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高中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5.5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3沪科

2017高中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5.5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3沪科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特点 1、植物生长具有 向光 性; 2、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胚芽鞘的尖端 ; 3、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胚芽鞘的尖端 ; 4、向光弯曲的部位是 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 ; 5、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由 上部向下部 (方向)运输 6、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 侧多 于 向光 侧; 7、生长素合成 不需要 光; 8、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 促进 作用。
生长。
1.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植物向光性研究
1926年,温特的实验
1.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植物向光性研究
1928年,温特的实验
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
结论或推测
结论:
1、2、4组比较:
化学物质可以由胚芽鞘上部运 输到下部,并促进生长。
2、3、4组比较:
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化学物质 多的一侧生长的速度比少的一 侧快。
⑵在单侧光照射下,直立生长的是____C____。 ⑶不生长不弯曲的是___B____。
思考:
⑷生长素的产生一定需要光吗?你认为哪组实验可以加以 说明? 不需要 C
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特点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 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
形态学 上端
形态学 下端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什么是植物激素?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 物,就统称为植物激素。
天然的植物激素有哪些?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促进植物生长、细胞伸长、分裂和分化
脱落酸、乙烯 抑制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促进果实成熟、衰老
3. 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 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 促进插枝生根: 例:下图表示4根月季枝条,将它们扦插后,相同条件
下哪根枝条最易成活,且其下端生出根最多的是( C )
(2) 促进果实的发育:
例2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果 受精极核 胚乳 种 实
子 受精卵 胚
促进果实的发育
例2:下图表示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 鞘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
芽鞘的生长状况是( D )
A 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 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 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 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第二部分
知识回顾
1.达尔文父子实验的结论 感光部位: 胚芽鞘尖端 弯曲部位: 尖端下面一段
胚芽鞘的尖端细胞受光照
后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
作为化学信号从尖端传递到下
部,影响下部细胞的生长,导
致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的细胞
C
D
生长不均匀。
1.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植物向光性研究
1913年,杰逊的实验
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
结论或推测
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 生某种物质,并能从 尖端运输到下部,促 进胚芽鞘下面部分的


促根

A
B
0
抑 制
⑵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影响
不同 根>芽>茎
------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_根____
一段 时间后
顶端优势
雪松
水杉
这些树木的生长形态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你能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
顶端优势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 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原因:
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 侧芽积累起来,这样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高被抑制生长, 而顶芽优先生长。
精子
受精卵
卵细胞
种子的胚
此发育过程中产生大量生长素
化学物质——生长素
1.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植物向光性研究
1934年,郭葛的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结论或推测
从一些植物 这些物质的
中分离促进 分子结构与
生长的物质, 吲哚乙酸相
进行鉴定

1.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植物向光性研究
1934年,郭葛的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结论或推测
从一些植物 这些物质的
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分裂、分化;
促进侧根形成、果实发育、顶端优势; 抑制花和果实的脱落等。
顶端优势
2. 植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生长素调节特点: 含量少,作用显著
2. 植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生长素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促 进
0
mol/L
抑 制
⑴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同一器官影响不同,即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过高浓度会使植物受 害、死亡。
单侧光
生长素分布 不均匀
向光一侧少 背光一侧多
原因:
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 向下运输,受单侧光影响使 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 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导 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细胞的生长 (伸长)速度
不均匀
弯向光源生长
向光一侧慢 背光一侧快
1.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植物向光性研究
关于实验的几个结论
中分离促进 分子结构与
生长的物质, 吲哚乙酸相
进行鉴定

结论:吲哚乙酸具 有促进植物生长的 作用,取名为生长 素。
演示实验:小麦胚芽鞘的向光弯曲
演示实验:小麦胚芽鞘的向光弯曲
光 A BC

ABC
1 --2天
实验组别 处理方法
A
不处理
B
去尖端
C
戴小帽
预测:
⑴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处生长的是____A____。
2.杰逊实验和温特实验结论 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并从尖端运输到下部
3.郭葛的实验: 提取生长素,并鉴定出其结构为吲哚乙酸
2. 植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生长素产生部位:
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分生组织,如胚 芽鞘尖端、茎尖、嫩叶、根尖、发育中的种子等。
分布:分布很广,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一6
一9
向日葵
——

向 光植 弯物
光 性
曲在现照
象射
。下


一春 枝色 红关 杏不 出住 墙 来
1.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植物向光性研究
1880年,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
推测
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的部位, 弯曲发生在尖端以下的部位。
A
B 胚芽鞘 假说:
思考—你知道顶端优势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吗? 棉花摘心、果树修剪等。
例1.将四株长势相似具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
行下列处理,其中侧芽能发育成枝条的是( A )
A 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 B 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C 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 D 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琼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