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城市的发展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学活动】自学任务:读教材60-62页,独立完成下列填空(明确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
它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_,其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______。
4、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和规模较大的______。
5、读课本第60---61页三幅图片,结合课本60—62页文字完成下表6、(61页活动题1)城市聚落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措施是什么?7、聚落的形成过程中先有聚落,后有聚落。
仔细观看62页活动题2,了解其演变过程。
归纳总结: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土壤、水源、适于耕作;②丰富;③交通。
自学诊断: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C.有的集中,有的分散D.聚落内多农田景观3、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A.农村B.牧村 C.渔村D北京中关村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A.竹楼B.冰屋C.四合院 D.窑洞5、在下图甲、乙、丙、丁四村中,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A. 甲村B. 乙村C. 丙村D. 丁村《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训练案1. 下列有关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聚落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B. 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C.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聚落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D. 聚落多建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2.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A. 山地崎岖B.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C. 地形平坦D. 交通便利3.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A. 水源充足B. 交通便利C. 自然资源丰富D. 崎岖山地4.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 高山、荒漠B. 肥沃的平原C. 丰富的资源D. 便利的交通5.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①地形平坦②热带地区③土壤肥沃④沙漠地区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在下图甲、乙、丙、丁四村中,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达标测试1.有关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乡村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B. 城市基本上都分布于空气流通,少受严寒和酷暑侵袭的地方C. 聚落多分布在降水多的雨林地区D. 城市的分布对于气候和水源等自然因素存在要求,对地形则不存在要求2.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A. 高原、山地地区B. 荒漠地区C.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D. 热带雨林地区3.下列地区中有利聚落形成的是()A. 地形崎岖、资源贫乏B.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C. 交通闭塞、通讯不畅D. 人口稀少、资源贫乏4.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A. 农村 B. 牧村 C. 林场 D. 渔村5.下列描述的区域中,不利于聚落形成发展的是()A. 水陆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B. 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C. 空气清新的山地丘陵地区D.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一定有聚落B.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定为居民点C. 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民居建筑的代表D. 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发展的作用不如人文环境的作用重要7. 下图是中纬度的某地区,仅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考虑,四地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8.读下图完成(1)图中聚落在分布上主要特点是。
(2)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判断理由是。
《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答案训练案1-5CADA C 6、甲村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
达标测试1-5ACBBC 6-7BA8(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2)④河流干流与支流的汇合处,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此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腹地广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世界的聚落》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3、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学习重点、难点】1、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自学活动】自学任务一:读教材6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题目(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7.许多乡村民居都体现了当地的_ _____习俗和___ ___特点。
8.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
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又与居民的密切联系。
9.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窗户,屋顶;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门窗。
归纳总结:1、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土壤、水源、资源、气候、交通的地区。
2、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学任务二:阅读教材64-65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题目(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世界文化遗产如:历史悠久的、古镇、,以及古代的、、和陵墓等。
1、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基本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2、保护文化遗产应控制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3、完成65页活动题。
自学诊断1、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民居是竹楼,这种民居的特点是,这与当地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当地气候特点是。
2、古老的聚落里有很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A它能适应当地环境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D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训练案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请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1.民居类型与地区对应不正确的是()A甲——东南亚B乙——我国黄土高原C丙——西欧D丁——我国北方地区2.与“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平原地区”环境相适应的民居是()A.甲B.乙C.丙D.丁3.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4、连线题A.东南亚地区①四合院B.北极地区②厚墙小窗的房屋C.黄土高原③水城D.威尼斯④高架屋E.北京⑤冰屋F.西亚地区⑥窑洞达标测试1. 下列有关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聚落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B. 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C.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聚落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D. 聚落多建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2.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A. 山地崎岖 B.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C. 地形平坦D. 交通便利3.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
下列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湿热特点的是()A. B.C. D.4.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A. 水源充足B. 交通便利C. 自然资源丰富D. 崎岖山地5.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 高山、荒漠B. 肥沃的平原C. 丰富的资源D. 便利的交通6. 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中,属于中国的是()A. 威尼斯城B. 平遥古城C. 雅典卫城D. 梵蒂冈城7.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①地形平坦②热带地区③土壤肥沃④沙漠地区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8、对于聚落的发展,应持的观点是()A. 改善居住环境,发展新聚落,代替所有老聚落B. 城市里年代久远的民居,一律拆除,农村的则相反C. 在发展新聚落的同时,保护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D. 传统民居代表特定时期的经济、文化等特点,一律保护9、下列不属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工作B. 气候C. 资源D. 地形10、同学们在外出旅游时发现有破坏自然景观的现象应怎么做呢?训练案:1C 2D 3D 4略达标测试1C 2A 3D 4D 5A 6B 8C 9A 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