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跌宕(dang)四声孝悌(di)四声贻笑大方(yi)二声B.富庶(shu)四声友谊(yi )四声黑白相间(jian)四声C.愉快(yu)二声辍学(chuo )四声令人发指(fa)一声D.校对(xiao)四声棱角(leng)二声栩栩如生(xu)三声答案:B 孝悌(tì)令人发(fà)指校(jiào)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喝彩筹码越俎代庖B.炫目蝉联言简意赅C.报复涵养耳提面命D.秘诀福祉心旷神怡答案:都正确,是否题有错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国家有关部门的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弃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2.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工作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逃。
3.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先进的栽培技术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
A.监测私自虽然B.监控擅自虽然C.监测擅自即使D.监控私自即使答案C 分析:“监测”与“监控”两个词语都有“监视”的意思,但“监测”的词义侧重在“测”,是监督、测量;“监控”的词义侧重在“控”,是监督、控制。
“监控”显然与句意不合,故应为“监测”。
“私自”侧重于“背着组织,私下里”,“擅自”则侧重于自作主张。
从语境看,“擅自”与前面的“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搭配更恰当,排除A、D。
第③句“充斥”与“充溢”都有“充满”义,但“充斥”的感情色彩含“厌恶”意,故用“充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加点字:改弦更张B.公司工会准备组织员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老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搞生态自助游。
加点字:推波助澜C.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的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加点字:不可名状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加点字:釜底抽薪答案B: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其扩大影响。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词)。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几个成语,除“一孔之见”可能学生稍感陌生之外,“改弦更张”“推波助澜”和“釜底抽薪”都是常见成语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虾,甲鱼,牛蛙等。
B.此次参加女乒乓球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C.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答案:C 分析:A“水产品”包括虾、甲鱼 B“平均”和“以上”矛盾D否定适当,应改为“谁能否认这不是”6.填在下面语段中横线上最合适的一项是某校邀请着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着,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A.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B.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的骄傲答案:A 考查语言的得体、连贯。
D项后一分句范围过大,C项从句意上看不如A项与上文衔接紧密,B项“敝校”是谦词,用来介绍贵宾来访不合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7-10题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正确的是A.河东凶亦然凶:不吉祥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C.直不百步耳直:只是D.谷不可胜食也胜:尽答案:A 凶:收成不好,荒年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其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是A.尽心焉耳矣尽心B.移其粟于河内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望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答案:A 河内:黄河以内无望:不要希望养生:供养活着的人9.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请以战喻以斧斤以时入山林以则移其民于河东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A.两个“以”相同,两个“于”也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于”不相同C.两个“以”不相同,两个“于”也不相同D.两个“以”不相同,两个“于”相同答案:C “以”分别是用和按照的意思“于”分别是到和在10.“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是A.七十岁的人能穿丝帛能吃肉,老百姓不受饥寒,这样却不做王的,不知有没有这种情况B.七十岁的人能穿丝帛能吃肉,老百姓不受饥寒,这样却不做王的,没有这种情况C.七十岁的人穿衣穿帛能吃肉,老百姓不受饥寒,这样却不做王的,不知有没有这种情况D.七十岁的人穿衣穿帛能吃肉,老百姓不受饥寒,这样却不做王的,没有这种情况答案:B “衣帛”指的是穿丝帛二.名句填空11.所谓伊人,《诗经.蒹葭》12.今两虎共斗,(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13.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4.,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15.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6.,环佩空归夜月魂。
(杜甫《咏怀古迹》)1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则游者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8.,水波不兴。
(苏轼《赤壁赋》)19.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20.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在水一方其势不俱生鸟倦飞而知还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画图省识春风面险以远清风徐来留取丹心照汗青小桥流水人家三.阅读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释:1绿绮:古代名琴 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2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案:2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恣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对第四联“不觉碧三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2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补充赏析: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感受上,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了自己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和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注解】⑴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绿绮:琴名。
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
⑵峨嵋:山名,在今四川省峨嵋县。
⑶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⑷万壑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⑸“客心”句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
客:诗人自称。
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
”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⑹余响:指琴的余音。
霜钟:指钟声。
《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这句诗是说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⑺“碧山”句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⑻秋云:秋天的云彩。
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3-26题。
留得青山在吴钟麟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
1957年我就读于华东师大,在钱谷融教授《论文学是人学》的研讨会场,钱教授致开场白:“有位先生原有妻室,社交中又认识了某女士,他很苦恼,尽管爱她,却不敢挽着她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
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
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会场笑声一片。
主持人是施教授,他说:“钱老师的大作很精彩,可惜我没拜读完,”我纳闷,怎么这样说?“而钱老师的开场白更精彩,讲了个三角恋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拿出讨论三角恋爱的热情来研讨论文。
开始吧!”会场像炸开了锅。
这是初识风采。
我们文学社请施教授指导小说创作,他开口就一个字:“抄。
”大家傻了,他还引经据典:“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大家更傻了:这不是误导吗?不仅如此,他还现身说法教我们如何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我熟悉东欧文学,就头抄波兰,手抄罗马尼亚,脚抄匈牙利,谁能认出来!”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不过颇觉有趣。
他见大家目瞪口呆,话锋一转:“大家练毛笔一定写过描红,要按笔顺涂满框框,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
我说匈牙利什么的,意思是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
”听罢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
施教授后来教我们明清文学,可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久久不解:“我叫施蛰存,就是鲁迅鲁老夫子所骂的‘洋场恶少’是也,听我的课要用批判眼光,小心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