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第十六章
(二)我国法律对占有性质的认定
《物权法》对占有的性质看起来好像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但是将占有放在单独—编作规定,并且只规定为“占有”, 没有规定为占有“权”,就已经明确地表明占有就是一种 事实状态,而不是一种权利。 作为法律所保护的占有,并非是—种单纯的自然现象,而
是一种利益,体现着占有人的利益
二、占有的性质
(一)对占有的不同认识
在罗马法,占有的含义是指“真正的掌握”,是—种对物
的事实上的控制。
《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和《瑞士民法典》对于
占有都有相应的规定,但都不认其为一种权利,而认其 为—种事实状态。
日本将占有认作—种权利。 英美法系认为占有权是构成财产权或财产所有权的—种权 利。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保护方法:占有是—种
利益,可以成为不当得利的客体。因侵夺
占有而取得利益,侵夺人构成不当得利。
第五节 准占有
一、准占有的概念
准占有,指对物之外的其他财产权利在事实上实
施占有,法律予以与占有同等保护的特殊占有。 二、准占有的构成要件
(一)标的物为法律所允许的财产权利 (二)准占有的标的须是不以物的占有为成立要 件的财产权 (三)必须事实上对该项财产权具有管领力
占有的客观方面 :占有的客观方面即占有体素,即对于
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
占有的主观方面 :占有的主观方面,就是占有心素。
二、占有的分类
(一)依据占有人是否是基于本权而对物进行的
占有——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本权是指基于法律上的原因,而享有的包含占有 物在内的权利 。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占有,除有相 反证据证明外,推定为有权占有。 无权占有主要的分类为: 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暴力占有与和平占有
参考分析意见
• 在本案中,某甲把在草场发现失散的绵羊领回家中饲养, 就已经占有了这只羊。按照占有成立的条件看,某甲符合 占有的主体的要求,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占有的客体是绵羊,是有体物,符合占有客体的要求。在 占有的客观方面,某甲对绵羊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在实 际上控制了这只绵羊。在占有的主观方面,某甲作为占有 人,对占有的绵羊具有占有的意思,既不是对占有物的所 有意思,也不是单纯的不以任何意思为要件,只是单纯的 事实上的支配。这种占有是无权占有、善意占有、和平占 有、公然占有和单独占有。在某甲占有该绵羊之后,就享 有了占有的权利,可以使用该物,并就该物取得收益的权 利。
• 某乙获悉某甲占有该绵羊后,声称该只绵羊是自 己家的并主张领回,但没有举出其对该只绵羊享 有所有权的充分证据,某甲拒绝将绵羊交给某乙, 是正当行为。当发生诉讼的时候,法院按照举证 责任的规则,某乙作为原告,应当举证证明自己 对争议绵羊享有所有权的证据。其举证不足,无 法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反之,某乙让某甲提供 甲对绵羊所有权的证据,则不符合证据规则要求。 因此,法院判决某甲为合法占有,不构成侵权, 并驳回某乙的诉讼请求,是完全正确的。
(二)占有的继受取得
占有的继受取得,是指当事人基于他人既存的占
有转移而取得的占有。占有的继受取得分为占有
让与和占有概括承受两种形式。
占有的让与,是指依据原占有人让与占有的意思, 而使受让人取得占有。 占有概括承受,是指依据某种法定事实而取得占 有。
二、占有的变更
占有的变更,是指在不丧失占有的前提下,占有 从一种类型转向另一种类型。 比较重要的几类占有变更是:
占有权能是所有权的一个具体权能,表现了所有权的—部 分权利内容。而占有则是一种法律保护的事实,既不是—
种权利,也不是一种权利的组成部分,而是法律所单独保
护的具体利益。
三、占有的功能
(一)保护功能 :占有的保护功能,是指
占有具有保护现实存在的状态不受第三人
侵犯,从而维护法律秩序稳定的功能。
(二)公示功能:占有的公示功能,是指
公然占有与隐秘占有
(二)依照占有人是否具有所有的意思而为占
有——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自主占有是指占有人以所有的意思(即以所有人
的名义)对物进行占有。
他主占有是以非所有的意思(即非以所有人的名
义)对物进行占有。
(三)依据占有人对于占有是否具有直接的关
系——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
直接占有是指直接对于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的占有,即 占有人与物之间具有直接的关系,间接占有是指占有人并 不直接管领物,而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关系而享有的对物的 间接的支配关系。
(三)占有的特别效力
权利推定 :在没有相反证据时,法律推定动产的占有人 对于占有物所行使的权利 ; 而不动产,只能认定不动产 的登记人享有登记所确定的权利。 善意取得: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财产占有人,在不法将其 占有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 时系出于善意,即依法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原财产所有 权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只能请求转让人赔偿损失 的制度。
三、准占有的效力及消灭
(一)准占有的效力 法律关于占有效力的规定,只要性质上与
准占有不相抵触的规定,皆适用于准占有
(二)准占有的消灭
准占有因权利行使的事实的消灭而消灭。
【问题与思考】
1.案例思考
某甲拾得一只绵羊,某乙主张该绵羊为自己所有, 但不能描述该绵羊的特点,反而主张让某甲提供 所有权证据。请结合本章内容思考:(1)某甲对 绵羊是否构成占有?(2)某甲对绵羊的占有,是 何种类型的占有?(3)作为占有人,某甲对于该 绵羊享有何种权利?(4)你认为法院对本案的判 决对吗?
