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碎石桩作业指导书(修改)

碎石桩作业指导书(修改)

碎石桩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碎石桩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碎石桩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J1147-201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施工图设计文件》。

3.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蒙辽铁路客运专线工程3标段路基工程碎石桩施工作业。

4.施工准备(1)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学习设计文件、相关的技术规范以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掌握设计意图。

技术人员向各班组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图纸复核,并认真核查地质资料,当核查或施工过程中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

(3)根据地质资料和设计要求,确定碎石桩施工采用振动沉管法成桩,采用重复压拔管法。

(4)确定碎石桩施工顺序,做好施工组织以及进度计划和劳动力计划。

(5)施工前,必须进行地面构筑物、地下管线的调查、迁改工作,确认地上、地下无障碍物后方可进行场地清理工作。

(6)测量放样碎石桩地基处理范围,清除地表0.3m厚种植土,按工点要求回填A、B、C组土或改良土至原地面并碾压密实平整。

做好临时排水、排污系统,修好临时施工便道,保证机械设备与材料的顺利进出场地。

(7)碎石桩施工机械进场,并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检查机械各部件及操作系统是否正常运转,检查输料管等是否畅通。

(8)根据设计要求,按照材料供应计划进场桩体材料,并按照《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J1147-2011)的相关规定分别进行原材料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9)施工前进行现场成桩工艺试验,以复核地质资料以及施工工艺、设备是否适宜,确定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和实际成桩效果。

试验中认真记录桩的贯入时间和深度、压入碎石量和电流变化等参数。

成桩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成桩效果进行抽检,复核地基承载力。

试桩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少于3根。

进行试桩前,上报试桩方案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当成桩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在调整有关施工参数重新进行试验。

5.技术要求(1)碎石桩地基处理范围宜在路堤坡脚外缘扩大1排桩。

要求消除地震液化时,在路堤坡脚外缘扩大5m。

(2)桩径0.5m,桩间距及桩长根据具体工点的计算确定。

正三角形布置。

(3)桩顶设0.5厚碎石垫层,垫层用碎石应由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压制碎石而成,粒径宜为20~50mm,含泥量不能大于5%。

(4)碎石桩桩体材料应采用不易风化的碎石、卵石等性能稳定的硬质材料,砾径宜为粒径宜为20~50mm,含泥量不能大于5%。

(5) 施工前清除地表0.3m厚种植土,按照工点要求回填A、B、C组土或改良土至原地面并碾压密实平整。

(6)碎石桩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成桩试验,确定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和实际成桩的效果,当成桩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在调整施工有关参数后重新进行试验,每个工点或地层变化较大时,试装均不少于3根。

(7)根据设计要求,将碎石桩位置用白粉放出,位置必须准确,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6.施工作业程序碎石桩施工采用振动沉管法成桩,施工作业程序见图6-1。

原地面处理测量放样机具就位沉管至设计深度加料拔管桩管下压拔管机具移位6-1 碎石桩施工工艺流程图7.施工方法振动成桩法宜采用重复压拔管法,利用振动打桩机,在振动头下加设套管,利用振动力将桩管压至设计标高,将碎石灌入土中经反复振动,扩径并致密的一种方法。

其施工方法如下图所示。

(a)(b)(c)(d)(e)(f)(g)(h)(a)桩机就位,套管尖插在标桩上。

(b)打设到设计标高。

(c)灌入1m高碎石。

(d)拨起套管,活瓣桩尖打开,碎石留在桩孔内。

(e)将套管再次打至填筑层一定深度。

(f)灌入1m高碎石,边振边提升,完成一层碎石填筑。

(g)重复(c)~(f)施工步骤,(h)拨出套管,完成碎石桩。

(1)原地面处理施工前清除地表0.3m厚种植土,按照工点要求回填A、B、C组土或改良土至原地面并碾压密实平整。

(2)桩位确定采用全站仪放样出每根碎石桩的中心位置,用木桩标示清楚,用白灰线标明每根桩的边线,并进行桩位复核。

(3)桩机就位操作振动沉管桩机,使套管尖插在测设好的标桩上并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

(4)振动沉管开动振动器,利用锤重及沉管自重徐徐静压1~2m后开动振动锤振动下沉,每下沉0.5~1.0m,留振5~10s,直至设计深度。

施工中注意调整桩机塔架,使桩管与地面保持垂直。

(5)管内灌入碎石沉管至设计标高后,人工配合桩机由上部送料斗投入一定量的碎石。

每次加料量一般为1m堆高的填料。

(6)振动拨管投料后,开动振动器,在原地留振10s后,即边振动边拨管,拨管速度控制在1.0~1.5m/min,每次拔管高度0.5~1.0m,随振动拨管套管尖活瓣打开,碎石进入桩孔。

