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
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
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民族音乐是必上的一课。
然而,
对于现今的小学生,似乎流行音乐或者具体说是流行歌曲离他们更近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并熟悉他们喜欢的音乐,哪怕是那些不良的。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进而更准更快地替他们去除糟粕,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例如,在欣赏《牡丹之歌》时,因为熟悉歌曲,很快学生就随音乐唱了起来,
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
随后,我将其中牡丹之美介绍给了学生,让他们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
在欣赏民歌时,我将腾格尔、彝人制造、阿里郎组合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音乐引进课堂,同他们的民族——蒙古、彝族、朝鲜族的民歌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
讲到民族乐器时,我举例《真的好想你》,利用其中二胡的音乐来介绍二胡丰富的音乐表现
力。
还有,在引导学生欣赏《大海啊,故乡》时,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节课
的内容,我放了一首韩红的《天亮了》。
这首歌很多同学都会唱,但都不是很了解它
真正的内涵。
我深情地把这首歌的歌词及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同学们听,重点描述了亲情的伟大。
再听这首歌曲时,教室里静极了。
一种浓浓的温情在教室里悄然荡漾着,歌曲把师生彼此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学生们喜欢听的,如《同一首歌》中优秀的民族歌曲和优
秀的外国歌曲进行欣赏,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
能力。
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兴趣,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