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试讲稿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诗人李汉荣先生的一篇散文,题目叫《山中访友》。
“访”就是?
生:这个“访”就是拜访、访问的意思。
师:是呀,山中访友,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请大家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疑问,读完之后可以提出来,开始。
师:谁来说说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首先拜访了古桥,接着树林、鸟儿、露珠、山泉、溪流、瀑布、白云、云雀。
师: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雷阵雨
生:还有落叶、落花
生:大自然中每一个都是他的朋友。
师:那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从刚才这位同学朗读中你感觉到什么?
生:很开心,很轻快。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再读)
生:我觉得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出一走出门世界就是美好的,不管走到哪里世界都充满
阳光。
我还想读一下。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拜访了那座古桥,古桥是友吗?请大家默读第三段。
(学生读第三段)
生:作者认为老桥是他的朋友。
师: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师:为什么说桥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呢?
生:因为这座古桥是为人们服务了很多年的。
师:文中怎么说的?
生:文中说“你把多少行人……”看出做出过很多贡献,虽说服务了很多年,但还是很谦虚,还是俯身凝望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还体现出老桥的忠诚生我从这个自然段还看出了他之所以把这座老桥称作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还说明这座老桥是非常古老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弓着腰,俯身凝望。
默默为人民付出,而且时间过了这么久,他还是在哪里,所以说从这里我看出他是非常古老的。
生: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老桥呀?
生:我从这里看出了这位老桥是很忠诚的,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作出贡献!
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向他倾诉呀?谁来读?
学生读“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依然如旧”。
师:你觉得你读出了对老桥的?
生:尊敬。
师:你觉得你听出了对老桥的什么?
生:怀念。
师:还有吗?
生:我听出他读出了老桥是他的朋友。
师:读出了朋友之情,还有补充吗?
生:听出他和这个老桥十分亲切,没有约束。
生:听出了感激之情。
师:用一个字说,情(板书:情)。
师: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所以他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是他心中有情,正是他的联想才使他的文字才这么传情,才使同学们读来这么动情。
师:如果说古桥在他的心中是他的老朋友,那么树林在他心中又是什么?谁想读?
(指名读第四段)
师:树林是他的什么?
生:知己。
师: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互称为知己?
生:我说知已就是非常有交情,可以知道你内心在想什么。
师:知己是这样,你说!
生:两个人对对方都是知己知彼的。
师:无话不谈的,请你讲。
生:我认为知己就是能向别人倾诉的。
生:两个人是非常亲密的朋友。
生:我认为知己就是两个人能够互相分享快乐和分担痛苦的至交朋友。
师:说得真好,知己就是至交,你有这样的知己吗?
师:请大家看文中的这两句话,认真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触动了你的心,让你感觉到作者和他们之间确实是知己。
别忙着回答,读出声音来,大声读。
“走进这片树林……望着我。
”
生:从鸟儿呼唤我的名字看出。
生:从无边的青翠,每棵树都望着我看出。
生:无边是无限的,把所有的都给知己。
师随学生发言在大屏上勾画下列词语:呼唤、交换眼神、迎面送来、望。
师:在鸟儿的呼唤中,在迎面送来的青翠里,在每一棵树的凝望中,有怎样的知心话跟作者讲啊。
(学生不能说)
师引导:大家看,走进这片树林(强调“这片”)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他和这片树林是非常熟悉的。
师:是呀,这片树林是作者是多么熟悉的呀,也许他小时候高兴的时候就来到这里。
生:他在这里嬉戏。
师:他伤心的时候也来到这里——
生:我认为他会来到树林里大哭一场,向树林和小鸟倾诉他的心事,好象能安慰他。
师:如今,现在作者又回来了,这些树和鸟会说些什么知心话?鸟儿会说——
师:我是你的知己,你想跟我说什么?
生:今天怎么样?
师:我很好,又来看你了。
谁还想跟我说?
生:你有什么烦恼,我来和你分担。
师:话说的不错,但不像知己在跟我说。
生:最近过的怎么样?
师:过的很好。
生:你这次来是来玩,倾诉烦恼,还是抱怨?
师:我一开始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来,怎么会抱怨呢?你就是山中的鸟儿,你就是山中的露珠……谁还想说?
生:你最近有什么开心事,跟我们讲讲吧。
师:你看多亲热的知己呀!
生:老朋友,你回来了,我很想念你。
师:我也想念你呀!
师: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没有说出来,都在那轻轻的呼唤中,都在那默默的眼神里,都在那深情的凝望中,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走进这片树林……望着我。
”
师:“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
生: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师: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
生: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师: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
生: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作者用了拟人的写法。
师:用了拟人的写法,鸟儿、露珠、每一棵树就有了人的情感,人的行为。
师: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也在望着每一棵树,就这样,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受,请大家看看课文,接着读。
生读:“我靠在一棵树上……流淌。
”
师:此时此刻,作者也变成了山中的树、鸟……他们已经融为一体了。
板书“物我相融”。
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
他甚至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树,他与树已经“物我相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