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新功能主义一、名词解释1.单面社会答: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进行剖析,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
社会在政治、文化、思想方面变得单一化、一体化,即没有对抗的社会,对现存的秩序只有肯定面而没有否定面的社会。
主要表现:①机械化的盛行使花费在生产劳动中的体力的数量和强度日益减少;②工人的职业分层发生了变化,蓝领工人变少和白领工人增多;③劳动的特点和改变的生产工具,同时改变着劳动者的意识;④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使工人的否定性地位被进一步削弱,工人自己已经意识不到自身与已确立的社会相矛盾。
2.新功能主义答:新功能主义理论以杰弗里·C·亚历山大为代表,亚历山大是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
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功能主义及社会学理论传统作了诠释与重建。
一方面努力发掘和发展帕森斯的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又指出其不足,通过借鉴和引入其他理论的合理要素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在一般理论层次和经验层次上进行重构。
二、简答题1.简述新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老一辈社会学家的隐退、新一代社会学家的崛起,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了崭新的景象。
新功能主义的兴起就是一个重要表现。
亚历山大是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
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功能主义及社会学理论传统作了诠释与重建。
(2)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的特点①对帕森斯理论传统持批判继承态度。
既强调与帕森斯的承续关系,又强调从内部批判帕森斯理论的必要性。
其中,亚历山大批判了帕森斯理论的实证主义认识论基础,主张在“后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基础上重建多维度的理论框架。
新功能主义者还重新解释了帕森斯理论,以此矫正反功能主义的偏颇。
②对20世纪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的流派保持开放态度,力图在功能主义理论传统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
针对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民俗学方法论等理论的微观分析,新功能主义力图通过重建帕森斯的行动理论来综合其理论洞见,并探索微观个体行动和宏观社会结构及制度的连结环节。
对宏观社会学领域的冲突理论,新功能主义主张在保持帕森斯“规范秩序”的前提下,强调对权力、战争、强制、冲突等问题的分析,并把社会变迁分析纳入帕森斯的“分化”理论中。
③新功能主义重视非经验因素对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
亚历山大从后实证主义观点指出,非经验因素对理论知识的发展同样是重要的,尤其是对社会科学来说。
④以后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
新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后实证主义,而传统的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
亚历山大从后实证主义观点出发,对“经典”的中心地位做了新的说明。
他认为,传统的经验主义者观点是基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性,并过分强调了知识发展的经验积累性。
⑤新功能主义尚未具备统一的理论形态。
新功能理论倡导者除了具有共同的理论传统外,在许多问题上持有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
新功能主义只能说是以超越战后社会学发展之第一阶段和建立新的综合理论为目标的尝试。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观点,在话语分析上是全新的,决非是对帕森斯观点的简单复苏。
他发挥得多而继承得少,且融合了以往的不同学派的观点。
2.简述卢曼的系统功能理论。
(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答:(1)卢曼的系统功能理论主要强调系统自身的功能方面,而不是结构对维护系统的功能。
社会系统是指各种社会行为的制度化模式,从整体社会到具体特定的行为模式,如角色。
社会系统产生于人们之间的行动关系。
①形成的基本机制是借助于符号规则所进行的沟通。
②重要特征是自我指涉,是指系统按照自身的规律对其环境中的复杂性和偶发事件加以记录和加工处理的性质。
或者说系统具有相对的自主性,社会系统是一种自我再生性系统。
③基础是沟通,每一个系统都是由不同要素及其关系构成的,而这些要素和关系是靠沟通维系的。
(2)卢曼关注的是由社会系统所造成的行动的结果,系统与环境密切相关,一切社会系统都存在于多维的环境之中,环境导致了系统必须应付的无穷无尽的复杂性。
系统环境的三个维向:①时间维向;②物质维向;③符号维向。
时间形成了系统的高度复杂性。
物质环境指的是行动发生的可能的物质因素。
符号是人类行动和沟通的重要媒介。
社会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降低由环境所导致的复杂性,以维持系统与环境关系的有序运作。
(3)在社会系统与环境的互动中,环境复杂性是根据系统的标准加以记录和处理的。