(二)占有保护的原因
侵夺
占有保护的原因行为 妨害
存在侵夺占有或者妨害占 有的行为
占有保护原因的构成
非基于占有人的意思
行为具有违法性
(三)占有保护的物权救济方法
自力防卫权
自力救济
取回权 占有物返还请求权
占有保护请求权
排除妨害请求权
消除危险请求权
(四)占有保护的债法保护方法 损害赔偿请求权保护方法 :可以采用侵权 损害赔偿请求权保护占有的,只能是有权 占有人和善意的无权占有人,恶意占有人 不享有这项权利。
占有具有的表彰本权的作用。
(三)持续功能 :持续的功能也称继续功
能,是指占有人对于占有物具有继续使用
的权利。
第二节 占有的成立和分类
一、占有的成立
(一)依客观说确定占有成立 占有的成立,应当具备事实上的管领力和占有人 是否还需要具有占有的意思,这就是占有的基本 要素,即体素和心素。
围绕占有体素和心素的问题,出现三种不同的学
说:一是主观说。二是客观说。三是纯客观说。
我国民法的主流观点历来采用客观说,即占有人
应当具备—种占有的意思。
(二)占有的构成
占有的构成,必须具备体素和心素这两个要件,即主观
要件和客观要件。
占有主体 :在占有关系中,对物为事实上管领的人称为 占有人。
占有的客体 :占有的客体为物,且以有体物为限。
(一)有权占有变为无权占有 (二)善意占有变为恶意占有 (三)无瑕疵占有变为瑕疵占有 (四)他主占有变为自主占有
三、占有的消灭
占有的消灭,是指占有人丧失对占有物的事实上 的管领力。
(一)直接占有的消灭:当占有人丧失了对某物
的事实上的管领力时,就消灭了直接占有。
(二)间接占有的消灭
占有辅助与间接占有的区别在于:占有辅助人服从他人的
指示,而间接占有人无须听从他人的指示,因此占有辅助 人本身不是占有人,但间接占有人属于占有人。 占有辅助与代理是有区别的。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 代理只能适用于法律行为,事实行为不能代理,因此不存
在占有代理的情形。但是,占有辅助能够发挥占有代理的
间接占有必须符合以下的条件方能成立:
必须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 存在一定法律关系为暂时性存在 直接占有人的主观上具有为他人占有的意思 间接占有人对于直接占有人即占有媒介人享有返还请求权
(四)自己占有与占有辅助
自己占有是指占有人自己对物进行事实上的管领;占有
辅助是指基于特定的从属关系,受他人的指示而对物进行 事实上的管领。
功能。
(五)单独占有和共同占有 单独占有是指一个人对于物而为占有。 共同占有 是指数人对于一个物所进行的占有。
共同占有可以分为:分别的共同占有和共有的共
同占有。
分别的共同占有也叫做单纯共同占有或通常共同
占有,是指各个共同占有人在不妨害其他共同占 有人的情况下,可以单独的管领其物。 共有的共同占有也称为公同共同占有,是指多个 占有人只能就占有物保有一项单独的管领力。
占有人对返还原物请求人的权利与义务 善意占有人的权利、义务 恶意占有人的权利、义务
二、占有的保护
(一)占有保护的概念和种类
占有保护,是指在他人以法律所禁止的私力侵害占有时,
给占有人的法律救济。 占有人的自力救济 占有保护请求权 不当得利
物权法上的保护
债权法上的保护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类型?
构成占有须具备哪些要件?
占有具有哪些效力?
简述占有的取得、变更和消灭的规则。
简述《物权法》关于保护占有的规定。
直接占有人丧失占有
直接占有人不承认间接占有
丧失返还请求权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和保护
一、占有的效力
占有的效力,是指占有发生之后,在占有人与财 产所有人以及其他任何人之间依据法律所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