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人安全通道防护棚施工方案正式版

行人安全通道防护棚施工方案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行人安全通道防护棚施工方案正式版行人安全通道防护棚施工方案正式版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普通脚手架安全技术规定的通知》沪建安(87)第525号文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二、工程概况中山西路以南,天山路以东房屋拆除工程,凡是沿街面拆除工程,街面人行道必须搭设行人安全通道防护棚,防止高空坠落物造成安全事故,并能对施工区域围档封闭隔离作用。

三、落地行人安全通道防护棚搭设设计1、本工程中山西路(靠天山路)开始以南至桑拿会所、日本料理止。

天山路(靠中山西路)以东开始至川香园止必须搭设落地行人安全通道防护棚,通道防护棚采用毛竹搭设,落地行人安全通道防护棚搭设高度3米,宽度2米~4米;2、落地行人安全通道防护棚,立杆采用单立管,立杆间距:1.8米,立杆横距(跨度):2米~4米,防护棚搭设高度:3米。

立杆底部采用木垫板(200×200×50㎜),立杆距垫板200㎜处设置纵向扫地杆,纵向水平杆(大横杆)间距:1.8米,防护棚上下二层间距:0.60米;3、防护棚上下二层櫊栅间距:0.60米,搁栅采用毛竹,搁栅间距:0.30米,搁栅采用竹蔑与横向水平杆绑扎牢,上下二层间距0.60米,上层满铺木模板(1.8㎝厚胶合板),木模板下面铺设密目网封闭严密、平正,木模板四边打洞采用18号铅丝双股与搁栅绑扎牢固,下层满铺竹笆板,竹笆板下面满铺密目网封闭严密、平正,竹笆板四角采用18号铅丝双股与搁栅绑扎牢;4、防护棚纵向必须设置剪刀撑加固,剪刀撑搭设不小于4跨,不小于6米,剪刀撑纵向(水平向)连续设置,竖向连续到顶,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不小于45度,不大于60度,剪刀撑一端抵在垫板上,另一端与立杆、水平杆绑扎牢固;防护棚横向(跨度)水平杆采用斜杆进行加固参照例图。

5、防护棚顶部四周采用1.2米高防护栏杆加竹笆板封闭隔离,防护棚内侧底部采用1.8米高防护栏杆上、中、下三道,上杆高1.8米,中杆居中,下杆距地200㎜采用竹笆板满封闭加密目网(防护棚内侧上下)满铺全封闭,防护隔离。

四、安全通道防护棚搭设(一)施工准备1、防护棚搭设作业人员(架子工)必须经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技术考核管理规则》培训考核合格,体检合格者才能持证上岗;2、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安全检查验收制度和专人维修保护制度,基础未经验收,不准搭设防护棚,验收记录应存档,使用不合格和未经验收的防护棚,要按违章指挥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3、材料准备:(1)必须建立健全材料采购,进场和搭设前的检查验收制度,落实责任制,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2)毛竹各类杆件有效部分的直径不得小于:小横杆7.5㎝,立杆、大横杆、剪刀撑、顶撑、抛撑、搁栅6㎝,扶手栏杆5㎝;(3)不准使用青嫩、枯脆、白麻和虫蛀的竹杆,小横杆、顶撑的裂缝达二节,长杆裂缝达四节的,不准使用;(4)竹蔑宜采用广蔑,不得使用断腰、霉点和大节疤的蔑料,采用铅丝绑扎的防护棚,铅丝的规格不得小于18号铅丝,并应双股并联捆扎;(5)单位工程各级负责人应按安全通道防护棚施工方案要求,安全技术措施逐级向搭设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6)经检查验收的竹杆应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积水;(7)搭设场地清理地面杂物、平整、夯实搭设场地、浇捣厚100㎜标号30混凝土硬地坪,设置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

(二)搭设1、按防护棚立杆间距,立杆横距(跨度)要求进行定位放线。

2、铺设垫板注意以下事项:(1)垫板应准确地铺设在定位线上;(2)垫板必须铺平稳,不得悬空,垫板50厚×200×200㎜木垫板;3、杆件搭设防护棚搭设顺序如下:放置垫板→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附墙杆拉结→防护栏杆→剪刀撑→櫊栅→竹笆板→密目网……4、搭设立杆、顶撑、附墙拉结安全技术措施(1)防护棚立杆间距1.8米,立杆横距(跨度)2~4米,防护棚搭设高度:3米,立杆距木垫板200㎜处设置纵向扫地杆,采用蔑户与立杆捆扎牢固;(2)立杆接长采用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少于1.8米,必须绑扎四道铅丝或五道蔑户,立杆搭接必须错开设置,当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附墙拉结安装牢固后,方可拆除;(3)当搭设有附墙拉结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附墙拉结,立杆必须采用附墙拉结与建筑物可靠连接;(4)附墙杆拉结布置①首步附墙杆拉结,应在第一步纵、横向水平杆下方不大于300㎜立杆处,附墙杆采用毛竹一端与立杆绑扎牢,另一端与建筑物可靠连接;②附墙杆如无法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可以采用毛竹斜撑固定,斜撑一端与防护棚立杆绑扎,另一端与地桩绑扎牢固,斜撑与地面夹角45度~60度,地桩采用(Φ48×3.5㎜钢管)长度不少于1.7米,打入地下不少于1.50米。

