use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This paper analyses performance and shortage of the key technique of 4G ——OFDM.Also,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OFDM is elaborated.Key words:4G mobile communication OFDM一、OFDM 产生的背景第四代移动通信(4G )中系统的速度可以达到10~20Mb/s ,最高可以达到100Mb/s 。
能够实现全球无缝漫游。
未来的移动通信业务将从话音发展到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因此,对服务质量和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宽带在移动通信中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有效地利用宝贵的频率资源,以满足高速率,大容量的业务需求。
无线信道由于其信道特性不理想,发射的信号往往是经过多条路到达接收端,即产生多径效应。
从而造成接受信号相互重叠,产生信号符号间相互干扰,致使接收端判断错误,严重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这种特征为信号传输的弥散性。
特别是当信号的传输速率较高是更是如此。
这是因为当信号的周期很短而信号传输速率又非常高时,在接收端信号符号重叠的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从而信号的干扰就更加严重。
从另一角度看,当信号符号的传输速率较高时,信号带宽较宽,当信号带宽接近和超过信道相干带宽是,信道的时间弥散性将对接受信号造成频率选择性衰落。
多径效应造成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码间干扰,使得接收端正确解调困难。
严重时,单靠增加发射功率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并不能降低误码率,而OFDM 技术是目前进行无线高速数据传输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克服多径效应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OFDM 的原理OFDM 的英文全称为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文含义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FDM 的工作原理简介,输入数据心愿的速率为R ,经过串并转换后,分成M 个并行的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的速率为R/M ,在每个子数据流中的若干个比特分成一组,每组的数目取决于对应子载波上的调制方式,如PSKQAM 等。
M 个并行的子数据信源编码交织后进行IFFT 变换,将频域信号转换到时域,IFFT 块的输出是N 个时域的样点,在将长为Lp 的CP(循环前缀)加到N 个样点前,形成循环扩展的OFDM 信元,因此,实际发送的OFDM 信元的长度为Lp+N ,经过并/串转换后发射。
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时域信号,此信号经过串并转换后移去CP ,如果CP 长度大于信号的记忆长度时,ISI 仅仅影响CP ,而不影响有用数据,去掉CP 也就去掉了ISI 的影响。
二进制 OFDM . . . . 信号 . . . . 信号分帧 分组 串/并变换 编码 映射 ID FT 串/并变换 D/A 变换 上变 频 图1-1 OFDM 调制原理方框图三、OFDM的关键技术1、同步与其它数字通信系统一样,OFDM系统需要可靠的同步技术,包括定时同步、频率同步和相位同步,其中频率同步对系统的影响最大。
移动无线信道存在时变性,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无线信号和频率偏移,这会使OFDM系统子载波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使子信道间的信号相互干扰,因此频率同步是OFDM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不破坏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在接收端进行FFT变换前,必须对频率偏差进行估计和补偿。
可采用循环前缀方法对频率进行估计,即通过在时城内吧OFDM符号的后面部分插入到该符号的开始部分,形成循环前缀。
利用这一特性,可将信号延迟后与原信号进行相关运算,这样循环前缀的相关输出就可以用来估计频率偏差。
2、信道编码为了抗无线衰落信道中的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通常采用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
OFDM 系统本身具有利用信道分集特性的能力,一般的信道特性已被OFDM调整方式所利用,可以在子载波间进行编码,形成编码的OFDM(COFDM),OFDM技术和信道编码、频率时间交织结合起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其编码可以采用各种码(如分组码和卷积码)。
3、训练序列/导频及信道估计技术接收端使用差分检测时不需要信道估计,但仍需要一些导频信号提供初始的相位参考,差分检测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导频的数量,但却损失了信噪比。
尤其是在OFDM系统中,导频信号是时频二维的,为了提高估计的精度和系统复杂度的折衰。
导频信号之间的间隔取决于相干时间和相干带宽,在时域上,导频间隔应小于相干时间。
在频域上,导频间隔应小于相干带宽。
实际应用中,导频的模式的设计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峰值功率由于OFDM信号在时域上位N个正交子载波信号的叠加,当着N个信号恰好都以峰值出现并将相加时,OFDM信号也产生最大峰值,该峰值功率是平均功率的N倍。
