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4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其主要特点是A. 居民点集中B. 交通交件要好C. 环境状况要好D. 人口密度要大2.一位游客这样介绍他的家乡:“我们居住木屋,常穿毛皮服装,出门经常坐狗拉雪橇。
”这位游客最有可能来自()A. 阿拉伯半岛B. 朝鲜半岛C. 印度尼西亚群岛D. 西伯利亚北部3.北京的传统民居是()A. 竹楼B. 蒙古包C. 碉房D. 四合院4.北京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居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下列地区与相应的民居正确的是()A. 北方地区-竹楼B. 南方地区-蒙古包C. 青藏地区-碉房D. 西北地区-四合院5.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A. 高架屋B. 四合院C. 竹楼D. 蒙古包6.聚落的基本类型是()A. 平原和山区B. 农村和渔村C. 乡村和城市D. 森林和草原7.西双版纳民居建筑的代表是()A. 冰屋B. 竹楼C. 窑洞D. 四合院8.下列民居与分布地区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 两面坡式民居﹣南方地区B. 四合院﹣湘西少数民族C. 帐篷、蒙古包﹣黄土高原D. 吊脚楼﹣西北地区9.读我国甲、乙两地地理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聚落只是人们居住的场所B. 聚落只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C. 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D. 乡村聚落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2)甲最有可能是()A. 江苏南部地区的景观B. 西北地区的景观C. 东北平原地区的景观D. 西藏地区的景观(3)乙最有可能是()A. 四川盆地地区的景观B. 江南丘陵地区的景观C. 黄土高原地区的景观D. 云贵高原地区的景观10.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针对图中建筑物的特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防寒保暖②通风散热③防潮防湿④防沙防风.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11.北京的古老民居—四合院,记录的政治文化信息是:A. 当地的气候特点B. 当地当时的经济水平C. 当地的地形特点D. 封建时代多代同居的家庭关系12.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江门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其主要目的是()A. 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 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 节省建筑材料D. 便于行人避雨、遮阳1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A. 在大圣塔上刻写“某某到此一游”B. 茅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C. 宝华山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 商贩在颜真卿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二、填空题14.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15.人们集中的生活在一起就形成________ ,有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种形式.16.根据下列材料,思考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材料一:新疆地区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广大沙漠地区人烟稀少.材料二:我国大庆地区原来荒草丛生,自从开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的城市.材料三:深圳原来是个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受政策扶持得以迅速发展为窗口城市.材料四:山区中的城市一般呈条带状分布而且规模较小.材料一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材料二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材料三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材料四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7.随着________ 的增长和社会的________ ,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________1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三、综合题19.房屋的建筑形式与当地气候、地形有什么关系?(1)黄土高原的窑洞(2)湘西的吊脚楼(3)北京的四合院(4)甘肃的土墙平顶屋(5)绍兴的砖墙斜顶房.20.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便于搬迁,且外形对大风较强抵御能力的民居是()。
A. 冰屋B. 蒙古包C. 吊脚楼D. 窑洞(2)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建在山区的民居是()。
A. 吊脚楼B. 蒙古包C. 冰屋D. 窑洞21.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表示________聚落,图中乙表示________聚落.(2)下列哪些区域适合聚落的形成与发展________A. 热带雨林地区B. 温带河流沿岸的平原C. 沙漠地区D. 南极地区(3)下列聚落中需要保护的是________A. 北京现代建筑群B. 意大利威尼斯水城C. 九台普通农村聚落D. 美国的别墅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比如交通阻塞、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城市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便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故选C.2.【答案】D【解析】【分析】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冰雪覆盖。
当地的雅库特人住木屋,穿毛皮服装,出门用狗拉雪橇,是为了适应当地严寒,多冰雪的环境。
西亚的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东亚的朝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故选:D。
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点评】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要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答案】D【解析】【分析】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北京四合院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北京四合院规模小的只有一院,多数有前(外)后(内)二院.外院横长,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进入大门,迎面在外院东厢房的山墙上筑砖影壁一座,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由此西转进入外院.大门之西正对民居中轴的南房称“倒座”,作客房,外院还有男仆室及厨、厕;由外院通过一座垂花门式的中门进入方阔的内院,即全宅主院.4.【答案】C【解析】【分析】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影响很大,北京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居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北京的民居是四合院;内蒙古地区主要是蒙古包,西南地区是竹楼,青藏地区是碉房。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各地理区域的民居,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解析】【答案】解: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四合院.故选:B.【点评】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6.【答案】C【解析】【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故选项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形式不同,景观特色不同.7.【答案】B【解析】【分析】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热带地区,典型建筑形式为竹楼;冰屋为寒冷的东北地区的建筑;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代表;四合院是我国华北的古代建筑形式,反映的是华北地区的景观。
【点评】一个地方的建筑形式能反映其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结合不同地方的自然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可较好认识、理解。
8.【答案】A【解析】【分析】湘西少数民族居住的炎热多雨地区,人们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吊脚楼;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内蒙古草原上,由于游牧方式,人们就居住在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的蒙古包里;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为了便于雨水快速下泄,当地民居多为两面坡式民居,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9.【答案】(1)D(2)A(3)C【解析】【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1)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一般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
所以正确的是D。
(2)甲图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南方地区的景观,因为从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降水丰富,江苏南部位于南方地区。
所以选A。
(3)乙地的窑洞是黄土高原的景观,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最厚的地区,黄土具有直立性,冬暖夏凉,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
故选C。
10.【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该地典型的民居是高脚屋,它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分两层,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该种房屋通风散热性,防潮防湿性极好,非常适宜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故选:B.11.【答案】D【解析】【分析】北京四合院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体现封建时代多代同居的家庭关系,故D描述正确。
从当地气候、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四合院的政治文化信息不符,故A、B、C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特色民居四合院的文化内涵,掌握特色民居形成的政治文化背景。
12.【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目可和,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江门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全年降水丰富,气温高,这样便于行人避雨、遮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民居飞影响,理解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