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11月月考历史

高二11月月考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观察右图,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图中子路等人所侍奉的“圣”是指: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2、右图人物提出的思想主张有: A .克己复礼B .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C .天人合一D .存天理、灭人欲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4、“世上疮疾,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谰”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 A .屈原 B .辛弃疾 C .杜甫 D .李白 5、“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领刺虐人木三分”是郭沫若对哪部古典小说的高度评价: A .《聊斋志异》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儒林外史》6、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①毛笔、纸张②一叠印刷的书籍③临摹的《送子天王图》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7、作为唐都长安的贵族子弟,你可能:A .与少数民族王公子弟、东亚一些国家的留学生一起在国学中学习儒学B .喜欢吟诵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C .偶尔使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D .热衷于收藏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 8、关于墨子的思想,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 .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B .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C .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D .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9、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10.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A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B .“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C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D .“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1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 、魏源《海国图志》B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 、容闳《西学东渐记》D 、洪仁玕《资政新篇》12、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 、民主和科学D 、联俄、联共、辅助农工13、20世纪初,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是A .牛顿力学B .经典物理学C .相对论D .电磁学1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日本 15、毛泽东曾在很多场合说过:“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的经验教训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的: A 、遵义会议 B 、七大 C 、八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6、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 、《井冈山的斗争》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论持久战》 D 、《论联合政府 》 17、以下有关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提出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B .“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 .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D .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1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是针对A .“文革”的评价问题B .平反冤假错案问题C .“两个凡是”问题D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09级11月月考 历史 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19、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是A.普罗塔哥拉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泰勒斯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理论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文艺复兴运动的成果在于:A.否定宗教存在的必要B.赞美人的存在价值C.赞成科学万能主义D.反对君主专制政权22、关于达芬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B.其绘画突破“圣像图”画法,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C.其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欧洲画廊的拱顶之石D.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2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A.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B.罗马教皇向教民出售赎罪券C.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D.天主教会出卖教会职位24.康德在哲学方面的贡献是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D.创立了逻辑学25.马丁•路德改革和加尔文改革的相似点是①都主张“因信称义”②否定天主教的等级制度③都创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④改革都在德国进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6.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27.卢梭学说的核心是A.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论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废除私有制28、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是:A.《战争与和平》B.《巴黎圣母院》C.《自由引导人民》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29、被誉为“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的作品是:A.《悲惨世界》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战争与和平》30、属于“乐圣”的作品是A.《向日葵》B.《小夜曲》C.《天鹅湖》D.《命运交响曲》31.从根本上改变19世纪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的是A. 血液循环学说B. 日心说C. 进化论D. 细胞学说32.被恩格斯誉为“天才的预言家”的浪漫主义诗人是()A. 拜伦B. 巴尔扎克C. 雪莱D. 贝克特33.现代电视的发明者是()A. 卢米埃尔兄弟B. 贝尔德C. 卓别林D. 爱迪生34.代表古典主义音乐终结和浪漫主义开端的伟大音乐家是()A. 海顿B. 德彪西C. 莫扎特D. 贝多芬35.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C.要不要师夷之长技 D.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3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37.下列属于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思想论战的内容的是①要不要实行共和政体②要不要兴民权③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制④要不要废“八股”,学习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8.前期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39.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和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4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二、问答题(共40分)41.(14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儒家思想从春秋末年产生之后,到明清时期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也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概述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12分)(2)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2分)42. (15分)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旧兼学。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材料二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

法既积久,弊必丛生,故无百年不变之法。

况今兹之法,皆汉、唐、元、明之敝政,何尝为祖宗之法度哉?又皆为胥吏舞文作弊之巢穴,何尝有丝毫祖宗之初意哉?今托于祖宗之法,固已诬祖宗矣。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辨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三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孙中山选集》下卷,第475~527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材料四(民国初年)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宣传民主与科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的确,有些论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的主张。

(2分)(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变法的理由有哪些?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那种政治体制?(3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在改变中国状况这一问题上,孙中山与上述两者有何不同?(2分)(4)材料四中提到的民国初年发生的思想变革指什么?有何历史意义?(5分)(5)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43.比较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1分)。

相关主题