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毒ppt课件

梅毒ppt课件

• 梅毒扁平湿疣与尖锐湿疣后者疣状赘生物呈菜花状或 乳头状隆起,基底较细,呈淡红色,梅毒血清反应阴 性。
首选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按驱梅方案实施。中医药治疗梅毒一 般作为驱梅治疗中的辅助疗法。
肝经湿热证 血热蕴毒证
内治
毒结筋骨证
肝肾亏损证
辨证论治
外治
心肾亏虚证
其他疗法
西医治疗
• 加强梅毒危害及其防治常识的宣传教育。 • 严禁卖淫、嫖娼,对旅馆、浴池、游泳池等公 共场所加强卫生管理和性病监测。 • 做好孕妇胎前检查工作,对梅毒患者要避孕, 或及早中止妊娠。 • 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 疗。 • 坚持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建立随访追 踪制度。 • 夫妇双方共同治疗。
本节完
主要表现为疳疮(硬下疳),常发生在外生殖器部位, 男性多发生在阴茎的包皮、冠状沟、系带或龟头上, 同性恋男性常见于肛门部或直肠;女性多在大小阴 唇或宫颈上。
初为丘疹或浸润性红斑,继之轻度糜烂或成浅表性 溃疡,其上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或覆盖灰色薄痂, 边缘隆起,边缘及基底部呈软骨样硬度,无痛无痒, 直径1~2 cm,圆形,呈牛肉色,局部淋巴结肿大。 (图)
一 期 梅 毒
二 期 梅 毒
三 期 梅 毒
潜 伏 梅 毒
胎 传 梅 毒
•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或蛋白印迹试验 阳性,均有利于诊断。 • 聚合酶链反应检查梅毒螺旋体核糖核酸阳性,或 取自硬下疳、病损皮肤、黏膜损害的表面分泌物、 肿大的淋巴结穿刺液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查到梅毒 螺旋体,均可确诊。
• 硬下疳与软下疳后者病原菌为杜克雷嗜血杆菌,潜伏 期短,发病急,炎症明显,基底柔软,溃疡较深,表 面有脓性分泌物,疼痛剧烈,常多发。 • 梅毒玫瑰疹与风热疮(玫瑰糠疹)后者皮损为椭圆形, 红色或紫红色斑,其长轴与皮纹平行,附有糠状鳞屑, 常可见较大母斑,自觉瘙痒,淋巴结无肿大,梅毒血 清反应阴性。
主要表现为杨梅疮,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 硬下疳出现后6~8周。早期症状有流感样综合征, 表现为头痛,恶寒,低热,食欲差,乏力,肌肉及 骨关节疼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继而出现皮肤黏膜 损害、骨损害、眼梅毒、神经梅毒等。 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 二期梅毒骨损害 二期眼梅毒 也可出现二期神经梅毒等。 (图)
• 2~4年后进入晚期,此期可为无症状的晚期隐性 梅毒。 • 如有复发,则可侵犯任何组织,如皮肤黏膜、神经 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重要脏器,受累组织内梅毒 螺旋体虽少,但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导致组织缺损 及功能障碍,成为三期梅毒。 • 孕妇患者,其病原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 导致胎传梅毒。
临床表现一般有不洁性交史,或性伴侣有梅毒病史。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全 身性、慢性的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 犯全身各组织与器官。
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可 造成骨骼及眼部、心血管、中枢神经系 统等多器官组织的病变。
中医文献中最早记载本病治疗的是 《岭南卫生方》。明代《本草纲目》 中用水银、土茯苓等治疗梅毒。明 代《霉疮秘录》指出本病由性交传 染,为世界最早使用砷剂治疗梅毒 的记载。
胎传梅毒是母体内的梅毒螺旋体由血液通过胎盘传 入到胎儿血液中,导致胎儿感染的梅毒。 (图) 早期胎传梅毒 晚期胎传梅毒
胎传潜伏梅毒
其特点是分布广泛、对称,自觉症状轻微,破坏性小, 传染性强。主要表现有下列几种:
皮损:可有斑疹(玫瑰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梅毒疹、毛囊疹, 脓疱疹、蛎壳状疹、溃疡疹等,这些损害可以单独或合并出现。 扁平湿疣:好发于肛门周围、外生殖器等皮肤互相摩擦和潮湿的 部位。稍高出皮面,界限清楚,表面湿烂,其颗粒密聚如菜花,覆 有灰白色薄膜.内含大量的梅毒螺旋体。 梅毒性白斑:好发于妇女的颈部、躯干、四肢、外阴及肛周。为 局限性色素脱失斑,可持续数月 梅毒性脱发:脱发呈虫蚀状。 黏膜损害:为黏膜红肿及糜烂,黏膜斑内含大量的梅毒螺旋体。
亦称晚期梅毒,主要表现为杨梅结毒。此期特点为 病程长,易复发,除皮肤黏膜损害外,常侵犯多个 脏器。(图) 三期皮肤梅毒损害
三期黏膜梅毒
三期骨梅毒 三期眼梅毒 三期心血管梅毒 三期神经梅毒、脑膜梅毒、脑血管梅毒及脊髓脑膜血 管梅毒和脑实质梅毒
梅毒未经治疗或用药剂量不足,无临床症状,血 清反应阳性,排除其他可引起血清反应阳性的疾 病存在,脑脊液正常,这类患者称为潜伏梅毒。 若感染期限在2年以内者称为早期潜伏梅毒。早期 潜伏梅毒随时可发生二期复发损害,有传染性; 病期在2年以上者称为晚期潜伏梅毒,少有复发, 少有传染性,但女性患者仍可经过胎盘而传给胎 儿,发生胎传梅毒。
可发生骨膜炎及关节炎,晚上和休息时疼痛 较重,白天及活动时较轻。多发生在四肢的 长骨和大关节,也可发生于骨髂肌的附着点, 如尺骨鹰嘴、髂骨嵴及乳突等处。
可发生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 炎和视网膜炎等。
多为局限性、孤立性、浸润性斑块或结节,发展缓慢, 破坏性大,愈后留有瘢痕。常见的有: 结节性梅毒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为豌豆大小铜 红色的结节,成群而不融合,呈环形、蛇形或星形,质 硬,可溃破,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 树胶样肿:先为无痛性皮下结节,继之中心软化溃 破,溃疡基底不平,为紫红色肉芽,分泌如树胶样黏稠 脓汁,持续数月至2年,愈后留下瘢痕。 近关节结节:为发生于肘、膝、髋等大关节附近的 皮下结节,对称发生,其表现无炎症,坚硬,压迫时稍 有痛感,无其他自觉症状,发展缓慢,不溃破,治疗后 可逐渐消失。
• 精化染毒指不洁性交传染,阴器直接感受淫秽邪 毒而致病。肝脉绕阴器循行,肾开窍于二阴。 • 气化染毒指非性交传染,如接触患者,接吻、授 乳、同厕、同寝、共食等而感受梅疮毒气。 • 胎传遗毒系父母患梅毒,• 梅毒螺旋体经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机体后即在侵入处 组织中繁殖,于外生殖器处形成硬下疳,成为一期梅 毒。 • 由于局部免疫反应,部分螺旋体被消灭,局部损害逐 渐消退,成为一期潜伏梅毒。 • 硬下疳消退后约6周,潜伏的螺旋体大量繁殖,进入血 液循环,侵入多种组织内,全身皮肤黏膜广泛出现梅 毒疹,成为二期梅毒。 • 当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时,未被消灭前螺旋体仍然可以 引起皮损的再发,成为二期复发性梅毒。 • 一、二期梅毒统称为早期梅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