反插深度0.3~0.5m,并停拔振动5~10s。

(7)成桩重复以上(4)~(6)步骤,直至桩孔内填满碎石,拨出套管,桩架移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成桩后,及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测。

8.质量标准与检验8.1质量标准(1) 使用的桩体材料必须进行检验,保证使用不易风化的干净碎石等性能稳定的硬质材料,其粒径满足设计要求,含泥量不大于5%。

土工格栅采用经编双向100100土工格栅,双向经编土工格栅(GS100100)技术标准:极限抗拉强度≥100kN/m,纵向标称抗拉强度伸长率≤13%,横向标称抗拉强度伸长率≤13%,纵、横向2%伸长率时的拉伸强度≥35kN/m;纵、横向5%伸长率时的拉伸强度≥70kN/m。

(2)成桩工艺试验正式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如拔管速度、每次拔管高度、压管次数和时间、电机工作电流、填充量等。

(3)控制桩位正式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绘制加固区桩位布置图,将碎石桩位置用白灰放线,桩中心用小彩旗或木桩标示。

位置必须准确,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并进行桩位复核。

(4)控制桩长在桩管上设深度控制线,有专职旁站人员检查施工中是否达到此控制标高。

(5)桩体垂直度在桩管上安装铅垂球,使桩管与地面垂直,严格控制桩体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

(6)桩身密实度①振动法施工时严格控制拔管高度、拔管速度、压管次数和时间。

②检查实际灌碎石量,当碎石灌入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在原位将桩打入,补充灌碎石后复打一次,或在旁边补桩。

③抽样进行重型动力触探检验桩身密实度。

8.2 质量检验(1)碎石桩质量检验内容包括桩体密实度,复合地基承载力、桩间土密实度。

(2)碎石桩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段时间后方可进行质量检验,对粉质粘土间隔28天,对粉土、粉砂间隔21天,对细砂不宜少于7天。

(3)桩身密实度采用重型动力触探(N63.5)进行随机检验,自桩顶以下2m开始记录,要求N63.5大于10击,检验数量为碎石桩数量的2%,且每批次不少于3根。

碎石桩处理的可液化地基,在检验桩身的同时采用标准贯入法对桩间土进行检验,地面1.0m以下应满足非液化土层的判定标准,检验数量为碎石桩数量的2%,且每批次不少于3点,检验位置应放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中心。

(4)碎石桩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单桩平板荷载试验,检验数量为碎石桩数量的2‰,且每批次不少于3根。

9.施工注意事项(1)振动沉管法施工应根据沉管和挤密情况,严格控制填料量、拔管速度、压管次数和时间、电机工作电流等,保证桩体连续、均匀、密实。

(2)当实际灌碎石量没有达到设计用量要求时,应在原位将桩管打入,补充灌碎石后复打一次,或在旁边补桩1根。

桩体在施工中必须确保连续、密实。

(3)施工时,桩位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3倍套管外径,套管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

桩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值。

桩长应符合设计桩底高程要求,并按设计要求桩底进入砂层或相对硬层不小于0.5m。

(4)砂土和粉土地基中以挤密为主的碎石桩,应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施工,中间的桩宜间隔(跳打)施工;在软弱粘土地基中,碎石桩宜从中间向外围或隔排施工;在已有建筑物附近,应背离其方向进行。

(5)碎石桩施工后,应将地表以下的松散土层振动密实后铺设、压实碎石垫层,碎石垫层的压实标准与其所在路基的相应部位的本体压实标准相同,即分别按基床底层、基床以下或填高大于10m的高填方全按基床底层压实标准执行。

(6)碎石桩经检测合格后,铺设0.2m厚碎石垫层及0.05m厚中粗砂垫层,碾压密实后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必须拉平拉直,幅与幅之间秘帖排放,路堤坡脚处反折2m,然后在于其上铺0.05m厚中粗砂垫层和0.2m 厚碎石垫层,轻型机械碾压密实后再施工其上填土,只有当上覆填土厚度大于0.6m后,方能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

(7)施工前应认真核查地质资料,在核查或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

(8)施工过程中应确保临近的既有线运营安全,如施工场地距离既有线等建筑物较近,施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倾倒措施,并加强既有线变形监测,一旦发现过大变形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研究解决方案,待确定解决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切实保证既有线运营和人员机具安全。

同时注意环境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