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2010级学生的备考面临着很多新形势、新问题:时间紧,任务重。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一轮复习教学质量和效益。

1、按教育规律办事,了解学生认知特点,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以科学训练为手段,遵循高考命题的“基础性、时代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原则,正确处理必修与选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2、调整复习思路。

适当调整知识和习题难度,根据高考形势的变化,调整复习方法和复习进度。

3、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山东卷《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动向,了解高考信息,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复习模式。

4、加强考练和变式训练,确保复习效果扎实有效。

二、目标任务
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各个模块知识,打破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界限,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以后的二轮、三轮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复习模式
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我们探索出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读———教师点拨——合作探究——跟踪训练——达标反馈。

这一教学流程有利于将知识点的夯实、知识联系的梳理与知识结构的构建、重难点突破、巩固性练习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当堂巩固、当堂达标、当堂反馈矫正、当堂落实,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复习策略
(一)从教师层面要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好复习备考的方向。

落实基础要从知识点到归类连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深化、扩展和推移。

在深钻细研考试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和重点、
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序,牢固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把教材中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线,然后根据知识线设计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突出基础能力的提高。

对题型进行归类训练,弄清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开拓思路,尽可能地把与本题目相关的内容列举出来,然后加以适当选择,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还要弄清题型变化特点,拓宽学生思路,提高灵活变通能力。

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打造高效课堂。

以导学案为突破口,通过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

2.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

在教师的教学预设、实际授课及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引导。

加强学生课余学习的自控力和科学安排学习时间的指导。

勤抓帮困促稳——勤勤恳恳地做好学困生的思想交流工作,加强学习指导,以促进课堂稳定和整个班级的学习稳定。

(1)通过个别谈话、集体活动等多种渠道与学困生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学困生的责任感和意志品质。

(2)根据知识的特点,运用国际及国家时事等丰富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困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困生学会思考什么和怎样思考,特别是在记忆方法上加强指导,使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方面有所收获,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和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有信心。

面向全体学生,夯实基础。

(1)加强学法及解题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导,及时调整。

(4)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后作业
4.实抓常规教学,踏踏实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落实先行课日集备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案导学”
的研究学习。

力争发挥好“学案导学”在课前预习,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作用。

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新课改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复习课,讲评课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学习。

精心讲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2)课堂上,做到精讲到位,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从点→线→面→体(立体)的知识网络图,上课求质量不求进度,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3)课后布置适量作业,做到及时巩固。

作业方式——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必做作业与选做作业相结合;检查方式——定期上交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订正方式——集体订正与个别面批相结合。

(二)、从学生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

具体做法是:结合老师展示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

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

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

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

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

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2、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

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

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
时。

3、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

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

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

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

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教师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将对时政热点的复习穿插到一轮复习当中去。

五、注意问题:
1、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

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

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轻松制胜。

2、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有效教学,实施高效课堂战略,设计好复习课的基本要素,即对每一课知识点的复习应采取哪些步骤、手段。

必须形成一种模式,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有规可循,让习惯成自然。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必须根据最新高考说明的能级要求将考点逐一展示给学生,要全面,不能有遗漏,更不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随意删减考点。

六、复习进度
一轮复习(2012年9月1日一2013年3月上旬)
第一阶段(2012年9月1日一10月底):接上一学年的复习进度,结束复习必修3、必修1。

第二阶段(2012年11月一2013年1月中旬):复习必修2、讲授选修3并进行复习。

第三阶段(2011年1月中旬一3月上旬):全面复习及部分时政热点;开展学科内综合训练,与三月诊断性考试接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