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自主探究探究活动1:2002年12月3日,伴着《茉莉花》的神韵,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会场一片欢腾: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
“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
”一位香港时事评论员事后这样说道。
(1)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2)如何理解“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作用?探究活动2: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
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尤其崇拜孔子,他大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应该赞美,应该惭愧,尤其应该效仿”。
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甚至“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
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体现在什么方面?探究活动3探究活动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 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1)查阅资料,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华文化能够绵延至今而且从未中断。
(2)中华文化的绵延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
奥运会徽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
奥运会徽的设计浓缩着中华文化,方寸之间,融书法、篆刻、绘画、色彩等于一体,气象万千,寓意深刻。
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的奥运会徽包含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寓意?运用实践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A. 开放性B. 多样性C. 包容性D. 区域性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A. 统一的汉字B. 相同的服饰C. 共同的信仰D. 共有的道德规范5、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是()A. 《史记》B. 《战国策》C. 《资治通鉴》D. 《春秋》6、中华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是()A. 科学技术B. 园林艺术C. 文学艺术D. 天文历法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A. 多样性、复杂性B. 实用性、整体性C. 开放性、多样性D. 多样性、实用性8、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被称为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的是()A. 灵渠B. 大运河C. 万里长城D. 都江堰9、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及语言等诸方面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地处华东的是()A. 吴越文化B. 中原文化C. 荆楚文化D. 滇黔文化10、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属于藏族民族文学的是()A. 《荷马史诗》B. 《格萨尔王传》C. 《江格尔》D. 《玛纳斯》二、分析说明1、“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摘自《中华世纪坛序》通过上述材料我们不难看出,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试简要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及原因2、绵延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也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文化体系,但是只有中华文化长期延续而从未中断过。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什么是包容性?(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什么意义?三、社会传真2004年,云南利用丰富多彩的多民族人文景观,打造多元文化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文化冲击波,无论是耳熟能评的《五朵金花》,还是引起轰动的《云南映象》,在带给观众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着云南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走向了世界。
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看待我国的区域文化?四、观察思考1、台湾文化大都是从闽南传播过去的,与闽南文化共称为“闽台文化”。
早在远古时期,大陆的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已传播到台湾地区。
随着大陆先民对台湾的开发,大陆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科学技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宗族制度等全面传播到台湾。
由于明清时期移居台湾的主要是福建闽南地区、广东潮汕地区的人民,台湾的方言主要是闽南活、客家话,台湾的民间信仰、饮食习惯、节日习俗以及婚丧嫁娶、祭祀礼仪与福建、广东等地也基本相同。
虽然在台湾近代史上,闽台文化一度承受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中华文化早已渗透在台湾同胞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凝聚成为两岸中国人的精神纽带。
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了,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会抽时间拜访曲阜“三孔”圣地。
闽剧、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莆仙戏等地方戏剧深受台湾同胞的喜爱。
每年都有不少台胞到福建莆田湄州湾祭拜妈祖,到河南新郑黄帝陵祭祖。
至于清明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阖家团圆等民俗习惯,无不是两岸同根同宗的证明。
2005年5月9日宋楚瑜率亲民党代表团祭拜黄陵时表示:两岸同根同宗同文化割舍不断。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早已渗透在台湾同胞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维系两岸中国人的精神纽带?2、材料一:在文学艺术方面,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文坛上气势磅礴的三大英雄史诗。
材料二: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如胡琴、笛、箫、唢呐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
材料三:在民族舞蹈,建筑壁画,科学医药方面各民族文化更是灿烂多彩。
分析上述材料,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自主探究探究活动1:(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探究活动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此外,中华民族还具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此外,在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探究活动3(1)中国红、中国字、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篆刻、中国印章、中国印泥……(2)①中国红:寓意喜庆、幸福、吉祥。
她既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于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的热烈期待,也预示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次世界各国运动员的空前盛会、是一次奥林匹克精神的盛典、是一次东西方文化会聚的盛大节日!②中国字:中国字是历经数千年考验的象形文字、表意文字,既绘形、又表意,既具象、又抽象,可以字字珠玑、言之凿凿,也可以意在字外、寓意无穷。
中国字是超越地理地域、超越方言口音、超越民族差异、超越时空隧道,将无论地处何方的华夏各民族数千年不变地维系到一起的强大文化纽带。
③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独特文化表现形式。
会徽中的篆字经过中国书法艺术的夸张变形,看似一个北京的“京”字,寓意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又看似一个文化的“文”字,寓意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次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她还看似一个富有动感的人形,似兴高采烈翩翩起舞、似努力奋进冲向胜利的终点、似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世界……④中国绘画:中国画分工笔和写意两大类。
工笔人物、工笔山水、工笔花鸟;写意人物、写意山水、写意花鸟……工笔画贵在“以形写神”,可以做到一丝不苟、纤毫毕现;写意画则贵在“神似”,强调似与不似之间。
会徽“中国印”无疑是一副飘洒俊逸、气韵生动的写意中国画——“舞动的北京”。
⑤中国篆刻:会徽中的中国字、中国画、中国书法是通过中国篆刻来具体实现的。
中国印采用的是汉式白文印——横笔竖划在方整中带有圆意,笔划转角处在圆中带有方意,表现出粗壮豪放,而不虚弱臃肿。
印章恰到好处的“敲边”——显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苍古厚重。
印字个别笔划的“冲边”——将部分笔划冲出印边外,让人们可以产生出无穷联想。
她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动态的、欢畅的、生气勃勃的北京和中国的对外开放。
⑥中国印章:是中国人传统上取信于人的最高信物。
她代表了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和北京奥委会庄重承诺、取信于世、凭据凿凿。
⑦中国印泥:中国印泥用艾草的纤维和蓖麻油、朱砂精制而成,以“厚亮细腻、色彩鲜明苍老者为上品”。
她可以做到经久不变、色泽如新。
她标志着2008年奥运会将以“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永载史册、永葆光华。
探究活动4(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至今,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①民族文化是民族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在民族的成长壮大中的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绵延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重要标识,③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