为了系统的需要而加以利用和降低环境的复杂性。
因此,在高度的环境复杂性与降低系统复杂性之间所维持的这种差异,便成为系统与环境关系的主要特征。
(4)社会系统分为互动系统、组织系统和社会整体系统。
①互动系统是最简单的社会系统,它是在个体间共同在场并相互感知时所形成的。
但为了适应更广的社会生活,互动系统要依赖于组织系统。
②组织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协调个体的动机和偏好与集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根据具体条件协调个体之间的行动,组织系统可从三个方面降低环境的复杂性:a.从时间维向说,它形成了组织的吐故纳新规则,并规范了当前和未来的活动;b.从空间维向说,它形成了由权威协调的劳动分工;c.从符号维向说,它明确了指导行动的各种规则。
③社会整体系统是在互动系统和组织系统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一个包含所有相互关系的沟通行动的综合性系统。
它包括了一切形式的沟通,而且构成了进一步沟通的意义性基准。
社会系统利用高度普遍化的沟通符号规如货币和权力,去降低环境复杂性。
④三类系统的分化包括:功能领域的分化(如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教育等不同专门领域);进出规则的分化;对不同的沟通媒介(如货币、权力、爱等)依赖性的分化。
⑤三个系统之间的分化虽然组成了社会的不整合,甚至冲突。
但卢曼指出,社会整合与社会分化是相互消长的。
在社会系统分化的同时,不同层次的系统通过在对方内部“筑巢”或渗透,从而也加强了社会整合过程。
这一方面可为行动的选择提供时间、物质和社会的保证,另一方面可构成子系统周遭环境的秩序或结构。
3.简述卢曼的社会分化理论。
答:(1)分化是功能主义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功能主义者虽然对分化问题有所论述,但人们通常都对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理论家的分化论持有批评态度,因为他们的分化论与其整个功能主义观点一样,是一种保守的、抽象的理论。
(2)卢曼在其系统论的基础上,对社会分化问题作了独到的论述。
①卢曼认为,社会分化主要是指系统的分化(系统内部及系统间的分化),包括部门分化、等级分化和功能分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卢曼尤其侧重于对功能分化的分析。
②卢曼指出了传统的社会分化论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a.从马克思和涂尔干到帕森斯都认为系统的分化是有限度的,故他们都提出分化过程有终结;b.传统理论过分强调了价值共识在对不同的系统整合中的重要性;c.这些理论把许多过程,如犯罪、冲突、价值分歧及非人格性,视为越轨行为或病态行为,然而,它们总存在于不同系统之中;d.以前的理论难以解释社会分层的持久存在,并把它视为罪恶的根源或不断产生冲突的根源。
③卢曼并不赞同哈贝马斯所提出的现代社会导致了“公共人的失落”、“公共领域的缩小”及“合法性危机”的观点。
他认为分化,尤其是现代的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使得传统上的关于社会的概念在描述上已不再适用了。
④通过对社会分化的分析,卢曼得出了两点结论:a.功能分化的世界系统似乎逐渐削弱了其功能必要性;b.计划不能取代进化,相反,它使我们更加依赖于非计划性的进化发展。
(3)卢曼进而参照生物进化论,论述了社会的进化。
他提出进化是系统在与其环境的联系中不断分化的过程。
具体说,有七个方面的含义:①进化是互动系统、组织系统和整体社会系统之间的不断分化;②进化包括这三类系统内部的分化;③进化包括整体社会系统不断分化出各类功能领域,如经济、政治、法律、宗教、家庭、科学和教育;④功能分化伴随着不同沟通媒介应用的增加;⑤进化过程中伴随着个人、角色、节目和价值之间的明显的分化;⑥进化包括三种不同形式的分化:a.部门化;b.分层;c.功能分化;⑦进化性分化提高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它与环境的关系。
卢曼认为社会系统的进化机制与生物进化的机制是功能等价的。
这些机制形成了社会系统结构的变异,选择那些促进系统适应性的变异,以及稳定这些具有适应性的结构。
社会文化系统进化的性状表现在三个方面:a.变异;b.选择;c.稳定化。
三、论述题试论新功能主义对功能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老一辈社会学家的隐退,新一代社会学家的崛起,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了崭新的景象。
新功能主义的兴起就是一个重要表现。
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山大。
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强调继承性和内部批判这双重要素,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
最重要的是,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社会学理论传统做了诠释与重建。
(1)从新的视角来理解传统功能主义杰夫雷•C•亚历山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理论著作,旗帜鲜明地倡导新功能主义观点。
他在其《新功能主义》一书的导言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功能主义观点。
他指出,新功能主义的出现,虽然不是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的翻版,但二者的确有某种亲缘关系。
他认为“功能主义”所指的并非是一套概念、一种方法、一种模式或一种意识形态,它指的是一种传统。
”他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去理解功能主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