③附墙杆拉结:竖向间距3.60米,水平间距5.40米(二步三跨)。

(5)防护棚立杆处必须设置顶撑:上下顶撑必须与小横杆抵紧(横向水平杆)垂直成线,落地顶撑必须抵紧在垫板上,每根顶撑和立杆的绑扎不得少于三道5、搭设纵向、横向水平杆、防护栏杆、搁栅、竹笆板安全技术措施。

(1)纵向水平杆(大横杆)设置在立杆内侧,纵向水平杆间距1.8米,采用蔑户与立杆绑扎牢固,横向水平杆紧贴纵向水平杆下方采用蔑户与内外立杆绑扎牢;(2)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1.8米,必须绑扎四道铅丝或五道蔑户,纵向水平杆接长点应交错布置;(3)防护棚内侧(施工区域)底部搭设安全防护栏杆,防护栏杆距垫板1.80米,上、中、下三道水平杆,上杆高度1.8米,中杆距地0.90米,下杆距地200㎜,铺设1.8米高竹笆板围护(满铺),竹笆板四角采用18号铅丝双股与水平杆绑扎牢,横平竖直。

防护棚内侧(施工区域)上下满铺密目网,密目网与水平杆、立杆绑扎牢,平整、垂直进行全封闭隔离;(4)横向水平杆(小横杆)间距1.80米,小横杆伸出立杆(内外)长度不少于300㎜,横向水平杆(跨度)与立杆采用蔑户绑扎牢固,并采用顶撑(落地顶撑)一端抵在垫板上,另一端与横向水平杆抵紧;(5)防护棚内外立杆与横向水平杆两端采用斜杆进行加固支撑,斜杆与地面夹角60度,斜杆一端抵紧垫板,另一端与立杆、横向水平杆(上下)连接到顶;(6)防护棚搁栅:上、下二层间距0.60米,搁栅间距0.30米。

上层搁栅上部采用木模板满铺,木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木模板四角打洞采用18号铅丝双股与搁栅绑扎牢,木模板下部采用密目网满铺、平整。

挺直。

下层搁栅上部采用竹笆板满铺,竹笆板四角采用18号铅丝双股与搁栅绑扎牢固,竹笆板下部满铺密目网,横平竖直。

6、搭设剪刀撑、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措施(1)剪刀撑应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剪刀撑采用斜杆组合成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不小于45度,不大于60度,剪刀撑纵向连续设置,竖向连续到顶,剪刀撑搭设不小于4跨,不小于6米;(2)剪刀撑接长应采用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1.8米,必须绑扎四道铅丝或五道蔑户,剪刀撑一端抵紧垫板,另一端与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等连接到顶;(3)防护棚顶部四周采用1.2米高防护栏杆上下二道,上杆高1.2米,下杆居中位置,下部设置高度不小于180㎜档脚板,防护栏杆内侧采用竹笆板围档全封闭,竹笆板四角采用18号铅丝双股与水平杆绑扎牢固,竹笆板铺设横平竖直。

五、行人安全通道防护棚检查和验收安全技术要求(一)杆件质量检查和验收1、各种杆件有效部分的直径不得小于规范标准要求;2、旧毛竹小横杆、顶撑的裂缝达两节,长杆裂缝达四节的,不准使用;3、不准使用青嫩、枯脆、白麻和虫蛀的竹杆;4、竹蔑宜采用新鲜广蔑,不得使用断腰、霉点和大节疤的蔑料;5、采用铅丝绑扎,铅丝的规格不得小于18号,并应双股并联绑扎;6、竹笆板宜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

(二)防护棚检查验收1、地基基础完工后及防护棚搭设前;2、搭设达到设计高度后;3、遇到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暴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4、停用超过一个月后。

(三)防护棚检查验收应根据下列技术要求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附墙杆拉结、支撑、门洞桁架等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绑扎是否松动;3、防护棚其立杆、水平杆、支撑、斜撑、剪刀撑等垂直度、偏差、沉降等检验方法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允许偏差表1项次项目技术要求容许偏差Δ(mm)示意图检查方法与工具1 地基基础表面坚实平整观察排水不积水垫板不晃动底座不滑动降沉-102 主柱垂直度最后验收垂直度偏差 Hmax=20m H/200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搭设中检查垂直度偏差的高度不同设计高度H时的允许偏差Δ(mm)20mH=2 H=10 H=20±7 ±50 ±1003 间距步中偏差柱距偏差排距偏差±20 ±50 ±20钢板尺4 纵向水平杆高差一根杆的两端±20水平仪或水平尺同跨内、外纵向水平杆高差±105 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偏差外伸 500mm ≤50钢板尺六、拆除拆除前必须完成以下准备工作:应全面检查防护棚的绑扎连接、附墙杆拉结、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拆除顺序,经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实施;拆除安全技术措施,应由施工单位工程负责人逐级进行技术交底;设置警戒区域安全防护,并有专人进行监护、专人指挥;应清理防护棚上杂物和地面障碍物。

拆除应符合以下要求:拆除防护棚顺序一般为:竹片笆→栏杆→剪刀撑→搁栅→纵横向水平杆→立杆……按自上而下、先装者后拆、后装者先拆逐步拆除,一步一清,不得采取上下同时作业,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边扣,由中间操作人员向下传递杆件。

所有附墙杆拉结应随防护棚逐层拆除,严禁先将附墙杆拉结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防护棚;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附墙杆拉结;当防护棚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毛竹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拆附墙拉结;卸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各杆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运至地面的杆件应按要求检查并分类堆放齐正、随码堆放,置于干燥通风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