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繁漪_雷雨_性格及悲剧根源_华静

浅析繁漪_雷雨_性格及悲剧根源_华静

参考文献: [1] 曹禺,曹禺文集 ( 第一卷) [M]. 中 国戏剧出版社, 1988. [2] 窦广涵,地狱里的一团火——《雷 雨》 中繁漪形象浅析, 文教资料, 2008 [3] 洛边木果,朱秀英,一朵迸飞异彩 的心灵火花——繁漪“雷雨”性格分析 [I],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网络资料:王雪,曹禺作品中的女 性形象——试析蘩漪和陈白露的悲剧命运
然而繁漪并不能就这样枯萎干死 下去,作为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女性,她 也曾对可怕的现实进行吃力的反抗。她
的“雷雨”性格也就此展现出来。 这首先表现在她和周朴园的冲突
中。 这个靠“发断子绝孙财”起家的大
资本家,他冷酷、自私、专横、虚伪, 为了维护他那所谓 “平静” 和 “圆满” 的家庭秩序,他窒息着一切自由的空 气。18 年前他娶了与他门当户对的繁 漪,然而在他眼中, 她只是他竭力维护 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 的点缀物,一个 “百依百顺的 旧式花 瓶”、“替孩子们做个服从的榜样”的装 饰品。她的一切要成为“驯服的榜样”。
蘩漪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作为一个 受到 “五·四”思潮影响的 “旧式女 人”,蘩漪开始觉醒,她不满现实的处 境,开始追求自由的爱情,美好的生 活。然而这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的, 不可能的。她们在现实的樊笼中做着困 兽之斗,头破血流却是徒劳。她的悲剧 是时代的悲剧。
作者曹禺认为:“繁漪自然是值得 赞美的。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 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 的斗。” 在繁漪身上我们看到了命运的 抗争,看到了一种崇高的反叛精神。她 就像一道闪电,在封建专制的雨夜中发 出最夺目的光彩。
对周朴园,繁漪的“雷雨”性格可 能表现得不那么明显,但面对周萍的懦 弱、自私和背弃,她一直非常隐忍的原 始本性,开始爆发且显得强烈和极端, 外在行为变得乖戾、阴鸷。
她本来“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 静地等死”。继子周萍的出现,使两颗 同样苦闷的灵魂由相互陌生而彼此熟 悉,是他们之间爱情的纯真与甜美让她 重新回复到一个 “人”,一个 “女人” 的常态,让她重新体会到“活着”的快 乐与幸福,而繁漪犹如一株即将枯死的 奇花,得到了点滴雨露的滋润,又逐渐 有了些生气。
[关键词] 繁漪;“雷雨”;性格;悲剧根源
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往往不 是因为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取决 于人物形象的鲜活生动。茅盾曾说:“读 者所欣赏于他们的是灵魂的搏战和人格 的发展,决不是忽离忽合像做梦似的情 节。”老舍也认为:“小说的成败是以人 物为准, 不仗着事实。”一位优秀的文 学作家,应该是一位杰出的人像雕塑 家,因为不朽的作品总是同不朽的典型 形象紧密联系的。而曹禺就是这样一位 优秀的文学作家,他在他所创作的戏剧 《雷雨》 中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最具叛 逆性和最具“雷雨”式性格的人物—— 繁漪。
所以当周萍否定过去用传统宗法 伦理使其安于母亲身份时,她对周萍
“极端的爱” 自然而然转化为 “极端的 恨”。她像 “疯子” 一样开始报复,她 辞退四凤,雨夜跟踪周萍。当雷雨之夜 鲁家窗外繁漪苍白的脸呈现在闪电之中 时,当她失去理智地叫喊:“我没有孩 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 没有”,我“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 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绝望烧得疯狂 的女人,她生命的蛮力失却了理性的制 约,不惜残害自己来毁灭他人。繁漪既 受尽了周朴园的精神束缚,又遭到周萍 抛弃的痛苦,这双重的悲剧在她的心灵 中升腾起一股不顾一切的反抗力量。“一 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这岂止 是灵魂的呼叫,这是命运的控诉和抗议。
繁漪出场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沉 静,忧郁,她的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 人失望后的痛苦与忧怨。” 繁漪,这个 18 年前被大她二十岁的周朴园骗到周 家,有着“像一片烧不息的火般热情的 少女”,从到周公馆的第一天起就没感 受到一丝温情和爱,有的只是周朴园的 专制。在这个家庭里,周朴园禁止一切 正常的欲望和要求,一切都要听从他这 个“父亲”,这个烈,恨起来也 会像团火,把人烧毁”的繁漪而言,该 是多大的精神折磨。18 年地狱般的生 活把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是活着的死人”,只有“静静地等死”。
“喝药” 那一场戏。她的压抑、追 求被周朴园当作“精神失常”而威逼她 吃药、就医时,终于激起她心底潜藏已 久的反抗意识。她当着孩子的面否认自 己有病,拒绝吃药、看病,虽然她最终 含泪将药喝完,但这也是繁漪在长期受 压抑后的第一次反抗。而当周朴园强令 她看病时,繁漪已经以一个挑战者的姿 态出现。她轻蔑地说:“你忘了自己是 怎样的一个人啦?” 这句话包含着蔑视 和嘲弄之意。最后一幕,繁漪以一个审 判者的姿态,在大庭广众之下,彻底撕 破了周朴园“庄严”的外表,破坏了周 家“最完美的”家庭秩序,把他推上历 史的审判台。
作者简介:华静(1982—),女,河北 省定州市人,毕业于河北大学师范学院,汉 语言文学专业。
20
学教育 2010.06
文学评论
浅析繁漪“雷雨”性格及悲剧根源
华静
(石家庄东方美术学院公共课部,河北 新乐 050700)
[摘 要] 《雷雨》 中, 曹禺塑造了最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繁漪。她 “雷雨” 式的性格在剧中的淋 漓尽致的体现和她的悲剧形象交错在一起,体现了这一人物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繁漪那火炽热情,强悍灵魂 的本质是时代的觉醒。本文将探讨繁漪的“雷雨” 性格并挖掘其悲剧根源。
曹禺也在剧本的“舞台提示”中这 样写道,“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 的‘蛮劲’,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 切的决定。她爱起人像一团火那样热 烈;恨起人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人烧 毁”。这些描写当中,我们不难看出, 在繁漪身上既残存着中国旧式女人忍 让、屈从的性格弱点,也有着新式女性 的反抗和叛逆性格。这直接导致了她的 悲剧命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