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讲 生态系统

第4讲 生态系统

第4讲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它所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大气圈的下部、水圈、岩石圈的上部。

(2)生态系统的类型①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②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成分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大气、水、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称为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两者同时进行,不可分割。

能量流动从绿色植物开始,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逐渐递减。

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34.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这种调节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相反,生物种类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稳定性越低。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5【例1】(2008·浙江衢州)《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这段话所反映的食物链是()A.蝉→螳螂→黄雀B.树→蝉→螳螂→黄雀C.黄雀→螳螂→树D.黄雀→螳螂→蝉→树【精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从题中不难发现,“蝉高居悲呜饮露”,知露是蝉的食物,“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知蝉是螳螂的食物,“黄雀在其(螳螂)傍也”,知螳螂是黄雀的食物。

串起来便是树→蝉→螳螂→黄雀。

【解答】B【失分警示】本题易错选A。

关键是要充分掌握食物链的概念,每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即植物)开始。

【拓展延伸】“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树叶→蝉→螳螂→黄雀。

【例2】(2008·浙江温州)楠溪江水网密布,流水通畅,是瓯江最大的支流。

楠溪江风景区溪水环山,生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整个风景区属于一个(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精析】从题中描述的“溪水环山”可知,该风景区有水和土壤,当然作为自然风景区肯定还有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又从题中“生物种类繁多”可知该风景区还有各种生物因素。

于是由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解答】生态系统【失分警示】解答本题时,容易出现由于强调“生物种类繁多”而忽略非生物因素造成错选“群落”的结果。

所以在解类似的题时应充分利用题中的文字信息,找出相应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即可判断出这是一个生态系统。

当然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概念也应该具有辨析能力。

【归纳整理】种群:是生活在一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

【例3】(2009·浙江湖州)地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她的一切,她为我们提供食物,为我们提供能源。

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平衡,造成了“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

(1)我们食物中的有机物是植物通过(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制造的。

(2)地层中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来,并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流动因此“打破了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平衡”这句话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

【精析】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物质等,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生物群落与它所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大气圈的下部、水圈、岩石圈的上部。

【解答】(1)光合作用(2)生物圈【归纳整理】生态系统的组成分为“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两部分,其中,无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生物群落反作用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凉的裸地变为水草丰美的绿洲。

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紧密联系,这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模拟预测训练基础闯关题组1.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A.阳光、温度B.空气、温度C.水分、土壤D.花粉、病毒2.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活着许多水生、陆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园内河流交汇,鸟语花香,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

该湿地公园属于()A.种群 B 生态系统C.群落D.生物圈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A.生态关系B.食物关系C.物质关系D.能量关系4.嘉兴南湖经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属于南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A.湖中的细菌与真菌B.照射到湖中的阳光C.巳湖中的南湖菱D.湖中的鲫鱼5.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A.少量增加B.富集C.减少D.不变6()A.a B.b C.c D.d7.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下列关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中,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A.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B.用作食用菌的培养基C.就地焚烧D.用于生产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塑料8.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小麦B.鼠C.鼬D.鹰9.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需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没有消费者C.分解者很少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10.中共湖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将湖州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

其“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含义是()A.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临近太湖的大城市B.人与太湖和谐相处的大城市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临近太湖的大城市D.人与生物和谐相处的临近太湖的大城市11.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为了保护沿途的高原冻土生态系统,在建设中十分重视对冻土植被的保护,施工中要将草皮剥离后单独堆放并养护,待土建工程完成后再将草皮覆盖到裸露地面,建成后又带走所有的建筑、生活垃圾。

这是因为高原冻土生态系统()A.光照不足B.没有分解者C.没有消费者D.自动调节能力弱12.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A .蝉→螳螂→鹰B .草→鹰→兔C .草→兔→鹰D .草→兔→鹰13.右图是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的示意图,生产者和分解者分别是图中的( )A .甲和丙B .乙和丙C .甲和乙D 丙和甲14. 2007年4月,沙尘暴第一次登陆宁波。

沙尘暴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大量草地荒漠化造成的。

以下措施对防治草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 )A .重视植树造林B .实施退耕还草C .发展生态农业D .增加放牧数量15.许多同学都设计制作过各种小生态瓶。

评价其设计制作的水平,主要标准应该是 ( )A .生态瓶维持稳定的时间长短B .生态瓶中生物数量的多少C .生态瓶中有机物的积累速度D .整个生态瓶的美观程度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下。

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 )17.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

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的生产者是浮游动物B .小鱼→大鱼是湿地中的一条食物链C .湿地中的所有鱼类是一个生物种群D .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8.如图是某市空气固体污染物浓度的等值线图(类似于等高线地形图)。

据图判断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19.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 能力,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强有弱,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种类 ,这种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不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种限度生态就会被破坏。

20.生活小窍门:在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内投放几只田螺,可以减少换水次数。

原来软体动物田螺能把金鱼的排泄物吃得一干二净,起到净水作用;田螺的排泄物含有肥水成分,使水草长得更好;水草既能供金鱼食用,还能产生氧气,为金鱼的生存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1)鱼缸中金鱼、田螺、水草等所有的生物可以称为一个 。

(2)田螺的加入使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增强。

21.在与水平面成15º角的倾斜木板上,分别铺上5cm 厚的有草皮土壤和无草皮土壤,用洒水壶取等量的水以同样的方式淋浇,如右图所示。

(1)实验表明:裸地的水土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可知 对土壤有保护作用;(2)请你提出一条治理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 。

22.右图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绿色植物、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三者生物体内的化学能如何变化? 。

(2)生物体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图中生物体内所含能量最少的是 。

(3)在生物群落内部,物质和能量流动是沿着 和 进行的。

23.右图所示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解。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须鲸称为一个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海藻属于 。

A B CD(3)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能力提升题组24.下列生物和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都有适应任何生活环境的能力B.每个生物个体是其他生物的环境因素C.生物只有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阳光、大气、水、土壤25.红色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有捕食田鼠,因此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继而影响土蜂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

这个事实说明()A.通过一条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C.通过一条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助关系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26.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简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D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B、C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A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C.若D为二氧化碳,则碳元素在②③④⑤过程中均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D.①过程中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②⑤过程中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27.右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28.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两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