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

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

浅谈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现在的音乐课,有些老师上得呆板单调,本来是兴趣盎然的课,却给他上成了学生们都不喜欢的课。

特别是农村中学更是如此,音乐老师上音乐课时就是简单的教唱几首歌,学生非常讨厌上音乐课。

那么,如何才能让音乐课成为学生都喜欢上的课呢?
一、我们得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
我们都知道,“高楼要有地基作准备”而教学也是如此,要上好一节课,也得有很好的“地基”才行,音乐课的“地基”就是“备好课”。

谈到备课,有人说它不重要,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因为,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课思路的演习。

一节课要备的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行。

只有这样,上课才具备了它前提的条件。

二、让学生学会倾听
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必须有好的方法才行。

(一)故事导入法
孩子都爱听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乐曲的奇闻佚事,象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圣一桑的《天鹅》的故事等,听完故事,一下子就有了想听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们听这首曲子,一定是全神贯注,注意力充分集中。

(二)听音乐取名法
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

于是我们可以用“给你听到的乐曲起名
字”的方法来吸引他听音乐。

如欣赏《鸭子拌嘴》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是什么东西模仿出来的?你听了音乐后,给它取个名字怎样?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于是很多名字就诞生了:《喧闹的下午》《小鸭子戏水》《闹》等。

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想象力也很丰富,学习兴趣非常高涨。

(三)谈天说地聊天法
初中生的知识面比小学生宽了很多,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可以讲一些教师亲身经历的对音乐的一些感受,看一些演出的感想,这种体验的分享,同样会感染学生,并更加关注于你介绍给他的音乐。

比如,在欣赏《辽阔的草原》这一单元时,我就带上了我在内蒙古大草原拍的照片,并给学生们讲了我去内蒙旅游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都觉得听得很不过瘾,这时,我就顺水推舟地出示了我的教学课题。

还有在欣赏《多彩贵州》时,我就向学生们讲叙了作者阿幼朵的生平,阿幼朵是贵州人,离学生很近,就在家门口的音乐家,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觉得课本上的内容原来并不遥远,在后来的欣赏的时候,显示了浓厚的兴趣,颇有些迫不急待,整堂课的效果非常理想。

(四)畅所欲言讨论式
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而教师则是为这两者服务和联系而存在的。

因此
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初中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漫谈音乐感受时,七嘴八舌地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

三、利用美的直观事物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由视觉和听觉来完成。

美丽的挂图与设计优美的板书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

例如,在欣赏马头琴曲《万马奔腾》时,我把教室的黑板上、墙壁上都挂满了马头琴和万马驰骋的图片,把大草原的景色通过电视放映出来,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在美的享受中再现美。

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

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

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

电教媒体的加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

四、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

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完善自己。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期末学生最在意老师的评价了。

记得以音乐考试是采用传统的“唱歌、竖笛吹奏”考试,有个女生考完就跟我说“老师,我每节课都比xxx认真,再现
也比她好,可她就因为竖笛吹得比我好就得了个‘优’,我不服气,下次上课我也不积极了!”于是,我就改变了我的考试评价方法,把学期末的考评放到平时的课堂中,采用多方位考评法,让每一节音乐课都作为考评的一项内容,既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

让学生体验到“考试是一种乐趣”。

并且很乐意上好每一堂音乐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