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霸占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征收什一税 经济特权:
教会最高行政权司法权 政治特权 裁决各国纠纷 法律的废止、帝王的废立 思想文化的控制垄断
出售免罪券-----德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 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 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 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学思之窗】 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 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 种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 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 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本课测评
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 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 子中出现了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 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 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宗教改革 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 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 传播和发展。
内容
形式
实质
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解 既是思想解放运动,更是 放运动,主要体现在文 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学和艺术领域。
小结
•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猛烈地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在这 场运动中,巨人辈出,创造了空前的文化业 绩,孕育了西欧近代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 而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矛头直指罗 马教廷,是一次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反对天 主教会与封建制度的社会革命。 • 两者遥相呼应,协同攻坚,展开了向旧世界 的宣战,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化》
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 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 教和神学。”
--恩格斯
第六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程目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 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
概念: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 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 代希腊罗马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对现 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 运动。
发展的表现 (1)意大利文艺复兴 ①“文学三杰” 薄伽丘:《十日谈》 人文主义的体现: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神曲》 人文主义的体现:率先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对 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 彼特拉克:《歌集》 被称为 “人文主义之父” 人文主义的体现: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②“美术三杰” 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背景: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阶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 形成,要求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创造财富,追求现 世享乐; 3、思想:当时统治文化思想的教会却要求人们听从 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幸福; 4、人才、文化环境:意大利汇集了众多博学人才, 并保留了许多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5、技术条件: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 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传播。
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 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 《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 • 简化宗教仪式 • 世俗的权力高于教会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 权威。 提高自身地位,追 求平等。 激发民族意识,得到封 建君主的支持。
实质:否定教会和教皇权威,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 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意味,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 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
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根本) (2)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3)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 (4)教皇出售赎罪券(导火线)
标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
资产阶级的反封的基督徒,即 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马丁·路德 材料二 马丁路德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 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 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任何人 都无权剥夺别人信仰自由的权利。 材料三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 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 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 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 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宗 教 改 革 的 扩 展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第一次分裂 1054年 东正教 公教(天主教)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
东正教


天主教
路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影响:
(1)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 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 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4)在政治、经济上加强了君主制度,促进欧洲民族 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注:中世纪是指从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灭亡476年到1500年 左右的欧洲历史,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 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
中世纪之所以黑暗,那时人类意识的 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 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 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 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 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阶段
西方人文主 义思想
主要表现
古代希腊
起源
人是万物的 尺度;认识 你自己 禁欲苦行 神权至上
中世纪
压制
文艺复兴 时期
人性的 复苏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 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 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 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 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 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 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探究:对比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 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时代; (2)性质相同。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 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 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 始教义;
雕像充分体现 了一种顽强、坚定 和正义的精神气质。 他双眉紧锁,目光 炯炯,全神贯注, 显示出压倒一切敌 人的威武姿态。是 雕塑史上最杰出的 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比较这两幅画,同为宗教题材 的画,它们有何不同?为什么出现这种差异?
中世纪圣母子
拉斐尔《椅中圣母》
积极方面: 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 1、思想方面: 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4)影响有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 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内容、形式和实质方面 的不同。
文艺复兴 肯定人性,反对神权; 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 出来。 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 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 级的世界观 宗教改革 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人 可以避开教会与上帝直 接通话。 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 的政治运动。
实质:借复兴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 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 值和尊严。 主张: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 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 尊严;2、虽然信仰宗教,但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 行,抨击教会的腐败;3、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 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4、崇尚理性和 科学,追求知识。
意大利诗人,出生于 佛罗伦萨。被称为 “人文主义之父”。 他最重要的作品抒情 诗集《歌集》。
我 只 要 凡 人 的 幸 福
我 只 是 凡 人
彼特拉克
达· 芬奇自画像 米开朗琪罗自画像 拉斐尔自画像 美术三杰
达芬奇 的《蒙娜丽莎》
“对象的表情和含 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 而转移。你悲哀吗?这 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 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 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 牵动,笑容在扩大,她 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 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 傅雷《世界美术名 作二十讲》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文学三杰
《十日谈》通 过故事,作者揭 露教会的黑暗和 腐败,讽刺教士 的奸诈和伪善, 赞赏手工业者、 商人的智慧和才 干,歌颂真挚的 爱情和高尚的情 操。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 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但丁从小得到了良好的教 育,曾积极投身于佛罗伦萨的 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来, 他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 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 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 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 己想像中的经历。全诗分《地 狱》《炼狱》和《天堂》三部。 但 丁
2、文学艺术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 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3、自然科学方面: 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方面:
文艺复兴有什 么影响呢?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 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宗教改革
罗马天主教会 ---封建统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