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
社会支持网络干预的目标
社会孤 立
干预支 持网络
社会融 合
社会支持网络干预的重点
环境改变
问题解决
需求满足
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网 络理论 依恋 理论 社会支持 网络
什么是社会网络?
“社会关系”
一群人之间形成的独特联 系 由个体间社会关系构成的 相对稳定的体系
什么是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网 络 社会支 持网络
互动主义社会工作 (意义寻求者)
传统社会工作 (调停者)
秩序性理论
社会是由个体 组成的,功能 上相互依存、 相互协调的客 观有机体
四种范式对问题的界定
社会对个体来说存在 问题
激进社会工作 (意识提升者)
冲突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 社 会 的 本 质 社会科学的本质 (革命者)
社会对经济 上的非生产 性是一个问 题
经济体系的 不公正、不 正义
主观性理论
客观性理论 传统社会工作 (调停者)
互动主义社会工作
理解个体 经验的个 人意义
(意义寻求者)
引起个人问题 行为的原因是 什么
秩序性理论
四种范式工作目标
促进人们意识觉醒, 能够对自己个人的经 历加以控制
激进社会工作 (意识提升者)
冲突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 社 会 的 本 质 社会科学的本质 (革命者)
主张心理治疗与社会治疗
心理社会模式的问题假设
个人童年经验决定潜意识,潜意识影响当前的情
绪生活和社会适应
当前社会环境压力太大,导致绪问题和社 会功能弱化
心理社会模式的治疗原则
温暖、接纳的专业关系
个别化原则 重视个人性格缺失和社会适应不良的诊断评估 重视个人与其重要他人以及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 沟通与互动
心理社会模式
理论基础——精神分析理论
1、潜意识理论:童年经验决定潜意识,潜意识 决定现在的行为
2、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心理社会模式的主要观点
人的成长与发展受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因素相互
作用的影响
个人社会功能的失调源于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社会
因素的交织影响
强调“人在情境中”(person in the situation)
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of Social Work)
Theory for social work
Theory of social work
Borrowed Theory
Practice Theory
说明人与社会的本质、 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 制 讨论“如何解释人与社 会的关系”
说明社会工作实践本身 的性质、目的、过程与 方法
格兰诺维特“个体行为嵌 入社会网络”
伯南“结构洞”
谢林、迈克法兰等探讨连 通性获得机制 中“同质 性”、“平衡性”与青少 年友谊、社会化的关系
依恋理论——社会网络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John Bowlby ——个体面对危险、恐惧、压力时表现出依恋行为 ——依恋与安全感关系 ——依恋关系内化为自我与他人的特征 ——早期重要他人的依恋关系的意义
社会网络矩阵
美国心理学家Michael Lewis
——社会网络矩阵是由履行多种社会功能的多个重要他人组成
——在社会网络矩阵中,Y轴代表社会网络中的人物,包括母亲、父
亲、兄弟姐妹、祖父母、同伴、朋友等。X轴代表社会功能,包括
保护、照顾、抚养、游戏和学习等。
——对于处于不同生活阶段的个体来说,具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功能
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自助的
目标
社会支持网络干预模式
主要观点:
1、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 生活中的作用
网络
支持
2、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 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社会支持 的提供者包括了正式组织机构的专业支援团队和个人 非正式的自然网络。
护卫网络结构三个同心圆层次结构的稳定性不同
——最内层中的人不管工作或住处地理位置或者直接接触次数的变
化,都可能多年都保持相当稳定
——中间层中的人与个体的关系相对稳定,但容易受到角色影响,
如果不再扮演该角色,这种关系可能就不会再被维持
——最外层中的人与个体关系通常很不稳定,其角色互动关系常常
只局限于在某些特定交往情境中
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
价值理念
解释人与社会环境 关系的理论知识
社会工 作的知 识基础
理论与实践 知识系统
社会工作的理 论与实务模式
问题解决技巧 (工作方法)
有关社会问题与 社会政策的理论
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来源
社会学或政治经济学应用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 前) 精神分析学垄断阶段(1920~1930年代) 人类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理论多元并立的阶段 (1930~1950年代)
正式网络 的干预
自然网络 的生成
社会支持网络干预模式
3、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有:发展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
素
4、社会支持取向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有两步:一是评估个
人的社会网络;二是修复和建立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5、专业人员的作用应该在于管理案主正式与非正式系统之
间的连结点
社会支持网络干预的适用群体
冲突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 社 会 的 本 质 社会科学的本质 (革命者)
批判经济体 系,为弱者 的权力与资 源而斗争
主观性理论
客观性理论 传统社会工作 (调停者)
互动主义社会工作
个人劝告, (意义寻求者) 帮助理解 经验的意 义
秩序性理论
改变个人行为、 提供支持性和 维护性服务, 控制和保护个 体
讨论“如何改变人与社 会的关系” 为社工实践提供了一套 具体的行动指南 如何实现行动目标
为社工实践提供一套抽 象的背景式假设
如何确定行动目标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分类
按方法取向来分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会目标模式 社区工作 社区组织与地区发
心理社会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
认知行为模式 危机干预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功能主义学派影响阶段( 1940~1950年代)
政治学、经济学、公共行政理论广泛应用阶段 (1960年代)
系统理论与生态理论影响阶段(1970年代)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学说、社 会建构理论影响阶段(1980年代至今)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
David Howe二分理论结构: 为社会工作服务的理论(theory for Social Work)
认知行为模式的实务目标
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
和不理性的想法
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 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认知行为模式的治疗原则
(1)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
(2)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
知
(3)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
孤儿 刑释青少年
关系丧 失 个人缺 陷 社会排 斥
残障青少年 长期病患青少 年 突然遭遇生理 丧失危机青少
单亲青少年 服刑子女 正在遭遇父母 离婚、失恋等 危机青少年 流浪儿童 留守儿童 流动儿童 戒瘾青少年 艾滋病青少年 同性恋青少年
社会 孤立
年
案主问题与“社会孤立” 相关
适用社会支持网络干预的青少年群 体
主观性理论
客观性理论 传统社会工作 (调停者)
互动主义社会工作
个体的经 验,他或 他所处的 情境存在 问题
(意义寻求者)
秩序性理论
个人对社会来 说是一个问题, 他在就会社会 方面存在着问 题
四种范式问题评估的重点
个人是政治性的
激进社会工作 (意识提升者)
冲突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 社 会 的 本 质 社会科学的本质 (革命者)
强调通过环境改善、心理支持、澄清与领悟来恢 复自我功能
心理社会模式的助人目标
改善环境以减除案主压力
治疗案主潜意识中的童年创伤 修正案主的自我功能
认知行为模式
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 巴甫洛夫的行为主义理论 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阿德勒的认知理论
两个假设:一是人的行为是后天学习来的,因 此是可以改变的;二是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 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
认知行为模式的主要观点
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和协 调的作用 认知的形成受”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 改变行为必须将自动发出的行为带回个人的思考范 围之内,帮助个人在理性层面改变认知和行为
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前置事件、 目标行为和结果
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互动会影响个人行为改变, 即内在认知改变与外在行为改变都会影响个人行为 改变。
一般系统模式
社会支持网络干 预模式 生态系统模式 增权理论
存在主义模式
社会学的范式模型(Burrell and Morgan)
激进变革社会学
激进人文主义者
社 会 的 本 质 社会科学的本质
激进结构主义者
主观社会学
客观社会学
解释者
功能主义者
秩序社会学
社会工作的范式模型(Whitington & Holland ,David· Ho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