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评课标准
一、教材解读(30分)
1、尊重文本,突出教材的主体地位,从“语文的立场”和“语文的方向”的角度确立教学内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再认识和再创造,既源于教材又新于教材。
3、注重整体感悟,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力求教材思路的主体性和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4、知识点的梳理、能力点的确定、思考点的设置、兴趣点的引发、训练点的侧重,都要着眼于学生学有所得,学有长进。
二、教师教学(30分)
1、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教学。
2、课堂充满活力和张力,“活”有“魂”,张弛有“度”。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
4、开阔学生语文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品格,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
5、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学法指导得当,课堂氛围和谐,能从教学过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动态地调控教学。
6、教态大方,板书实用美观,教学语言具有感染力、启发性、激励性和典雅性。
三、学生学习(30分)
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具有明确的指向。
2、学生学习的情致高昂,学有兴趣,求知欲强,学得轻松,也学得实在。
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多样,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质疑问难,敢发表见解。
4、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享有人文关怀,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享用运用语言文字的智慧。
6、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充分享有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辅助性教学手段的运用(10分)
1、适时、适当、适度。
2、贴近教学需要,凸现资源整合。
评课要点
*教学目标
l 教学目标是否与课程标准总目标一致;
l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切;
l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具体,考虑到三维目标要求,特别是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方面的目标制订是否有本节课的特点。
*教学设计
l 教学内容和例题、练习的组织是否科学、严密、合理,适合学生实际,并且符
合学生认知规律;
l 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恰当、灵活,并且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多种应变方案;
l 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否适当、多样,为落实目标服务;
l 教学设计中是否充分考虑了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
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落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l 教学提问的设计是否经过深思熟虑,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并有利于对规律的认
识和掌握;
l 教学软件和工具的设计是否与教学要求一致,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落实,既不
画蛇添足,也不哗众取宠。
*教学能力
l 教学设计的实施是否自然、顺畅,与实际教学过程基本符合;
l 教学过程的调控是否恰当、稳妥,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前后具有较强的逻辑联系,并能多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l 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应变能力,遇到与事先设计不一致的情况,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l 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较全面的观察能力和对学生反应的敏感,能抓住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l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原则;
l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做到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亲切,板书清晰、优美,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使用熟练、规范。
*教学效果
l 知识技能的目标是否对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落实;
l 学生通过学习,在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方面是否体现出一定的、可观察到的提高;
l 学生对所学要求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l 能否做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可继续深入或提高的要求,而对困难学生有明显进步和继续努力的动力;
l 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否能从师、生两方面进行实事求是和符合实际的分析、反思、小结,作为进一步开展教学的依据。
一、评课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出发点。
2.评课要有重点为,要突出对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察。
3.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
关心教师对学习者流动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
4.提倡创新,鼓励个性。
5.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不能想当然。
二、评课方法:
1、评教学目标
2 、评教材处理:是否正确,科学,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使教材系统转
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1)看教学思路(侧重于教材处理),一系列的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
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练习。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侧重于教法) :各部分的联系,顺序、时间分配。
是否结构严
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贵在得法。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功。
三、评学法指导
(1)要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要看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付诸实施(
四、评能力培养
评价教师在课题教学中能力培养情况,可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否注意挖掘学生内在
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
是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是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
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五、评课的注意事项
(一)实事求是,切忌带有个人倾向。
(二)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
(三)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四)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增强说服力。
(五)要做好调查工作,尽可能较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情况。
评课的基本要求
一、课题设计的目标评价
1、对课程标准、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
2、对教学的任务、目标的确定是否科学、适切。
3、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地共
进变化。
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评价
1、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发挥得如何,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是否注意培养。
2、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是否给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
上的保障。
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保持有效的互动。
三、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
1、学生是否形成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2、学生有个性是否被重视、智力潜能是否得到发展。
3、学生是否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评课的基本理念
1、好课追求教学的“真”和“实”。
2、辩证评“教”,突现“好课不断发展”观。
3、以学习为“中心”,为学法析教法。
4、以评课为“平台”,以提高促发展。
五、评课的基本方式方法
1、方式:多元评课方式。
2、方法:课堂观察法、随堂记录法、换位体验法、互动探究法、综合反馈法。
评课的基本要求
一、课题设计的目标评价
1.对课程标准、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
2.对教学的任务、目标的确定是否科学、适切。
3.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地共进变化。
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评价
1.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发挥得如何,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是否注意培养。
2.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是否给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保持有效的互动。
三、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
1.学生是否形成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2.学生的个性是否被重视、智力潜能是否得到发展。
3.学生是否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