这样,为了不失真地传输这些高峰均值比的OFDM信号,对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功率放大器和A/D变换器的线性度要求较高,且发送功率较低。
解决方法一般有下述三种途径:(1)信号失真技术采用峰值修剪技术和峰值窗口去除技术,使峰值振幅值简单地非线性去除;(2)采用编码方法将峰值功率控制和信道编码结合起来,愿用合适的编码和解码方法,以避免出现较大的峰值信号;(3)采用扰码技术,对所产生OFDM信号的相位重新设置,使互相关性为0,这样可以减少OFDM的PAPR。
这里所采用的典型方法为PTS(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和SLM(Selective Mapping)。
四、性能分析1、OFDM的主要优点(1)OFDM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
在单载波系统中,单个衰落或干扰能够导致整个通信联络失败,但是在多载波系统中,仅仅有很小一部分载波会受到干扰。
对这些子信道还可以采用纠错码来进行纠错。
(2)通过各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可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
OFDM技术本身已经利用了信道的频率分集,如果衰落不是特别严重,就可以通过将各个信道联合编码,则可以使系统性能得到提高。
(3)可以有效地对抗信号波形间的干扰,适用于多经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
当信道中因为多径传输而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只有落在频带凹陷处的子载波以及其携带的信息受影响,其他的子载波未受损害,因此系统总的误码率性能要好得多。
(4)高的频谱利用率,这点在目前频谱资源稀缺的无线环境中非常重要。
当子载波个数很大时,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趋于2Baud/Hz。
(5)在窄带带宽下也能够发出大量的数据。
OFDM技术能同时分开至少1000个数字信号,而且在干扰的信号周围可以安全运行的能力将直接威胁到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始流行的CDMA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态势,正式由于具有了这种特殊的信号“穿透能力”使得OFDM技术深受欧洲通信营运商以及手机生产商的喜爱和欢迎。
(6)基于DFT的OFDM有快速算法,而且算法的复杂度可以由DSP的发展来弥补。
(7)简化了均衡器设计,或者根本不需要均衡器,且数据传速率可调。
(8)OFDM还采用了功率控制和自适应调制相协调的工作方式。
信道好的时候,发射功率不变,可以增强调制方式(如64QAM),或者在低调制方式(如QPSK)时降低发射功率。
功率控制与自适应调制要取得平衡。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发射台,去过他有良好的信道,在发射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使用较高的调制方案去64QAM;如果功率减小,调制方案也就可以相应降低,使用QPSK方式等。
正是因为OFDM具有如此显著的优点,OFDM可以应用于速率高于10Mb/s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然而在宽带无线接入领域一些公司开发的技术虽然都基于OFDM,但有各自的特色,形成一些专利技术。
如VectorOFDM(VOFDM),WidebandOFDM(WOFDM),flashOFDM等。
2、OFDM的不足(1)对频率偏移、定时和相位噪声比较敏感,容易带来衰耗。
传输的非线性会造成互调失真(IMD),此时信号具有较高的噪声电平,信噪比一般不会太高,失步和多普勒平移所造成的频率偏移是信道间失去正交特性,仅仅1%的频偏就会造成信噪比下降30db。
所以精确定时和减少频偏对OFDM尤为重要。
如果做不到这点,OFDM的正交性将无法保证,必须引起各子载波之间的相互干扰和ISI。
(2)峰值与平均值比较相对大,这个比值增大和降低射频放大器的功率效率。
而且由于输出信号的峰均比(PAR)高,正交频分复用信号输出信号有较大的动态范围,所以对放大器的线性要求较高。
(3)OFDM自适应跳频技术会相应增加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复杂度。
多径信道中,速率为1Gb/s的信号的频响特性每15cm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信号的频率刷新速度要比15cm 的移动速率快很多,一般情况下终端每移动5cm刷新一次就足够了。
比如终端以每小时60Km 的速度移动,刷新速率就是大约330次/s。
当终端移动速率每小时高于30Km时,自适应跳频就不是很适合了。
当信道变化太快,跳频速度跟不上时,用随机跳频代替自适应跳频。
(4)引入的保护间隔降低了信道利用率。
添加循环前缀技术利用的是离散线性系统原理中的一个概念。
我们知道,在连续时间域,两个时域信号的卷积就等于这两个信号频域形式的乘积。
但是,在这离散时域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成立的,除非使用无限大的样值点N或者知道一个卷积信号时周期性的(在该情况下,信号可以被圆周卷积)。
因为只能使用有效的样值点N,所以只能利用循环前缀使OFDM信息码在我们感兴趣的时间区内呈现周期性。
循环前缀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消除码间干扰。
我们要求循环前缀的值比信道内存更大一些。
多径信号引起先发信息码字的滞后到达而影响当前信息码字,从而产生码间干扰。
但是,事实上,码间干扰仅仅会干扰当前新号码的循环前缀。
因此,使用适当大小的循环前缀就能够使OFDM技术消除码间干扰。
众所周知,可靠性的提高势必会带来有效性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